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菌药物诱导大肠杆菌内毒素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释放细菌内毒素潜能和速率的不同。方法:选择5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于大肠杆菌,比较4h期间游离内毒素,同时作菌落计数和细菌形态学检查。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杀菌作用和释放内毒素最快,但释放内毒素量较少;头孢他啶释放内毒素较快,量较多;环丙沙星释放缓慢,量中等;阿米卡星释放缓慢,量最小,头孢曲松致细菌丝状体形体形成,杀菌并释放内毒素最慢但量最大;阿米卡星和头孢  相似文献   

2.
日的 比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5例(男29例,女26例;中位年龄39岁),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g,分1~2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另52例用头孢他啶4g/d、阿米卡星0.6g/d作对照。三组用药天数均为7±3d(4~10d)。结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3%和71.2%(P<0.05),二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71.4%和50.0%(P<0.05)。二组除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疗效优于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合用。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诱导细菌内毒素释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层出不穷,使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但是,由创伤及感染引起的全身性~反应性炎症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是临床上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达50?%,即使在应用各种广谱高效抗生素治疗感染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对抗菌治疗中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反应,如发热、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等,仍未获得防治的根本性进展[1-3].  相似文献   

4.
毛丽珍  齐明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62-136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目前抗菌谱最广的一类非典型超广谱的β-内酰胺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生素后遗效应,即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清除药物后,细菌生长仍受到连续抑制的现象,且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临床上用于各种严重感染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逐渐增加,现结合文献将其在老年及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治疗和常见不良反应报道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纳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具有抗菌谱广、耐酶性强的优点。近年有多个厂家在申报此品种。我们对该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抗生素作用于细菌后诱导释放内毒素的情况。方法:选择临床上常用的七种抗生素,体外作用于大肠杆菌V517,检测培养上清液内毒素水平和细菌形态学改变。结果:不同种类抗生素作用于大肠杆菌V517后,在抑制、杀灭细菌,引起细菌形态学改变的同时,能不同程度诱导细菌释放一定量的内毒素;其中头孢氨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诱导释放的内毒素较多,伊米配能和头孢哌酮诱导释放的内毒素较少。结论:不同种类抗生素具有诱导大肠杆菌释放内毒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翟磊磊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2):34-35,45
目的 比较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给予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病症消退时间、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咳...  相似文献   

8.
吕红丽 《吉林医学》2013,(27):5551-5552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与传统疗法的疗效对比。方法:将8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起始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比较两组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下降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细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疗效良好,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明法 《浙江医学》2010,32(2):264-265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感染在ICU十分常见,如何迅速有效的控制感染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及预后.业已证实,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为一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具有较好的耐酶性能,且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之间较小出现交叉耐药性[1].近年来我院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重症感染,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意义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的意义。方法 用三种抗生素治疗败血症家兔 ,检测治疗后内毒素释放的水平。结果 抗生素能诱导内毒素释放 ,不同抗生素诱导的量不同。庆大霉素最低 ,泰能次之 ,头孢他啶最高。结论 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 ,诱导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释放的量也不同 ;在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时 ,要同时兼顾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α1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合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探讨α1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7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38例口服α1受体阻滞剂 (可派 )和左旋氧氟沙星 ,对照组 36例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均治疗 6周 ,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 ,前列腺液常规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 81 5 % ,对照组为36 7% ,合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单用抗生素治疗更为有效 (P <0 0 5 )。结论 α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尿道压力 ,减轻前列腺内尿道返流 ,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 ,简称 P A) 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琼脂糖免疫单向扩散法测定58 例上皮性卵巢癌、35 例上皮性卵巢瘤和30 例正常人血清前白蛋白。同时用放免法测定上述检测对象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简称 C A125) 。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血清 P A 低于上皮性卵巢瘤组及正常人组( P= 0003) 。且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分化越差, P A 水平越低( P < 0001 ; P = 0027) ;术后肿瘤残存与血清 P A 低水平有关( P =0014) 。 P A 与 C A125 呈负相关, Spearman′s 系数为- 068( P < 001) , P A 越低 C A125 越高,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一致。结论: P A 与上皮性卵巢癌恶性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病情及预后估计较敏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孕激素(P)及促性腺激素(FSH)对卵巢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调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比较细胞数目,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10  相似文献   

