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早期诊断与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提高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治水平。方法本组8例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病例中,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断裂4例,合并腘静脉断裂1例,合并腘动静脉挫伤1例、就诊时间为伤后2~4小时,伤后24小时就诊者2例为合并腘动脉部分断裂。4例行动脉吻合术,1例行腘静脉吻合术,1例行腘血管探查松解术,2例行截肢术。结果本组6例经手术给予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血管损伤治疗后下肢功能完全恢复,血管吻合术后肢体存活率为100%,2例行截肢术。结论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后,应仔细检查,避免漏诊,尽快血管探查,才能避免截肢等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87例,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56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10例。胫骨平台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79例6小时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中,79例血运稳定,5例小腿肌肉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2期植皮后创面愈合;3例伤后36~48小时出现血循环障碍,经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循环未见好转,后出现高热、肾衰,最后行高位截肢。62例随访0.5~1年。49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7例因骨折畸形愈合而膝内翻致轻度跛行,生活能自理;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生活部分自理。结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12例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7~15个月),患肢均存活并获骨性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断裂、畸形愈合及再骨折发生.膝关节KSS平均评分为84分,优8例,良4例,3例术后膝关节积液,穿刺抽液后好转,全部患者膝关节无内外翻畸形,主动伸展受限小于30°.结论 胫骨上段粉碎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田丰年  路刚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1):784-784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18例(42条血管),其中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11例。尺挠动脉6条;肱动脉2条;股动脉5条;胫前、后动脉10条;胫前动脉先天性缺损1条;主要拌行静脉14条。所有病例均在就诊时经临床查体及多普勒超声仪诊断明确,急诊手术血管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结果 所有伤肢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只有2例因神经缺血时间过长出现部分功能丧失。结论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早期及时诊断治疗,手术效果好,致残率低。  相似文献   

5.
胡建华  李帮春 《重庆医学》2008,37(10):1035-1036
目的总结膝关节周围骨折、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4月~2007年8月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26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动脉,采用简单、可靠的方法固定骨折。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1例下肢循环良好,按Whitman分级14例为好(伤肢行走不用支具),7例因神经及骨折因素,分别于伤后12~18个月功能恢复良好。5例截肢。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应高度怀疑合并有腘血管损伤,通过仔细临床检查,结合Doppler、血管造影尽早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探查修复损伤的血管,稳定骨折。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5年2月至2001年8月共收治14例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患者,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一些经验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13~62岁,平均41.5岁。致伤原因:车祸8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脱位情况:膝关节后脱位1例;股骨下端骨折5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胫骨上端骨折8例,其中3例为开放性骨折。腘动脉损伤情况:上段4例,均完全断裂;中段5例,完全断裂2例,挫伤栓塞1例,受压2例;下段5例,完全断裂1例,部分断裂3例,挫伤栓塞1例,其中分叉部断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内6例,2~8h5例,8~12h2例,超过12h2例。14例中2例合并休克,胫神经挫伤软组织严重损伤各4例,腓总神经损伤、断裂伤各2例。  相似文献   

7.
四肢的骨折脱位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诊断,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血管损伤不易诊断,容易漏诊,处理棘手,不但危及肢体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准确、及时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9~2008年共收治19例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4例,年龄5~45岁,平均(26·7±17.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外力撞击2例;伤后就诊时间4~120 h。损伤血管部位:腘动脉15例,股动脉2例,胫腓干1例,肱动脉及尺、桡动脉1例。合并胫骨骨折1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伴行静脉损伤7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磁共振血管显像(MRA)5例,CT血管造影(CTA)1例明确诊断,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另5例未作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加上简单的DOPPLER检查来诊断。DOPPLER为便携式检查仪,简单实用。1.2治疗方法术前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游离损伤的血管。10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自体肱静脉移植重建,4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该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4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该研究中18例患者获得成功保肢,16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足趾、小腿坏死发生,并给予截趾、截肢手术治疗。胫前、后动脉合并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其截肢评分为(6.25±1.10),保肢患者为(5.05±0.7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患者31例,Ⅰ期行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架固定,纠正脱位并探查及修复胭动脉损伤,胭动脉损伤对侧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术7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21例,单纯修补术3例;Ⅱ期更换为内固定.结果 31例随访7个月~18个月,平均10个月.23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5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4级;3例高位截肢后安装义肢.结论 通过分期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患者,有效降低了远端肢体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9月~2009年8月23例肢体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损伤部位:桡动脉及胫后动脉各1例;肱动脉3例;腘动脉4例;股深动脉2例;股动脉9例;髂动脉3例。21例病人行开放手术治疗,2例病人行血管腔内治疗。结果:1例截肢,22例保肢成功;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3例注射毒品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股动脉结扎创面换药处理,伤口逐渐愈合。开放手术组中随访13例保肢者3~24个月,1例股动脉结扎术后3个月出现间歇跛行;1例腘动脉闭合性损伤合并骨折术后1年患肢功能障碍未恢复;余11例效果满意。腔内治疗2例效果良好,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12个月。结论:了解受伤情况,综合分析,是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动脉重建是恢复肢体功能、避免伤残的重要手段。腔内治疗修复周围动脉损伤具有微创、安全和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桥接血流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术后患者骨及软组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2月,其中4例腓骨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清创游离植皮后成活,骨折4-6月均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既可一期重建胫骨、软组织及胫前动脉节段性缺损,亦可在不影响患肢胫前动脉血供的前提下,为腓骨骨皮瓣提供营养并修复胫骨与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2.
