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药物及心脏康复治疗,EECP组在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能量代谢当量值(METs)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试验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结果 EECP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及METs值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栓素A_2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根据设计研究方案与病例报告表(CRF)评定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两组血栓素A_2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或P 0.01),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血栓素A_2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0.01),且治疗组血栓素A_2含量低于对照组(P 0.01)。两组治疗过程及治疗后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检测指标均无异常。结论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抑制血栓素A_2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药物及心脏康复治疗,EECP组在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能量代谢当量值(METs)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等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试验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住院率。结果 EECP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D及METs值与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血管疾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增强体外反搏治疗对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8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中50例近期未用药患者为A组,30例规律用药患者为B组,均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同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ABI及baPWV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血液生化指标、ABI及baPWV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开展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显著缓解各项临床危险指标,并且能够促进动脉血管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Rankin评分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指标〔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和Rankin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MD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D和N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栓素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与前列环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UA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n=60)和体外反搏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体外反搏组给予常规治疗+EECP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测定血栓素B2、6-Keto-PGF1α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体外反搏组治疗后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9.56±2.04)%比(6.94±2.12)%,P0.05]。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基础内径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栓素B2、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对照组(1.66±0.18)比(2.32±0.15);体外反搏组(1.08±0.12)比(2.25±0.16)]明显降低,而6-Keto-PGF1α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EECP能改善FMD,降低血栓素B2与6-Keto-PGF1α比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观察其对血浆微小RNA-126(miR-126)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标准治疗组56例,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60例,除标准药物治疗外,于PCI治疗后1周即予以36 h(每天1 h、每周治疗6d、连续6周)的反搏治疗。另外,选择2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测定PCI治疗后1 d、2周、7周后miR-126血浆表达量,同时全程记录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情况。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浆miR-126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反搏治疗组血浆miR-126表达量在反搏治疗前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治疗后血浆miR-126表达量明显高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促进miR-126的表达,血浆miR-126表达量将成为评价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的影响,探讨EECP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5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单纯型标准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标准药物和EECP治疗的51例患者为反搏组(EECP组),行两周治疗,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尿酸(UA)的血清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HCY、UA值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组治疗前后HCY和UA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尿酸的血清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达到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1.03±0.46)次/周,持续时间为(2.84±0.51)min,心肌缺血总负荷为(10.17±4.72)mm·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M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以及峰值流速变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FMD为(10.08±2.05)%,峰值流速变化率为(68.11±9.5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通过增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PCI术后复发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 治疗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缓解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常规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左心房内径、心房颤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8例)和反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或普罗帕酮治疗;反搏组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次反搏60 min,每日1次,每月12次,3个月(36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随访观察两组病人治疗1个疗程后1~3个月、4~6个月时心房颤动复发率。结果反搏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2.5±5.3)mm与(39.3±4.2)mm,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分别为(43.1±5.0)mm与(42.2±4.8)mm,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同时反搏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1~3个月、4~6个月时,反搏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分别为27.8%、22.6%,对照组分别为47.4%、42.1%,反搏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心房重构,预防心房颤动的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CTGF、EDF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CTGF、ED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P)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拜阿司匹灵、瑞舒伐他汀钙与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EEC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血浆内皮素-1(ET-1)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WV、MPV、ADMA、E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WV、MPV、ADMA、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PWV、MPV、ADMA、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与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92 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45)和研究组(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n=47)。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实验室指标 [ 前列环素(PGI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血栓素 B2(TXB2)]、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减少,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PGI2、t-PA 上升,Ang Ⅱ、TXB2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 PGI2和 t-PA 高于对照组、Ang Ⅱ和 TXB2低于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加中药稳斑汤,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及体外反搏,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体外反搏能改善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病人临床疗效,增加血清VEGF,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16例在医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和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r、β2-MG、BUN、PTH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Cr、β2-MG、BUN、PT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障碍、食欲差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比较,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使患者皮肤瘙痒、睡眠障碍、食欲差及高血压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以信封随机化模式,按照1:1原则纳入到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EDF、CTGF、Np、Hcy、LVEF、E/E′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EDF、CTGF、Np、Hcy水平相比于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研究组治疗后EDF、CTGF、Np、Hcy较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LVEF、E/E′较比治疗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E/E′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及时调整EDF等水平,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7.4±8.4)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组(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A_2(TXA_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稳斑汤、西医基础治疗加体外反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绞痛症状积分、心绞痛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TXA_2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显效率、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栓素A_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稳斑汤联合EECP疗法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阻断TXA_2在血小板中的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螺内酯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单纯螺内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流变指标以及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SCr、BUN以及24 h尿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Cr、BUN以及24 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全血比还原粘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血液黏度,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