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输血策略,并对输血情况、输血量、输注疗效及合理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调查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68例输血患者和306例非输血患者临床资料、用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输血组按疾病诊断分为5组,对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输血指征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U患者输血率为18.18%(68/374),人均输血量为7.47U,64.71%(44/68)的患者只输注了一种成分血。输血患者中57.35%(39/68)的患者输注了红细胞,26.47%(18/68)的患者输注了血小板,41.18%(28/68)的患者输注了血浆,17.65%(12/68)的患者输注了冷沉淀。57.35%(39/68)的患者共输注红细胞171.92U,人均输注(4.41±3.76)U;26.47%(18/68)的患者共输注血小板53个治疗量,人均输注(2.94±2.31)个治疗量;57.35%(39/68)的患者共输注血浆和/或冷沉淀281U,人均输注(7.21±6.10)U。结论 ICU呼吸道疾病患者输血策略是根据实验室数据结合病情综合考虑后确定输血的种类和输血量,输血率较低,成分输血率为100%,输血后评估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血液病房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总结成分输血的经验,提高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方法 对本院2011年儿童血液病房所有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去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儿童血液病房全年成分输血763人次,占儿内科(不包括NICU、PICU)输血人次的99.2%.输注量占前3位的成分血分别是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去白红细胞,分别占65.15% (497/763)、19.0%(145/763)、9.57% (73/763).成分输血应用率达100%.2)病因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6.90±9.87) 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15.92±8.05)×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65.54±11.75)g/L,输注血小板成分时Plt平均(7.29±5.22)× 109/L.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输血指征与诊疗指南符合率分别为93.3%、91.1%,输注血小板时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73.1%、77.7%.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成分时Hb平均(75.97±11.56)g/L,与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比较,输血指征符合率仅为9.35%.3)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其中,红细胞悬液发生不良反应1例,血浆1例,其余11例均为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7.53%).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通过对症治疗均缓解,顺利完成输注,无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成分输血是血液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节约血液资源,同时又保证有效治疗患儿,提高血液病患儿的生活质量,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近年来临床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及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患者输血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793例患者接受120 129袋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机采血小板及冷沉淀成分输血,103例患者发生126人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性输血反应(50.8%)和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36.50%)发生率最高。4种血液成分中,输注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冷沉淀最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对改善临床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临床总结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155例大量输血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及输血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155例输血病例中,红细胞平均用量为23 U,血浆平均用量为2 500 m L,23名患者使用了血小板,94名患者使用了冷沉淀。血液的发放多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输血后24 h的Hb存在明显差异,(70.9±21.5)g/L vs(81.2±21.2)g/L(P0.05)。结论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的大量输血方案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更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4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变化及用血特点,促进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血管理;方法回顾统计2010-2013年我院ICU患者各血液成分使用情况和临床医疗基础数据和指标;使用"临床输血数据挖掘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对比分析临床用血评价考核客观指标及临床医疗质量效益指标。结果近4年我院ICU住院患者人数年均增长约30%,同期血液制品总输注率、红细胞输注率、血浆输注率、血小板输注率、ICU出院患者例均输血量、输血患者例均输血量等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相同时期ICU住院患者总死亡率、平均住院日、总费用、院内感染率等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输血与未输血患者相关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近4年ICU患者血液管理初见成效,严格临床输血指征对ICU患者进行临床用血综合管控,有利于ICU患者总体医疗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应用输血指证情况,发现临床输血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安全、有效、合理用血。方法收集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统计各种血液制品使用情况及输血指证应用不合理情况。结果 3 228份病例中输注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的比例分别为14.9%,29.1%,4.7%,28.5%。其中血小板合理使用情况最好,冰冻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严重。除冷沉淀外,外科不合理用血情况普遍比内科严重。红细胞、冰冻血浆、血小板使用不合理主要是超输血指证输血,冰冻血浆输血前无评估比例最高,达19.2%。冷沉淀不合理使用主要是符合输血指证但输注剂量不足,内科高达55.2%,外科35.4%。结论部分临床医生凭经验用血,对输血指证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血浆和冷沉淀不合理输血现象较严重。在符合输血指证的情况下对输注剂量的判断也存在一定问题。还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的知识,进一步保障用血供求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福州地区临床输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10所用血量较大的医院,每所医院调阅55—80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741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病历的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并汇总分析。