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漳浦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情况,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漳浦县2010—2020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 2010—202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 821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283.62/10万,2018年发病率最高(448.98/10万)(χ2=43.50,P=0.024)。其中重症病例13例,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0.03/10万。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总数的19.8%、14.3%、65.9%。呈双峰分布,2010—2014年、2016—2017年第一个高峰(5—7月)比第二高峰(9—11月)的峰值更高。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组(93.8%),1~3岁组发病率较高(χ2=37 324.48,P<0.01),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26.15,P<0.01)。县政府所在乡镇绥安镇的发病率最高(χ2=51.22,P=0.001)。接种EV71型肠道病毒疫苗是罹患EV71型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2009—202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多数年份呈现隔年高发特征;重症比例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趋势重症2=282.09,P<0.001,χ趋势死亡2=51.33,P<0.001)。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春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次高峰,2015年后发病高峰月份后移。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3∶1,性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07.84,P<0.001),死亡病例以2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88.89%),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tr=-2.85,P<0.05)。城区发病率最高(114.50/10万)。不同类型病例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6,P<0.001),轻症病例病原呈多样化,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2009—2020年益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特征、流行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9—2020年益阳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从益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取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0.0软件对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20年,益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3 400例,死亡11例。2009年发病率最低(82.36/10万),2014年发病率(382.07/10万)最高。疾病的季节性呈双峰流行,主高峰为4—7月(占58.26%),次峰为10—11月;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8.200,P=0.077);≤5岁儿童组发病人数最多,占96.05%;职业分布上,散居儿童占87.30%,幼托儿童病例占9.84%。2010—2020年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4 578份,病原阳性率为63.54%,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构成比分别为20.04%和24.75%。各年不同病毒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3.550,P<0.001)。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乡镇幼托机构(21起)。 结论 益阳市手足口病自201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重点防控人群是≤5岁儿童,重点防控场所为乡镇幼托机构;应关注优势病原体的变化,不同年份检出的优势肠道病毒,相应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评估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促进疫苗的广泛接种和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和深圳市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和EV71灭活疫苗接种数据,通过病原学监测获取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发病率、病原体构成的影响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8—2020年手足口病累计报告469 686例,年平均发病率312.25/10万;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呈4—7月、9—10月双高峰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庞大、人群居住密集度高的区域;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4周岁及以下儿童、居家儿童,分别占60.54%、89.69%、76.58%。随着EV71灭活疫苗累计接种率的逐年上升,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由2016年的516.13/10万下降至2020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上栗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1—2021年上栗县手足口病的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1年上栗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894例,重症病例为4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6.81/10万。不同年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59.846,P<0.001),其中2018年最高(352.49/10万),2019年最低(103.89/10万),总体呈“隔年高发”的特点。手足口病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76.53%),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多发(98.76%)。病原学监测显示,实验室诊断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占51.67%;2016年后,EV71的比重逐年降低。结论 上栗县手足口病具有隔年高发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地区流行特征。可根据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制定针对性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惠梅 《中国校医》2018,32(8):587-588
目的 分析2016年黄埔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为该地区制定防控手足口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黄埔区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鉴定其型别,观察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情况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6年广州市黄埔区报告手足口病250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有双峰特点,主高峰为5—7月,次高峰为10—11月;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0~5岁,共210例,约占总发病例84%,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60:1,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CoxA16阳性率38.8%,EV71阳性率43.2%,Cox A16和EV71共同阳性率3.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4.4%。结论 2016年广州黄埔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和人群特征,CoxA16和EV71是主要的病原体,社区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并与各部门合作,控制并减少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吴区接种EV71疫苗前后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开展EV71疫苗接种和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2013—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2017—2020年EV71疫苗接种资料。结果接种前四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9 589例(重症104例,1.08%),年均发病率431.15/10万,接种后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7 396例(重症21例,0.28%),年均发病率325.28/10万。