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锥束CT系统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锥束CT系统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投影数据采集时间短、射线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但由于算法运算量大和工程实现上的困难以往一直没能在实际中应用 ,随着近几年硬件和算法的发展 ,锥束CT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而平板探测器则是最适合锥束CT的探测器。本文对目前平板探测器锥束CT系统的发展状况做了综述 ,讨论了平板探测器用于锥束CT系统的优越性 ,对各种平板探测器锥束CT系统的几何结构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最后对平板探测器锥束CT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岩土材料微结构科学中,对于微结构与材料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这有助于对材料结构的优化和更深入地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近来,随着x射线C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岩土材料的三维微观结构的研究中。本文首先回顾了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工业x射线CT的相关技术。文中着重介绍了几种通过三维重建图像提取材料微观结构信息的方法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案例。最后,本文对x射线CT技术在未来岩土材料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CT结肠成像术(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CTC)对于结直肠癌(coloretal cancer,CRC)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自CTC开展以来已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进展。CTC相比传统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和钡灌肠(barium enema,BE)而言,具有微侵入性、检查时间短、易于患者接受和并发症较少等特点。电子清洁(electronic cleansing,EC)、双能CT(dual-energy CT,DECT)等新技术的应用丰富了CTC检查。2005年,虚拟肠镜工作小组提出“CT结肠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nography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RADS)”标准报告方案,他们提议报告需要包括病变大小、数量、形态、位置、衰减量及建议病灶监测。综述了CTC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并就检查技术、适应证、禁忌证及安全风险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CT图像中金属伪影的快速校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T系统由于检测对象含有金属夹杂而使得重建图像中出现金属伪影,影响图像的质量。针对金属伪影,提出一种快速而稳定的校正方法。首先判断金属投影区域,然后对金属投影进行插值,然后重建图像。最后,在重建的图像中插入金属部分,得到完整的重建图像。数值模拟和实际CT系统的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消除金属伪影,并能保留金属信息,恢复图像的完整。该算法计算复杂度很小,计算快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已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诊断 ,随着其技术发展 ,应用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展。CT能及时发现肿瘤 ,定位准确 ,对肿瘤侵犯的范围及其良性恶性的鉴别有很大帮助 ,为肿瘤术前评估、放疗前定位及治疗疗效评定提供可靠依据 [1]。下面分述螺旋CT的出现和各种软件功能的开发等CT成像新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头颈部螺旋CT(SCT)能清晰显示脑部肿瘤的瘤体大小 ,毗邻和三维空间结构 ,颅底的解剖结构等 ,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的解剖结构 ,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几乎为100 % ,为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及放疗前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咽癌CT扫描与MR扫描时体位一致性对二者图像自动配准的影响.方法 15例鼻咽癌患者在相同体位下行CT和MR定位扫描得到CT序列和MR-1序列,改变体位后再行1次MR扫描得到MR-2序列,采用互信息法将CT序列分别与MR-1序列和MR-2序列进行自动配准,使用标记点测量法评估配准误差.结果 相同体位下的CT-MR图像自动配准误差约为1.32mm,改变体位后自动配准误差最小为2.00 mm,最大可达3.83 mm.结论 保持体位一致性能提高CT-MR图像自动配准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4,(2):215-216
“2014年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5月29-31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同内外CT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青年学子110多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交流论文37篇。 相似文献
9.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增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肿瘤预后至关重要。CT 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能反映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生成情况,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肺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用于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分期、放疗靶区勾画、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及随访。本文就 CT 灌注成像基本原理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彩色X射线成像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被发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医学诊断、无损检测和安全检查等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X射线成像与传统摄影技术的发展过程一样,也在经历从"黑白"到"色彩"的变革。近些年具有能量响应的光子计数探测器开始用于X射线成像中,有力推动了这一变革。与传统的电荷积分式探测器不同,它可以获得不同能量区域内的光子计数,并将能谱信息融入到X射线图像中,因此可以得到"真彩色"X射线图像,使得检测更加直观准确,同时可以获得物质成分等信息。CERN等许多研究机构都在此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诞生了许多新的成果。在乳腺成像、材料识别等领域,该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本文介绍了彩色X射线成像和光子计数探测器的原理,光子计数探测器目前的发展,国际上彩色X射线成像技术的最新情况和其技术优势,并对该技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0,(2):F0002-F0002