结果741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43.9%,"部分合理"占40.0%,"不合理"占16.1%。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67.5%)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9.9%)(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所调查的医院和科室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根据适应证和输注剂量过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市产科临床成分用血现状和无指征用血原因分析.方法 对本市2006年9家医院产科住院患者的输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查阅输血病例共计400例,接受红细胞(RBC)、血浆、冷沉淀和/或血小板输注(1例患者可能同时输用多种成分)的病例百分比分别为93.3%、35.5%、6.8%和8.0%,各成分血用量分别占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观澜人民医院各科不合理用血情况,促进各科合理用血。方法随机抽样近年来各科输血病历资料,经医院输血管委会专家组根据该院规范评定是否合理。结果红细胞不合理使用率为37.4%,血浆不合理使用率为49.9%,血小板不合理使用率为25.2%,冷沉淀不合理使用率为28.9%。结论妇产科对红细胞输血适应证把握较好,对输用血浆与冷沉淀控制较严,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部分外科对红细胞输注指征要求过宽,ICU、普外、内科对血浆存在滥用现象,总之全院对合理输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疗效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2014年62例产后24h内出血量≥2 000mL,输注红细胞≥10U的产科出血患者成分输血的方法及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共输注红细胞悬液1 022U、新鲜冰冻血浆1 441U(100mL为1U)、冷沉淀435U、机采血小板35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相当于10U浓缩血小板),其比例约为1∶1.41∶0.43∶0.34。患者在输血中(多次检测均值)与输血前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输血2~6h后PT、APTT、TT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Hb、PLT仍较输血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值已达到正常值范围。全部患者在及时合理成分输血后均抢救成功。结论对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加强凝血指标检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相应的血液成分输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厉勇  肖琨  唐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63-2064,206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因产后出血的输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贵阳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因产后出血给予输血治疗的产妇63例.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分别占33%和27%.用血情况为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25 U、200 mL、1 000 mL和3个治疗量;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平均为47 U、1 000 mL、2 600 mL、10 U和1个治疗量;出血量大于或等于2 000 mL的产妇输注悬浮红细胞、全血、洗涤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机采血小板量分别为188 U、8 300 mL、2 U、12 850 mL、24.5 U和1个治疗量.产后24 h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检查结果,出血量小于800 mL的产妇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分别为2.64×1012/L、78 g/L和0.22;出血量800~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45×1012/L、70 g/L和0.19;出血量大于2 000 mL的产妇分别为2.56×1012/L、75 g/L和0.21.结论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产妇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不太规范,应针对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不同,分别选择合理、有效的输血方案,重视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区域中心医院输血治疗的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收集1家省域中心城市三甲医院2017—2018年的3 027例住院输血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临床用血情况,包括患者输注各种成分血的比例,以及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2018年,该三甲医院输血患者共计3 027人次,红细胞用量最多的是消化科[26.03%(2 188 U/8 405.5 U)],血浆用量最多的是肝胆科[33.71%(46 900 U/139 110 U)],血小板用量最多的是血液科[100%(71 U/71 U)],冷沉淀用量最多的是胸外科[6.56%(176 U/378 U4)。按疾病分类,贫血红细胞用量最多[24.32%(2 044 U/8 405.5 U),急性炎症血浆用量最多[32.49%(32 680 mL/139 110 mL),慢性疾病冷沉淀用量最多[46.56%(176 U/378 U)],而血小板用量最多[47.89%(34 U/71 U)则是血小板降低原因待查。本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02%(31/3 027),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均以过敏反应居多,不良反应者中男性占67.74%(21/31),反应者年龄51—80(62.06±15.43)岁。结论该省域中心医院临床用血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量较大,输血适应症多为贫血,输血不良发生率较低;输血科要强化用血监督力度,降低临床用血不合理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烧伤住院患者成分输血的使用及其疗效分析,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130例烧伤患者的成分输血量和临床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共输注红细胞悬液979U,冰冻血浆7 064U,机采血小板56U,冷沉淀20U。轻度、中度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两两比较,在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冰冻血浆及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体液渗出期间冰冻血浆输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的输注应用于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组;血小板输注防止了烧伤后继发感染及脓毒血症;冰冻血浆的使用既有效扩充血容量,也使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烧伤程度和烧伤后不同时期患者对输注的血液成分需求和输注量不同,相应临床疗效也不同。根据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方案是烧伤患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65例地震创伤患者用血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震创伤患者输血治疗的特点及规律,为大型自然灾害所致的群体性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救治的2 065例512地震创伤患者(排除烧伤患者)不同时段、不同创伤部位用血量。