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的共同表现,与慢性肾损害的程度相关。本文从肾维化的病因病机、发生机制及现代治疗、以肾为核心的"益气解毒"法理论依据、益气解毒的内涵、治疗措施等方面来浅谈以肾为轴的"益气解毒"法延缓肾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通络方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慢性肾脏病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泄浊通络方口服,12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有效34例,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有效率为62.86%,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C、LDL、血磷及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Ccr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泄浊通络方在延缓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进展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通过降低TC、LDL及血磷水平发挥其保护心血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肾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辨证论治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肾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董志刚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治疗和研究20余年,总结其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治法为:益肾泄浊化瘀法。  相似文献   

4.
李星锐  崔伟锋  华琼  唐桂军  张艳燕 《中医学报》2019,34(12):2660-2664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评价调虚解毒方治疗慢性肾脏病1-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1-4期依从性较好的患者,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部分患者脱离调虚解毒方治疗自然形成的队列差,按服药12个月作为时间节点进行分析,将患者区分为强暴露组和弱暴露组,用倾向评分法平衡组间的混杂因素,比较调虚解毒方干预暴露程度不同对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影响。结果:倾向评分各种方法与Cox直接分析结果一致,弱暴露组易发生主要结局事件HR=4.96,NNT=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调虚解毒方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风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肾脏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表现,现有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而不能治愈。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硫化氢(H——2S)作为一种新型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多种器官系统中发挥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硫化氢可以通过抑制炎症、改善缺氧、抗氧化应激等机制来改善肾脏纤维化。本文综述了有关硫化氢延缓肾脏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硫化氢应用于肾脏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慢性肾脏病已成为一个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而受到关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缓慢迁延、并发症多等因素成为临床诊治的难题,如不能有效防治将成为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随着对RNA结合蛋白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RNA结合蛋白与各种慢性肾脏病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周恩超教授认为“肾毒”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关键,提出“益肾元、解肾毒”的治疗大法,并根据不同兼夹辨证施治。本文总结了周恩超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用药组:生黄芪、太子参、炒白术、酒萸肉以补气健脾益肾;紫苏叶、黄连、茵陈、失笑散以调气和血祛毒;土茯苓、六月雪、白花蛇舌草、积雪草以清热利湿泄浊;红花、川芎、土鳖虫、桃仁以行气活血化瘀;全蝎、僵蚕、蝉蜕、牛蒡子以祛风通络解毒;茯苓皮、车前子、益母草、玉米须以利水渗湿消肿。  相似文献   

8.
<正>补肾祛毒汤是本院肾内科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方,全方以健脾益肾、祛湿泄浊、活血化瘀为法,临床治疗效验颇丰。在临床观察及前期实验中发现其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1表达,促进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抗肾间质纤维化,延缓肾脏病进展的作用[1]。本实验运用本方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观察补肾祛毒汤对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机制。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韩东盛  张炳立  尚懿纯 《中医学报》2019,34(11):2324-2328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众多病理因素掺杂其中,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俱虚。中医"和法"通过调和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兼施,标本兼治、虚实互调,从而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相关研究证实"和法"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造影剂肾病、IgA肾病、泌尿道感染等慢性肾脏病中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和法"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不足,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②临床研究病例偏少,缺乏严谨的大规模、多中心实验,且有些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并不完全一致;③对细胞分子水平的微观研究亟待加强;④构造肾病动物模型的技术与标准有待完善。今后需继续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及深入的实验研究,阐明中医药治疗肾病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挖掘"和法"的理论内涵,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思路,合理利用造模技术,为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陈洪宇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非透析期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陈洪宇教授对CKD发病机制的认识和从脾肾论治的学术观点,总结陈洪宇教授应用健脾益肾方治疗CKD5期非透析期患者的经验,并分析其典型案例。[结果]陈洪宇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瘀、毒邪为标,而风湿邪气是促使病情活动、迁延不愈的重要危险因素,易致肾虚、肾痹,预后不佳。陈洪宇教授主张顾护脾胃,以益肾健脾为根本大法,并善于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辨证论治,对缓解或消除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疗效。[结论]陈洪宇教授治疗CKD5期非透析期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病理基础,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通路共同参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近年来基于肾纤维化的中医理论及其分子机制,通过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体内外基础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有延缓肾纤维化的疗效,并明确了作用靶点。继续寻找有效的延缓肾纤维化的中药,证实其疗效,明确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脾益肾排毒方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民权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健脾益肾排毒方应用,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变化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Hb水平、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排毒方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是绝大多数的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病的临床统称;除了急性肾炎和急性尿路感染,都可以归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本病是一个缓慢发展相对良性的疾病,但若未能及时有效诊治,均可导致病情恶化或随病程迁延,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最终形成尿毒症。如何对其更加有效地治疗,延缓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治疗逐渐成为医学关注的热点。文章中探讨了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基本病机,并全面总结王济生教授中医辨治与西医诊疗相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3,26(11):777-779
随着透析技术的明显进步 ,几乎已可避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 ,但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性质 ,平均年龄寿限的延长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上升 ,加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所合并的高心血管并发症情况 ,进一步研究各型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探索更有效或可以更全面延缓其进展及预防合并症发生等的措施 ,已成为肾脏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 ,其病因有遗传性、免疫性、代谢性及感染中毒等。其中 ,对某些病因的研究已有相当地进展 ,例如已发现成人多囊肾的PKD1、PKD2遗…  相似文献   

15.
徐晴  郑蓉  朱戎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0):93-96
近年来,随着“肠-肾轴”理论提出,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相互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紊乱现象,紊乱的菌群通过蓄积内毒素、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及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等途径加重肾脏损伤,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病治疗一条全新途径。中医理论认为脾肾相互为用,互为因果,“补脾益肾、通腑泄浊” 这一治则与 “肠-肾轴”学说不谋而合,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可能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一座新桥梁。  相似文献   

16.
刘文虎 《北京医学》2009,31(3):163-164
在慢性肾脏病进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不仅是肾脏损伤的标志,同时也是加速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较好地控制蛋白尿可以明显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因此,临床常把控制蛋白尿作为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就蛋白尿导致肾损害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延缓慢性原发性肾脏病的进展、改善其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原发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药方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24周后,患者症候积分下降明显,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48例患者证候得到缓解.结论遵循“方证相对,分清主次和因果”的治疗原则,能有效延缓肾病的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ACEI和ARB通过降低血压及不依赖于其降压作用的其他机制来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ACEI和ARB可以显著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尿蛋白,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