《2010年全国工业射线成像与CT应用新技术研讨会》拟定于2010年7月初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是“发掘新技术,搭建学术与应用沟通的桥梁,推动工业射线成像和CT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欢迎中国体视学学会会员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放疗前后 CT 灌注参数的变化,监测治疗疗效,评价预后.方法:对诊断肺癌的24例患者放疗前行CT灌注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注射速率4.0ml/s,延迟10s,扫描时间50s.放疗后再次进行CT灌注扫描.比较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24例患者中,早期疗效评价为缓解者14例,未缓解者10例.表面通透性(PS)值升高者13例,治疗前为(13.7±6.2)ml·min-1·100g-1,治疗后为(20.1±7.5)ml·min-1·100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S值降低者11例,治疗前为(15.3±5.1)ml·min-1·100g-1,治疗后为(8.2±5.5)ml·min-1·100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升高组和降低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2个月和19.0个月(P=0.000),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19.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前后,CT灌注值的变化对预后评估有一定作用,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CT血管成像对显示大动脉病变的作用,对疑为大动脉病变的28例病人(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岁)进行了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兴趣区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后进行后处理;使用的血管成像方法有表面遮蔽重建、曲面多层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检查后对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14例进行了常规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显示,除2例因扫描时相不适当使重建图像无诊断价值外,其余26例均清楚显示了兴趣区的大动脉解剖结构,包括大动脉瘤14例、大动脉夹层6例、大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2例、大动脉穿透性溃疡1例、动脉硬化迂曲3例.上述结果表明,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大动脉病变的解剖细节,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以及动态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能谱CT使肺癌的研究从形态学、病灶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提高到物质代谢等微环境层面,对肺癌的认识亦更加准确、深入和全面。本文就能谱CT在肺癌诊断、治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双能透视(DR)物质识别算法,此算法基于单能CT重建图像,通过对CT图像的分割及对断层几何信息的提取,分块重建材料有效原子序数及电子密度的分布。结合各种扫描轨迹的CT成像系统,可以实现有效的物质材料识别。同时,对比于传统的双能CT方法,本方法结合单能CT重建图像,改善了双能DR识别效果,能够实现较为精确的物质识别,在安全检查等应用领域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脑 CT 灌注成像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颅内肿瘤病变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确诊为颅内肿瘤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全脑 CT 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全脑灌注图像、CT 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63例,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t =-11.852,P =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A 图中63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CBF、PS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TTP、MTT、CBV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 TDC 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脑膜瘤与转移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及颅内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自2012年6月份以来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中老年脑胶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CT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43例患者,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多层螺旋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P=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图中43 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 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脑血流量(C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脑血容量(CBV)参数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级别胶质瘤的病灶关键测试参数(critical test parameter,CTP)比较,CBF、TTP等灌注参数,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TDC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低级别胶质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且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级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213例资料,并统计穿刺成功病例的细胞学、病理学结果及并发症。结果:213例中确定病理诊断的有207例,其中腺癌78例、鳞癌53例(其中低分化鳞癌12例)、透明细胞癌3例、查到癌细胞但未能分型14例、小细胞癌22例、复合细胞癌2例、纤维组织3例、结节病3例、肺结核6例和炎性假瘤23例;穿刺失败和因取材过少或误取而未明确诊断的有6例。发生气胸7例,少量咯血2例,血胸1例。穿刺活检总确诊率为97%。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阳性诊断率高的检测方法,少数患者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