14.
论脾主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部分科学实验证据,提出脾主药物动力学假说,即脾主/失运化主导正/异常的药物吸收、分布与转运等。其意义在于:用中医脾理论的相对一元性观点,解释药动学生理、病理生理机制,开创了用药动学方法研究脾本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腔腔镜下全宫切除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对43 例因诊断为子宫肌瘤(33 例) 、子宫腺肌症(6例) 及子宫内膜增殖症(4 例) 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同时期121 例具有同样适应症的患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与子宫增大有关,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及子宫大小无关;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手术损伤及术后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无增高,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术后使用抗菌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缩短。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虽不能完全代替腹式全宫切除术,却是一种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头孢三嗪和丁胺卡那霉素对肺炎大鼠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3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感染法建立肺炎克雷白杆菌性肺炎模型,按成人常用临床治疗剂量折算在量的等效剂量。宫续7d腹腔注射头孢三嗪和丁胺卡那霉素,活体取材测定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6名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麦地霉素胶囊及肠溶片的自身对照试验,比较了药物动力学特征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肠溶片的吸收差且慢,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6.91±9.85%。胶囊剂的药动学参数为Ka=3.52±1.30h~(-1),K=1.07±0.59h~(-1),T_(max)=0.55±0.19h;C_(max)=1.71±0.69mg/L,本文还根据胶囊剂的药动学特征,对其给药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次酸-氟尿嘧啶类复合物-18β-甘草次酸酮-N-羟甲基-5-氟尿嘧啶(GA-Fu)的体外抗癌活性及细胞毒性。方法利用人肝癌多药耐药株Bel.7402细胞株,用MTT法观察GA—Fu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用正常肝细胞changliver测定GA-Fu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并与5.氟尿嘧啶进行对照。结果GA—Fu与5-氟尿嘧啶(5-Fu)在浓度为25~250μg/ml范围内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抑制率随浓度提高而增强,呈浓度依赖性。尤其在较高浓度(200~250斗g/m1)下,GA—Fu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的抑制率(46%-57%)明显高于对照物5.氟尿嘧啶(33%~39%)(P〈0.05);而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最高可达9.96%)则明显低于5-氟尿嘧啶(18.50%)(P〈0.05)。结论甘草次酸与抗癌药5-氟尿嘧啶进行耦合可提高5-氟尿嘧啶的抗癌活性并降低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这可能是产生抗癌协同及化疗增敏作用的结果。本研究为甘草次酸-氟尿嘧啶类偶合物中筛选新型肝靶向抗癌候选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肌移位替代瘫痪肌肉功能,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科治疗中施行最多的手术,占2643例次手术的69.7%。当足部只有一块屈肌或伸肌功能尚好(Ⅲ级或以上)我院采用该肌裂分为二,取其一半替代拮抗叽功能,维持踝足于中立位。七年中施行32例,除5例不足二年外,27例均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91.3%,可以推广应用,还从理论机理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同途径给药对卵巢上皮癌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均采用 CAP方案化疗 ,其中 A组环磷酰胺、阿霉素 (或吡喃阿霉素 )经静脉滴注 ,顺铂经腹腔灌注 ,B组则全部经静脉滴注。间隔 3~ 4周 ,共 6~ 8个疗程。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 89.47% ( CR65 .79% + PR2 3.69% )。腹水得到有效控制。B组总有效率 67.65 % ( 4 7.0 6% + 2 0 .5 9%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 3年生存率分别为 47.37%、44.1 2 % ,A组高于 B组 ,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顺铂腹腔灌注可减轻药物的副反应 ,提高有效率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对提高 3年生存率的意义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