结果230例地震创伤患者输血总量为4 248 U,血液品种包括红细胞制品、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冷沉淀,红细胞用量高峰出现最早(5月14日),FFP用量最大;挤压综合征组用血量占地震创伤患者用血总量的65.1%(2 766/4 248),与其他创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等大型灾难救治早期抢救急性失血性贫血创伤患者以大量红细胞制品输注为主,FFP、血小板及冷沉淀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对挤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成分输血治疗对降低地震灾害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收集肝移植患者输血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中后各种成分的输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来指导术前备血方案的制定。方法 收集1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血常规、凝血5项及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手术出血量和术中各成分血输注量等数据,使用回归分析作出预测曲线。结果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各血液成分输注率红细胞为21.02U(15.05%),血浆41.65U(29.83%),冷沉淀42.51U(30.45%),血小板34.42U(24.65%),围术期患者输血率分别是术前23.08%、术中100%和术后66.67%;术中4种成分血的输注量都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相关(P0.05),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前RBC、Hb、HCT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血浆输注量与术前PT及K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冷沉淀与FIB及K值具有相关性(P0.05);血小板输注量与术前Plt和MA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输血干预与术中用血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病诊断对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也存在较大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较好的相关性资料得回归方程:1)红细胞备血量(U)=8.506+0.003术中出血量+1.430×手术持续时间+0.646×术前RBC值+0.085×术前Hb值-74.124×术前HCT值;2)血浆备血量=-3 085.251+770.620×手术时间+45.706×术前PT+121.989×K值-2 254.014术前HCT;3)冷沉淀备血量(U)=62.880+2.942×手术时间+0.345×术前PT-85.533×术前HCT-7.167×术前FIB-4.216×K值;4)血小板备血量=-3.773+0.612×手术时间-0.012术前Plt+0.038×MA值。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预备血回归方程,可为临床肝移植患者的预备血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Hct作为红细胞输注评估指标的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和门诊红细胞输注患者的输血信息及相关Hb检测结果,分析内科患者不同Hb区间红细胞输注量和Hb改变情况,以及手术科室不同输血类型和儿科患者红细胞输注量与输注前Hb值和改变情况。结果 27 913例次有效输血申请,输血前Hb平均值手术科室患者最高(85.23±20.23)g/L,儿科次之(83.60±21.13)g/L,内科最低(68.16±16.22)g/L;80%以上内科患者输注前Hb<80 g/L,且Hb越低,红细胞输注量随之略有增加;手术科室患者输注前Hb检测率仅为67.44%,且每例次输血申请中,红细胞输注量差异较多大,最高量为78 U,最低量为1U;非手术类输血Hb改变值明显高于手术类输血(含术中)(P<0.05)。结论 Hb/Hct可作为红细胞输注适应证评估及输注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督导临床用血,但同时结合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失血量以及使用促造血细胞因子情况等,综合评判将更加全面、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TEG指导输血组(TEG组)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血液成分的输注率和输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36.6%和冷沉淀输注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和40%,血小板的输注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均为P0.01);而红细胞输注量(mL)为50.3±31.4vs 64.7±46.8,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量(mL)为25.5±34.2 vs 63.6±50.8,冷沉淀输注量(U)为0.13±0.33 vs 0.35±0.45,血小板输注量(U)为0.93±1.17 vs 0.37±0.89 U(均为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mL)为59.07+10.13 vs 72.57±15.29(P0.05);2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TEG指导婴幼儿CPB直视手术围术期的输血明显减少输血(成分)量和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1208例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75.5%、33.8%、100%和100%;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1%、49.9% 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49.4%、20.1%和100%;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32.4%和33.2%.结论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救患者成分输血量及输血疗效,为制定急救用血库存及优化急救用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19例急救用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用血患者的病种、血型及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输血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救患者用血中A型红细胞用量略高于其他几种血型,急救用血量占各型总用血量均不足10%。多发伤红细胞平均用量为(8.27±4.77)U,明显高于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手术意外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平均用量分别为(852.27±185.45)mL、(6.82±8.94)U、(6.18±8.94)U,与其他几组相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患者经输血治疗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凝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适当提高A型红细胞的急救库存比例,并根据病种不同制定应急储备血量,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可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2,他引:10  
目的了解深圳市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66.44%、24.65%、97.97%和61.29%;各大科室中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54%、51.85%、98.86%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50.22%、19.86%、89.58%和42.86%;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47.05%和51.17%。结论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