接种前后年均发病率和重症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5~7月,10~11月;地区分布均以江溪、梅村、硕放街道为主;发病年龄均以≤5岁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13—2020年送检394例标本,检测阳性231例,总阳性率58.63%,接种前后,病原学构成变化明显,EV71型下降明显(χ~2=69.70,P0.05),CA16、CA6型上升明显(χ~2=22.35,P0.05)。2017—2020年无锡市新吴区共接种EV71疫苗12 472人,逐年估算接种率分别为3.78%,10.96%,8.40%和7.63%。结论无锡市新吴区EV71疫苗使用前后,手足口病三间分布无明显变化,但年发病率和重症率都呈下降趋势,优势肠道病原构成发生变化,建议加大EV71疫苗使用和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邢台市2012-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手足口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邢台市2012-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邢台市2012-2016年共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 128例,年均发病率54.26/10万,病死患儿8例,重症患儿139例,病死率和重症率分别为0.40‰和6.91‰。不同年份的发病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4,P<0.001);手足口病有季节性升高趋势,发病高峰多集中在4-5月份或9-10月份;病例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2.91%,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6:1.0;病原学检测以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结论 邢台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4-5月份或9-10月份,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要的易感人群;主要的毒株是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无锡市梁溪区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梁溪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7—2021年梁溪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运用Excel 2016、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17—2021年梁溪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 7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9.97/10万,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χ2趋势=1 014.71,P<0.001),重复感染率呈现上升趋势(χ2趋势=33.16,P<0.001)。重复感染率为2.75%,年龄分布以0~3岁儿童为主,占首次感染病例数的80.00%。首次感染时年龄越小,发生重复感染率越高(χ2趋势=29.02,P<0.001)。结论 受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影响,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有上升趋势,需关注低年龄组儿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4—2022年河池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池市2014—2022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4—2022年河池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2 285例,年均发病率为422.12/10万,病死率为1.66/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14.849,P<0.01),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045.749,P<0.01),不同年份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年均发病率最高为金城江区(676.80/10万),最低为天峨县(197.90/10万),不同地区间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831,P<0.01);报告发病高峰期为4、5月,男女性别比为1.50∶1,男女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0.781,P<0.01);3岁及以下年龄组婴幼儿占85.53%;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EV 71型灭活疫苗接种前后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21年连云港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及2017—2021年EV 71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检验和趋势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 2010—2021年连云港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0 042例,年发病率在43.59/10万~206.65/10万之间;2017—2021年连云港市目标人群EV 71疫苗估算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逐年提升;疫苗接种前手足口病发病呈现隔年高发的趋势,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发病季节呈现双峰模式;病例集中在0~5岁(95.31%)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报告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市区高于市县;疫苗接种前病原以EV 71型肠道病毒为主,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病死率、EV 71型肠道病毒构成比均显著下降。结论 EV 71疫苗接种前后,连云港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建议进一步提高EV 71疫苗接种率,尤其是0岁组儿童和农村地区儿童的接种率,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收集系统2015—2019年云南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和病原监测数据,分析数据特征,掌握流行规律和病原谱的变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5—201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监测信息和病原分布特征。结果 2015—2019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报告均居于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年均发病率187.1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12 6/10万,年均重症率为1.76/10万,病死率为0.67/万。每年呈两个发病高峰,夏季高峰流行强度明显高于秋季高峰。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重点防控州市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占比分别为23.7%、27.8%和48.5%。不同症状类型的病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5.281,P<0.001)。在轻症病例中,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Cox A16次之,最后是EV 71;重症病例中,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EV 71次之,最后是Cox A16,EV 71在死亡病例中占优势地位。结论 持续长期的手足口病监测可提供病原型别和流行特点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类型,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4—2016年驻马店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分析手足口病三间分布、重症病例及病原学特征。结果2014—2016年驻马店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7 315例,年均发病率为92.22/10万。其中重症病例255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1.47%。≤5岁儿童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7.81%,散居儿童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4.28%;发病集中在每年3—7月;累计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县(市、区)为驿城区(162.23/10万)、平舆县(150.44/10万)和汝南县(144.63/10万)。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45例,其中重症病例89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占77.53%;非重症病例856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占47.78%。结论驻马店市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以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为主,非重症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丰县手足口病学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长丰县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描述流行病学特征、病例重复感染情况以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2008~2014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 950例,重症病例共报告31例,死亡病例报告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0.93/10万,重复感染病例占1.05%。