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Ⅲ型)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做好疼痛、血压、预防动脉瘤破裂、饮食护理,术后密切观测血压、心率变化、出血、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结果 32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术前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兴起的腔内隔绝术,在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初步研究表明腔内隔绝术具有微创、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选择58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PCI治疗的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为隔绝术组(先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3d接受PCI治疗),另选择60例在本院行开放性手术联合PCI治疗的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患者为开放性手术组,观察并随访比较二者的疗效。结果:与开放性手术组比较,隔绝术组破口完全封堵率明显提高(78.33%比91.38%),术中出血量[(919.83±242.12)ml比(58.17±9.53)ml]、术后感染率(15.0%比3.4%)和住院时间[(16.40±0.96)d比(9.10±0.83)d]均明显减少(P0.05或0.01)。隔绝术组PCI成功率为100%,无PCI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隔绝术组12个月内冠脉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组(5.20%比15.30%,P=0.04)。结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联合PCI治疗胸降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指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甚或一并撕破外膜而破裂),外膜继而扩张形成瘤样膨出[1].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适应症选择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4年11月我院住院的4例(年龄48~82岁;男3例,女1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并进行临床分析和随访,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在全麻下4例均成功在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释放覆膜支架,其中为Standford A型及StandfordB型各2例,共使用Talent覆膜血管支架4个,术中造影证实Standford B型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Standford A型1例术后证实内漏存在,术后3天死亡,1例在支架释放后出现左冠脉急性闭塞致死亡.结论应用覆膜血管内支架行腔内隔绝术(EVGE)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Standford A型夹层行EVGE术仍有待进一步对技术及器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D)腔内隔绝术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Stanford A型AD患者1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腔内隔绝术,其中9例先行颈部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先行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术后再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根据手术需要行控制性升压及降压,分析麻醉及围术期管理要点。结果 1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D腔内隔绝术,手术时间为(128±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0 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送返重症监护室(ICU)并给予监护治疗,麻醉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手术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房性期前收缩,7例患者发生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截瘫、心肌梗死、肾衰竭、肝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术后出血等传统开胸手术常见并发症,亦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随访期间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结论杂交手术和烟囱支架术拓展了Stanford A型AD腔内隔绝术的治疗适应证,麻醉医生应了解此类手术的操作要点及新进展,以便更合理地实施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至2016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767例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480)和老年组(≥60岁,n=287)。随访1~170个月,平均(40.6±30.5)个月。分析其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行腔内隔绝术的近、远期疗效。结果中青年组的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而老年组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青年组舒张压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17.8)mmHg vs.(85.5±16.1)mmHg,P=0.017;1 mmHg=0.133 kPa];中青年组与老年组性别、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患者比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发现,两组间并发症如截瘫、脑梗死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远期主动脉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安全有效,虽然年龄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其仍是目前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首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袁军  林英忠  刘伶 《内科》2008,3(5):704-705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在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行腔内隔绝术的1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带膜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CTA随访14例假腔完全血栓化,夹层破裂死亡1例,出现新发破口2例,内漏1例。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前破口定位。术中真腔确认及支架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2 - 0 4~ 2 0 0 3- 0 4完成的 8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隔绝术 (即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移植物导入主动脉、封闭夹层裂口 )。移植物长度 97~ 99mm ,直径 34~ 4 2mm。结果  8例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截瘫及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 (9 5± 4 6 )个月全部存活 ,无迟发内漏。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可作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0例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20/20),术后住院(5.0±1.3)d。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行升主动脉至头臂干及左颈总动脉旁路术加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梗死,5例出现中度以上发热.1例出现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出现左侧胸痛,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随访CT检查1年-4年,未出现脊髓损伤、支架移位、锁骨下动脉窃血等,随访存活率为95%(19/20),1例术后半年支架末端与主动脉移行处的主动脉又出现动脉夹层,发生血管破裂死亡。