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1980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科共治下消化道出血75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8例,女31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79岁,平均40.8岁。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11年,平均5个月零23天。临床表现均有血便,其中粘液血便或/和脓血便364例,暗红色血便156例,果酱样血便144例,柏油样便66例,鲜红血便22例。出血伴随症状:腹痛415例,呕吐388例,腹部肿块314例。大量出血52例,伴休克18例。误诊为上消化道出血9例。出血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见表  相似文献   

2.
对689例不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息肉219例(31.8%),大肠新肠127列(18.4%),慢性结肠炎102例(14.8%),炎症性肠病66例(9.6%),肛门肛周病变122例(17.7%),血管为11例(1.6%),肠寄生虫病3例(0.4%),阴性病例39例(5.7%),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94.3%。本文还就各种肠腔病变的肠镜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68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结果表明,大肠息肉219例(31.8%),大肠癌127例(18.4%),慢性结肠炎102例(14.8%),炎症性肠病66例(9.6%),肛门肛周病变122例(17.7%),血管病变11例(1.6%),肠寄生虫病3例(0.4%),阴性病例39例(5.7%),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94.3%。本文还就各种肠腔病变的肠镜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手术诊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6例行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肠功能恢复快.术后随访2~15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结肠镜辅助下腹腔镜手术对于内科保守治疗失败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6.
郝宇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9):821-822
目的探讨不常见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采用详问病史,细致体检,优选辅助检查,积极查找病因及手术治疗。结果7例治疗效果肯定,1例因原发疾病死亡。结论掌握下消化道出血诊疗原则和顺序,加强全面分析,减少误诊和漏诊,合适的病因治疗和选择手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76~1986年10年间56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病因检出率95.58%,以慢性结肠炎最多(44.96%),其次为结肠息内(23.19%)、结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等.本组绒毛状腺瘤癌变率41.67%,管状腺瘤癌变率8.16%,前者为后者的5.11倍。对年龄40岁以上,出血时间半年以内者,应警惕结肠癌的可能,特别对有脓血便的患者,应及时作有关检查。  相似文献   

8.
纤维结肠镜诊断下消化道出血(附5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2~1993年共行结肠镜检查3798例,其中下消化道出血577例,占受检人数15.2%。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77例患者分别用CF-20I型和CF-MB2型纤维结肠镜检查,男346例,女231例,男女之比1.5:1,年龄最大82岁,最小2岁零2个月,平均37.8岁。出血病程最长者13年,最短者5天。2 结果2.1 577例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见表1。2.2 不同年龄组下消化道出血原因见表2。2.3 不同病变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表1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检出情况例数%慢性结肠炎20836.0结肠息肉12722.0溃疡性结肠炎457.8大 肠 癌8013.9肛周疾病6110.6其  它*162.8总  计**5…  相似文献   

9.
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结肠、直肠与肛管的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其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极少呕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诊断与治疗有时比较棘手.现结合我科108例的诊治经验,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治措施.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剖腹探查术结合术中肠镜检查对12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患者死于DIC外,余患者明确了诊断,抢救成功.结论 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支持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术中肠镜有助于明确诊断,急诊手术是处理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在9~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4岁.临床表现:全部以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出血量为30~300ml不等,出血量>200ml 3例,无1例休克表现.血便色暗红或鲜红,大便与血液不相混合,不成形血便,不伴有呕血,伴有腹痛症状或腹部不适者有6例;平时干稀交替便者7例;消瘦者6例;无任何症状者5例.经检查确诊23例.肛门指诊明确诊断5例(直肠息肉3例,  相似文献   

14.
汪沪光 《安徽医学》1995,16(3):44-44
<正> 本文收集了我院1985~1994年以便血(包括潜血持续强阳性)为主诉的老年人58例(60岁以上),并随机抽样同期病人(15~50岁)58例对照,着重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特点。  相似文献   

15.
段珊 《海南医学》2002,13(3):37-39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合理的诊断及治诊方法,减少误诊和识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6年至1996年收治的1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因和诊治方法。结果出血灶位于小肠者占12/18(70%),结肠6/18(30%),其中肿瘤3例,血管畸形5例,憩室9例,出血性肠炎1例,全部病例均行部分肠切除,术后无再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前检查及正确的术中处理是提高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尤其一些少见原因引起的出血诊治及处理。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27例少见病因所至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18例病人行内窥镜、消化道钡透,作出诊断4例(占22.22%),11例行红细胞闪烁扫描检查,能定位出血灶者4例(占36.36%),16例行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定位出血灶者12例(75%);3例经保守治疗后出院,24例行手术治疗,6例术前未做出明确诊断,动脉造影诊断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1.66%(11/12)。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繁杂,特别是一些少见原因引起的出血,病变多在粘膜下,用常规的检查很难做出定位定性诊断,因此可能造成临床上治疗的盲目性,甚至延误病情,因此应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符合逻辑的检查,作出最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院内镜室 1998~ 1999年对以便血为主诉的老年患者10 8例作用了大肠镜检查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 6例 ,女 42例。年龄 6 0~ 84岁 ,平均6 7.8岁。其中因出血量大而行急诊检查 11例。1.2 结果  10 8例共检出大肠癌 37例 (占 34 .2 6 % ) ,慢性结肠炎 30例 (占 2 7.78% ) ,结肠息肉 2 2例 (占 2 0 .37% ) ,血管畸形、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各 2例 (各占 1.85 % ) ,憩室 1例 (0 .93% )。其中大肠癌同时并发结肠息肉 3例。其余 12例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阳性率为 88.89%。2 讨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本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