长丰县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9.51/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52.0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31,P0.01)。以4~7月发病最多,其次是11~12月;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散居儿童发病为主;2008~2014年全县手足口病以工业园区和城乡结合部报告发病率较高。EV71病毒感染为主,重症病例病原构成以EV71为主,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占1.05%,92.81%的重复感染病例发生在初次感染发病后24个月内。结论长丰县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岁以下儿童易感和地区性多发特点,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可发生重复感染现象,EV71型感染是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1—2014年无锡市崇安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辖区内手足口病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pi Info 7.0软件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集部分病例样本送实验室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崇安区2011—2014年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为237.05/10万,每年有夏季和冬季2个发病高峰。城区、城郊接合部到郊区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239.47,P=0.00);病例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92.6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男∶女为1.47∶1);检测阳性的普通病例中EV71和Cox A16构成分别为43.93%和38.32%,重症病例EV71为75%。结论崇安区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以及人群性分布特征,引起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总体上以EV71和Cox A16为主,重症病例的病原体则多为EV7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9—2020年钦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与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获取手足口病病例信息与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数据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20年钦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0 65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7.14/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1 493例,重症占比为2.46%;死亡病例21例,年均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0.03%。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2.89%;男女性别比为1.68∶1,男、女性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19,P0.05)。病例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8.27%、8.97%。发病曲线除2017和2019年呈单峰分布外,其余年份呈双峰分布,春夏高峰为4—7月,秋冬高峰为9—10月,病原学特征上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病原为EV71,EV71疫苗的接种率仅为18.5%。结论:手足口病在钦州市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分布差异,优势病原体有所改变,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高危人群,应大力推广手足口病EV71疫苗的接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病原分型监测,有效处理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2018年无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变化趋势,为制定无锡市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2—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病原学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以及病原学监测结果。结果 2012—2018年无锡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1 555例,年均发病率为266.57/10万。男性发病率为317.62/10万,高于女性的216.68/10万(P0.05)。2012—2018年无锡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发病以5岁儿童为主,100 868例占82.98%。1岁~组发病率最高,为8 018.27/10万;其次为3岁~组,发病率为6 363.31/10万。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发病率均较前一年高,呈现周期性。无锡市中心区手足口病发病率为212.62/10万,低于外围区域的276.01/10万(P0.05)。2012—2018年检测手足口病8 927例,检出阳性5 044例,阳性率为56.50%。其中EV71阳性2 451例,占阳性总数的48.59%。检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 155例,检出阳性673例,阳性率为58.27%,检出病原体以EV71为主。结论 2012—2018年无锡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具有明显周期性,病原学监测结果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8—2013年内蒙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2008—2013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5 316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32.15/10万、133.64/10万、78.16/10万、93.94/10万、66.62/10万和66.40/10万,2008—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发病高峰为6—7月,≤3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58.48%;2 77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阳性占42.92%,CA16阳性占32.11%,其他肠道病毒占24.97%;不同年份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6,P<0.05),重症死亡病例感染EV71比例为82.58%。结论 2008—2013年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20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20 147例,重症1 759例,死亡38例,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呈波动状,年均发病率为104.82/10万,2015—2017和2019年呈现明显的双峰(4—7月和10—12月),2018、2020年呈单峰,发病高峰分别在7—11月和10—12月;年龄以 5 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地区是成都市(221.25/10万)、眉山市(145.51/10万)、德阳市(115.52/10万)、雅安市(108.02/10万)和遂宁市(100.56/10);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44 410例,其中其他肠道病毒、CoxA16、EV71分别占65.53%、22.35%、12.12% 。 结论 2015—2020年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防控压力逐渐加大。四川省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成都及周边,川东北发病率较高,优势病原分型构成发生变化,其他肠道病毒比重逐渐提高,病原学监测工作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东营市东营区百日咳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改进百日咳相关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0年东营市东营区百日咳发病病例,分析其流行趋势,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α=0.05。结果 2015—2020年东营市东营区共报告百日咳确诊病例1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5/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7.28,P<0.00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秋季高发。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8∶1,病例多为1岁以下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2.86%。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比71.43%。有免疫史的病例占比77.14%。结论 2015—2020年东营市东营区百日咳病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多数病例有1剂次以上免疫史;东营市东营区相关部门应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和相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