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和部分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经验并报道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2例急性和2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后1、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胸部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技术成功,1例因支架故障技术失败,技术成功率95·8%。临床随访:23例技术成功患者中22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患者部分血栓形成,1例术后1周死于脑栓塞,1例术后3个月囊性动脉瘤形成需行外科血管置换术。临床成功率87·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慢性胸腹主动脉夹层技术可行,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对17例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EVGE)。均成功植入血管支架,13例夹层入口封堵完全,即刻内漏4例,经处理2例内漏消失,另2例轻微内漏未处理。术后随访2~56(14.5±11.6)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CT显示16例假腔内有血栓形成,13例真腔扩大,5例瘤腔内径缩小。术后半年CT显示9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6例部分血栓形成,2例轻微内漏者自愈,支架移位并迟发内漏1例。无死亡、瘤体破裂和截瘫发生。认为EVGE治疗S tan 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微创、安全、有效,支架移植物的选择和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2005年12月,我科对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57岁;均经CT及MRI检查确珍。均经局麻或全麻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送导管至主动脉行全主动脉造影(DSA),在监视屏上估测夹层破口大小、位置及长度,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带膜支架。在放置前控制性降压,收缩压降至78~90mmHg,将覆膜支架放入动脉夹层破口处,阻止血液再次通过破口进入假性腔内。再次行DSA检查手术效果,确认无误后依次拔管,关闭切口。结果11例息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均无术后并发症出现,住院7~15d,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的患者449例,其中男349例,女100例,年龄(54.3±11.9)岁.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堵胸降主动脉夹层破口或隔绝胸主动脉瘤,主动脉造影确认疗效;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于腔内隔绝术后3-7 d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观察主动脉疾病患者PCI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操作成功率为100%,共植入416枚主体覆膜支架及56枚短体覆膜支架.43例患者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仅1例患者出现严重窃血综合征,行血管旁路移植术.34例患者行PCI治疗成功率为100%,对37支靶血管共植入45枚冠状动脉支架,无出血、心肌梗死等并发症.68例患者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76例患者术后有残余漏,其中11例因内漏明显同台或再次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主动脉破裂病死率为1.3%(6/449).术后随访(68±29)个月,随访率为79.0%(350/443).随访期间共死亡患者23例(6.6%):明确主动脉血管破裂死亡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出血4例,肾功衰竭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恶性肿瘤4例,猝死5例(原因不明).25例联合PCI治疗患者临床造影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0%(2/25).结论 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近期及长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择期二次行PCI治疗安全可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率约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30%~60%,急性期病死率达25%,5年生存率仅10%~15%.传统外科手术切除夹层动脉瘤和人造血管置换术的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病死率高(6%~67%).本研究探讨腔内介入性隔绝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我院成功为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腔内隔绝术,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3年7月~2008年5月在我院确诊Stanford B型老年患者26例进行了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67±11)岁。其中19例以突发胸部、胸背部剧痛发病,2例表现为晕厥,1例为突发胸闷,呼吸困难,1例以反复腹胀为首发症状,3例为例行体检时确诊。全组均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5例DeBakeyⅢ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术后对所有患者行CT随访,评价其临床改善程度与真假腔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全麻下均成功进行了覆膜支架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显示夹层动脉瘤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较少。术后1~22个月随访,术后30d内死亡1例,1例术后出现左下肢体运动障碍,余13例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DeBakey Ⅲb型夹层动脉瘤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病人男,37岁,因“胸痛1日”于2005年6月29日入院。1日前病人遭遇车祸后,出现头痛、头晕,胸部和背部剧烈疼痛伴大汗。病人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史, 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19.
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7例(男88例,女19例,年龄28~83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中穿刺左肱动脉行主动脉造影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监视下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送入胸降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 107例成功进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随访1~48个月,术后1个月3例死亡.104例行CTA复查,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封闭,胸降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内血栓形成,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术后6个月,1例再发生升主动脉夹层,置入一枚支架后后假腔消失.术后1年,主动脉均未见病变.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带膜支架治疗Stand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AD)经验并报道中期随访结果。方法观察22例急性和2例慢性该病患者。男20例、女2例,平均年龄(54.0±8.5)岁。接受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术后1、6、12月、以后每年随访胸部X线平片与螺旋CT检查。结果 24例中23例技术成功,1例因支架故障技术失败,技术成功率95.8%。1例术后1周死于脑栓塞,1例术后3个月囊性动脉瘤形成需行外科血管置换术。临床随访23例技术成功者中22例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例部分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无1例死亡,临床成功率87.5%。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慢性胸腹AD术可行,中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