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艺  周华虹 《新中医》2023,55(3):113-117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方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受累关节功能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142例风寒湿痹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经散寒组72例及甲氨蝶呤组70例。甲氨蝶呤组单纯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温经散寒组在甲氨蝶呤组的基础上给予温经散寒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受累关节功能、免疫炎症指标及RA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晨僵、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畸形、舌象、脉象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温经散寒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治疗前,2组RA疾病活动度评级表(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治疗2个月,2组DAS28评分均降低(P<0.05),且温经散寒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治疗前,2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 (I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TNF-...  相似文献   

2.
虞丽诗 《新中医》2023,55(20):89-93
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120 例RA 肾阳虚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来氟米特片、甲 氨蝶呤片)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2 组均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 医证候、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DAS28) 评分,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 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 组73.33%(P<0.05)。2 组关节冷痛而肿、关节屈伸不利、晨僵、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评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6 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VAS、DAS28 评分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DAS28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抗-CCP、ESR、RF 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抗-CCP、ESR、R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玄驹 胶囊联合西药治疗RA 肾阳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可降低血清抗-CCP、ESR、RF 水平,缓解关 节炎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痹方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肝脾失调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疗效及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肝脾失调型早期RA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MTX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和痹方治疗,两组MTX从7.5 mg逐渐加至12.5 mg,每周1次,疗程24周。观察两组ACR20改善率、中医证候疗效、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及血清MMP-3、OPG、RANKL表达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ACR20达标率为82.86%(29/ 35),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5.7% (30/ 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2%(17/ 33)和 63.6%(21/ 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RF、ESR、CRP、MMP-3及RANKL水平降低,OPG水平升高(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RF、ESR、CRP及RANK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治疗组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1例出现白细胞减低,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和痹方联合MTX可改善肝脾失调型早期RA患者的症状,调控RANK/RANKL/OPG系统诱导的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膏方治疗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缓解期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风湿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活血膏方,制膏后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服用15g,用开水冲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疼痛评估(VAS),DAS28分值,HAQ评分,S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 A、Ig G、Ig M、CCP、GPI)变化。结果健脾活血膏方能有效降低RA疼痛VAS评分、DAS28分值、H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CCP、GPI),升高SF评分(P0.05或P0.01),治疗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服用膏方未见全身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健脾活血膏方有助于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病情稳定,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适合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5.
钟钊  洪渌  谢志敏 《新中医》2023,55(3):108-112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辅助西药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6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病情活动度量表(DAS28)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0%,高于对照组71.05%(P<0.05)。治疗前,2组VAS、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DAS28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RF、ESR、TNF-α、IL-8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屈伸不利...  相似文献   

6.
谢有鑫  王晓霞  李森贤 《新中医》2022,54(23):39-4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RA 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 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生化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ACR20、ACR50 发生率分别为82.00%、42.00%,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22.00%(P<0.05)。治疗前,2 组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畏恶风寒、晨僵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以上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白细胞介素-17 (IL-1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RF、ESR、PLR、IL-17 水平均降低(P<0.05),HDL-C 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RF、ESR、PLR、IL-17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显著改善RA 患者中医症状,并可能通过降低RF、ESR、PLR、IL-17 水平增加HDL-C 水平,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痹方辅助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早期RA肝脾失调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痹方加甲氨蝶呤治疗,和痹方每日1剂,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24周)和对照组(31例,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甲氨蝶呤从7.5mg逐渐加至12.5mg,每周1次,疗程24周。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疗效、ACR20改善率、28个关节数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joints,DAS28)、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和相关超声检查项目(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9%(26/31)]、ACR20改善率[74.2%(23/31)]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7%(17/28)、46.4%(13/2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ESR、RF、CRP、CCP抗体、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均降低(P0.01,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干预后ACR20改善率升高,DAS28评分、ESR、RF、CRP、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对照组1例白细胞减低,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结论和痹方可有效改善早期RA肝脾失调型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40例RA肾虚寒盛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予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MTX(10 mg/周),对照组(120例)予MTX(10 mg/周),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病情变化,健康状况评估(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安全性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改变,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在症状体征、ESR与CRP、患者对疾病评估(VAS)、医生对疾病评估(VAS)、HAQ、DAS28、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减少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对疾病评估(VAS)、医生对疾病评估(VAS)、DAS28、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寒治尪汤对RA肾虚寒盛证患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体征及ESR、CRP的作用,是治疗RA肾虚寒盛证的有效中药,与MTX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增加疗效,且能减少MTX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及8周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对CRP、ESR、RF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温痹汤能有效改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指标;能有效改善CRP、ESR、RF指标。结论:中西医结合以温痹汤合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可起到增加疗效,降低实验室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类风湿二方 (由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鸡血藤、宽筋藤、广东海风藤、木瓜等中药组成) 联合巴瑞替尼和 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巴瑞替尼+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类风湿二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以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 和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类风 湿因子 (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anti-CCP) 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1) 疗效方 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 (28/30) ,对照组为70.00% (21/30) ,组间比较 (χ²检验) ,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0.05) 。 (2) 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或P<0.01) ,且 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3) 疼痛程度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 低 (P<0.01)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4) 相关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ESR和血清 CRP、RF、anti-CC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自拟类 风湿二方内服联合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的相关 实验室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巴瑞替尼和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加味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加味蠲痹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肿胀指数及晨僵时间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加味蠲痹汤辅助治疗R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司黎军 《四川中医》2023,(5):165-168
目的:探讨祛风除湿止痛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采用随机编号法进行分组,偶数纳入观察组,奇数纳入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嘌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祛风除湿止痛汤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数、晨僵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及炎症因子[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35(IL-35)]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F、CRP、ESR、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0、IL-3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20.93%vs 23.26%)(P>0.05)。结论:祛...  相似文献   

