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正> 1.名方释义 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外科名方大承气汤由大黄12g、厚朴15g、枳实9g、芒硝9g组成,此方具有承顺胃气下行,使闭者通而塞者畅,故名承气。其中大黄苦寒泄热,性沉降而力猛,荡涤肠胃有将军之美誉;芒硝助大黄泄热通便,软化燥屎之凝聚;枳实、厚朴理气除胀,有去实热、通积滞、除燥结之功。实验证明本方具有增  相似文献   

2.
仲景应用大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     
<正>大承气汤方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药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本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主治:淤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于热结  相似文献   

4.
复方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甘草、桃仁等组成,本方的导泻功能能促进肠管蠕动,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使病人术后尽早进食,有利于体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复方大承气汤是由大黄、芒硝、枳实、甘草、桃仁等组成,本方的导泻功能,能促进肠管蠕动,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使病人术后尽早进食,有利于体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奠定了治疗杂病之基础,其中泻下法也得到广泛运用。纵观全书,言及下者达35条之多,立方约15首。然条文比较分散,不便研读,今归纳整理为泻下7法,每法就其代表方、证分述如下:1 攻积导滞法代表方大承气汤。《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论述积和胀俱重的里实证治。由于气滞与燥屎内结而致腹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乃实证要点。既是实证,则当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方中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消气壅,枳实破气结。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散结之功。笔者运用此方,随证加味治疗二例“胃石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治疗便秘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特色。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方法分析张仲景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首方剂,药物24味。高频使用药物有大黄、甘草、厚朴、枳实、芒硝、生姜、大枣、白术、桂枝、芍药。挖掘得到关联规则17条(2味药11条、3味药6条),包括"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大黄+厚朴"、"大黄+厚朴+枳实"等,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2组多味药关联组。网络链接分析得出,其中强链接配伍有7组;中等链接配伍46组。聚类分析得到14组,其中有8个单味药物组,3组药对聚合组和3组多味药物聚合组。结论:张仲景治疗便秘不仅善用泻下药,而且注重补气活血,解表化湿,疏肝理气,以脾胃为根本,配伍精妙,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增液承气汤     
<正>增液承气汤原载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为滋阴润燥剂。方药组成:玄参30克、麦冬(连心)24克、细生地24克、大黄9克、芒硝4.5克。上药以水八杯,煮取二杯,分两次服下。该方具有滋阴增液,泻热通便的功能,主治热结阴亏证之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者。温热之邪,最易伤津耗液,热结胃肠,津液被灼,肠腑失调,传导失常,故燥屎不行。燥屎不行,邪热愈盛,阴津渐竭,故肠中燥屎虽用下法而不通,此即《温病  相似文献   

10.
四泻下药凡能通利大便具有排除肠道积物或有毒物质的药物叫泻下药. 根据药物的不同功能,泻下药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攻下法适应于肠内宿食、毒物、实热壅滞或燥屎瘀积证;润下法适应于津液不足,血虚大便秘结证;峻下法适应于水肿、停饮证.攻下、峻下药物,性较猛烈,因此久病虚证,年老体弱,妇女经期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报》2014,(10):1425-1428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以加味承气汤为主方(大黄、芒硝、枳实、厚朴、香附、桃仁、赤芍等)鼻饲,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1 肝胃实热型 狂躁不眠 ,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 ,两目红赤 ,大便干结 ,小便黄赤 ,舌苔黄厚粗糙 ,或起芒刺 ,脉象洪大长数有力。此属实邪 ,《内经》云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佐以甘苦”。方用当归承气汤 (当归尾、大黄、芒硝各 30 g ,甘草 1 0 g、枳实 1 5g)。体温增高 ,汗出者白虎承气汤主之 (石膏、大黄、芒硝各 30 g ,知母、川朴各 1 5g ,枳实、甘草各 1 0 g)。若外无表邪 ,里无痰食 ,唇焦舌燥 ,谵语狂乱者 ,大承气合黄连解毒汤 (大黄50 g ,黄连、黄芩 ,黄柏、山栀、石膏各 30 g ,芒硝 1 5g ,枳实、川朴各 1 0 g)急下攻邪 ,待…  相似文献   