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24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该院近4年住院治疗的膝部骨折脱位患者166例中合并腘动脉损伤的24例。结果:21例得到保肢,3例截肢。15例12h内恢复血循环,疗效满意。7例超过12h恢复血循环者,疗效较差。认为早期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对足背动脉搏动的误诊和用针刺足趾判断血循环的方法是影响腘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两个常见原因;脉氧仪对患肢血运监测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腘动脉损伤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重建。方法:通过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应用以及心理、体位、疼痛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12例患者患肢全部成活。经1~3年的随访发现,小腿肌肉部分萎缩3例;行二期跟腱、屈趾肌腱延长者1例,术后行走功能恢复,行三踝融合1例,术后恢复踝关节功能位行走。结论:正确、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在腘动脉损伤行血管重建患者的治疗及功能恢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60例,视患者受伤的具体情况为其进行骨折复位及血管、神经修复治疗,并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 8例患者截肢,52例患者的患肢完全成活,且无严重的肢体缺血及术后并发症,治愈率为86.67%。挫伤27根神经,22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断裂9根神经,7例感觉运动恢复良好,2例较差;治愈率为80.56%。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采取恰当的处理与及时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肢的治愈率,血管及神经的恢复情况也较好,且对改善骨折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术中所需骨折固定物的挑选、修复顺序、血管吻合情况都是影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腿骨折合并血管损伤并不少见,多见于胫腓近端骨折,因骨折的移位而造成胭动脉损伤,本文对14例腘动脉损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动脉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了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2例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临床特,进行了手术修复.结果 3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2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血管完全断裂9例,部分断裂11例,血管痉挛4例,血管严重挫伤并栓塞6例结论这类损伤有较强的隐蔽性,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伤情严重;血管损伤类型多样、复杂,合并伤多,预后差.对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度警惕发生胭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胭动脉损伤的临床特点,并进行了手术修复。结果32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27例肢体成活,5例截肢。血管完全断裂9例,部分断裂11例,血管痉挛4例,血管严重挫伤并栓基6例。结论这类损伤有较强的隐蔽性,容易被误诊和漏诊,伤情严重;血管损伤类型多样、复杂,合并伤多,预后差。对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患者,应高度警惕发生胭动脉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9~ 2 0 0 2年期间 ,共收治 17例动脉损伤患者 ,均行手术治疗。其中 ,患肢成活 14例 ;因坏死而二期截肢 3例 ,成功率为 82 4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7例 ,男 13例 ,女 4例。年龄最大 5 3岁 ,最小 2 0岁 ,平均年龄 35岁。其中 ,单纯动脉损伤的 5例 ,合并膝关节十字韧带断裂的 2例 ,合并胫骨上端骨折的 6例 ,合并股骨下端骨折的 1例 ,合并胫腓骨骨折的 3例 ,合并神经损伤的 3例。2 手术方法及治疗经过患者取半俯卧位 ,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窝处以“~”形切口充分显露血管。如有开放伤的先清创后迅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手术治疗的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同时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开放性损伤1例,闭合性损伤7例;4例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一期血管神经探查术,4例经肘外侧小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后扩张血管、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3~4周拆除石膏功能锻炼。结果术后4~6周骨折愈合良好。随访3月~2年。8例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肘内翻及肘外翻畸形;1例正中神经功能恢复不良,7例正中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患侧上肢发育正常。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因肘关节解剖的特殊性,常合并肱动脉及正中神经损伤;术前根据肢端血运及活动情况,可选择经肘前侧入路行骨折复位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术,或经肘外侧小切口单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腘动脉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7例18肢,入院后直接截肢3例4肢,均为缺血时间过长,伴严重软组织损伤及骨质缺损者;血管修复14例,术后感染2例,其中1例感染难以控制而截肢,总截肢率27.78%。存活13例13肢,基本恢复日常活动,成活率72.22%。结论: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减少截肢的关键,术后感染也是截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