13.
徐昌萍  曹云祥  黄传兵 《光明中医》2022,(19):3569-3572
目的 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方法 使用2020年1月1日起为期3个月内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医治的RA患者,共60例,将其按照统计学方法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一般的抗风湿药物(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缓解其病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药物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2个月,测定指标包含: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对比2组的指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医证候、关节肿胀等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肿胀、RF、ESR、hs-CRP、CCP、均明显降低(P <0.05或P <0.01)。结论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口服联合甲氨蝶呤口服疗效显著,不仅能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每天1次。两组治疗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艾灸联合中药泥灸治疗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极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蠲痹汤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VAS疼痛评分、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G (IgG)、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炎症细胞因子(IL-6、IL-4、IL-10、TNF-α)。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ESR、hs-CRP、IgG、RF、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IL-4、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VAS评分、DAS28评分,IgG、RF、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痹证宁方治疗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风寒湿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痹证宁方治疗。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ESR、RF、CRP、IL-6、MMP-3)、中医证候及关节功能的变化,比较其疗效。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ESR、CRP、RF、IL-6、MMP-3及关节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痹证宁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A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CRP、ESR、IL-6、MMP-3,并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及关节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微小RNA-146a (miRNA-146a)、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表达影响及miRNA-146a与DNMTs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每周1次,每次7.5 mg),来氟米特片(LEF,每天1次,每次10 mg),美洛昔康片(每天1次,每次7.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每天1剂,分2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分析、健康状况评估(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DAS28)、患者疼痛评估(VAS评分)、晨僵时间等,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血小板(PLT)计数,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46a与DNMTs表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27/30)]优于对照组[80.0%(24/30),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43.3%、36.7%)高于对照组(33.3%、26.7%,P<0.05);治疗组DAS28、HAQ评分、VAS评分降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P<0.01);miRNA-146a、DNMTs、ESR、CRP、RF、抗CCP抗体、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活动期RA患者PBMCs DNMTs表达水平降低(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升高(P<0.01),miRNA-146a表达水平与DNMT1(r=-0.362,P=0.04)、DNMT3a(r=-0.566,P=0.01)、DNMT3b(r=-0.382,P=0.03)呈负相关。治疗组出现肝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加西药治疗RA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活动期RA患者miRNA-146a表达、上调DNMT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R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补针法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每次5 mg,每周1次;热补针法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施加热补针法,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12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评分、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结果:热补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0.62%(29/32),高于西药组的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总评分、DAS28指数、CRP、ESR、RF及抗CCP抗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热补针法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针法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风湿痹阻型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且缩短了疗程,减少了西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血清RF、CRP、ESR及抗CCP抗体,以及DAS28评分、HAQ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31/4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较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HAQ指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AS28评分、HAQ指数较低(P<0.05)。结论 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蠲痹汤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寒湿痹阻证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4 例均为 2018 年 8 月-2019 年 8 月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就诊的 RA 活动期患者,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证,按照随机数x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 52 例,对照组 52 例,两组均接受来氟米特片(爱诺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理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蠲痹汤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起效时间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晨僵时间均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4.23%(49/52),高于对照组咱76.92%(40/52)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310,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 CRP、RF、ESR 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蠲痹汤辅助治疗 RA 活动期(寒湿痹阻证)可减轻症状,增强疗效及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