14.
1四逆散证的四逆,是由于少阴气机不利,枢转不力,不能发挥其枢转阴阳的功能,而致阴阳之气敷布异常,阳气不能达于四肢;由于气机的不畅,水道亦因之失常,肺气不降则咳,心气不布则悸,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气滞不通则腹痛、泄利下重。2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本证既非"热结旁流",更非阳明腑实。是由于少阴心与手太阳小肠互为表里,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小肠不能泌别清浊,致使正常走入肠道的胆汁也随之而下,所以自利清水色纯青;由于泌别清浊失职,水分不能化生津液,自利清水同时而见口干燥;热伤气滞,气机窒塞而心下疼痛。其总的病机是热邪亢盛,火移小肠,泌别失职,气机窒塞。3少阴三急下证,则是邪从少阴本而热化的实热证,邪热鸱张,火势愈旺,伤津损气的结果会越来越严重,故用大承气汤急除邪热,釜底抽薪。其病机重在热,是热极而津伤。"急下之"就是要及早、快速地泻下热邪,与病情的性质有关,与燥屎有无无关,所以不能因为用大承气汤,就非和阳明拉上关系,这里的"急下之"正是后世温病学家"温病下不厌早"的理论渊源,"少阴三急下证"是与伤寒、中风截然不同的温病。  相似文献   

15.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烦躁、厥逆以及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也使用吴茱萸汤,则是针对第二病机,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其本在于少阴或者厥阴的寒盛,须在症状解除之际,从少阴心肾或者厥阴肝着手治疗,才能使疾病痊愈。2厥阴病寒热转化中从寒利转向热利过程中的脉数、口渴与单纯寒利的寒邪渐去、阳气恢复的微热、面赤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由寒向热的转化,后者则是寒去阳复的佳兆;虽然都有自愈的可能,但前者若不自愈则会发展成为热利,甚或便下脓血,而后者的结果则是自愈。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燥屎内结是标,厥阴热盛是本,厥阴热极,耗灼津液,使燥实内结,不能因有燥屎,就认为病在阳明,更不能因使用小承气汤就将其归结为阳明病。大凡体内有热,不管是在何经何脏何腑,只要热盛伤津,导致燥屎内结,都会结滞在肠道,以承气汤治疗,既能够泻下燥屎以治标,更能够清热以治本。  相似文献   

16.
考查《伤寒杂病论》经方中配伍应用枳实的19首经方以及相关的61段条文,通过对经方比例、病位主症的分析,认为经方中的枳实应为今之枳壳,并总结出对应相关的病位病证的枳实配伍用药及炮制方法:(1)病位在心、胸,症状表现有"痞"、"硬"、"烦"者,常配伍生姜、栀子、桂枝、柴胡、薤白;(2)病位在腹,症状表现为"满"、"痛"者,常配伍厚朴、大黄;(3)症见大便不通者,必与厚朴、大黄同用;(4)与血分药大黄、芍药同用,需采用"炙"、"烧"、"水渍炙干"等炮制方法,以除其苦燥之性,烧黑入血行气。  相似文献   

17.
张隐庵《伤寒论集注》对大承气汤之释义主要有三:一为大承气汤"乃大无不该",二为大承气汤"承通体火热",三为大承气即大青龙之义。此释义存在明显缺陷。大承气汤以"大"名之,仅示三承气汤适应证候有异;大承气汤乃为在里之阳明腑实之痞满燥实而设,其君药当为大黄,而非芒硝;大承气汤绝非表里同治之方。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是峻下热结的方剂 ,取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等 4味药组成。我院于 1993年 9月~ 1999年 9月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肠梗阻 30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年龄 2 0~ 5 5岁。 30例均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无排气、排便。经用药 2 4例痊愈 ,4例好转 ,2例手术。2 用药方法  煎药 :以水 5 0 0 ml,先煮枳实、厚朴 ,取 2 5 0 ml,去渣 ,下大黄更煮 2 0 0 ml,去渣。下芒硝微火一二沸 ,2 / d分服。配伍服用 :患者高热 ,重用大黄 ;腹胀者 ,在原方中增加厚朴、枳实的剂…  相似文献   

19.
王成 《吉林医学》2013,34(2):268-269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加黄芪、红花配合西药治疗本病10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有效缓解腹胀、腹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效果.方法:对21例患者采用大承气汤(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针灸(取穴足三里、内关、合谷))配合常规治疗.结果:21例经治疗均获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疗效肯定,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