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57-157
1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立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36%,多数患者治愈,少数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喉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发疹型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等;其他损害包括肝功能损害、血尿、肾功能损害、过敏性紫癜、血压下降、视觉异常、听觉异常、抽搐、惊厥、昏迷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超声图像、临床资料,总结其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神经科诊治的单个肢体症状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双侧神经损害组与单侧神经损害组,按症状将两组进一步分为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两亚组,并对各组症状部位分布、性别、年龄、病因、神经损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双侧神经损害85例,单侧神经损害54例,其中有8例为症状对侧的神经损害;双侧神经损害组年龄较大( P<0.01),患者症状表现为左侧或右侧以及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上肢单肢症状较下肢多见,上肢神经损害中,除单侧神经损害组中表现为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以尺神经为主外,余均以正中神经为主,多由周围神经卡压所致;下肢神经损害均以胫神经、腓总神经为主,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结论表现为单肢症状的周围神经损害常见于上肢,且多为双侧神经损害,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居多,多由周围神经卡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损伤是双侧或单侧可能与年龄相关;高频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有精确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肝损害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113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37%,无效率33.63%;其中致肝损害药物前三位为中草药类,抗微生物药,抗结核药,分别占38.05%,20.35%,10.62%;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中草药和抗微生物药是目前药物性肝损害的主要药物;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与TBil、ALP、ALB、PTA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azer肝功能评分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住院HLD患者进行测查;比较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0~14分)和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15~28分)的Scl-90结果;比较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0~6分)和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7~12分)的Scl-90结果。结果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8.5%,远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34.3%,P<0.05);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HLD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P<0.05或P<0.01)。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0%,远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39.3%,P<0.05);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P<0.01或P<0.05)。结论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能是影响HLD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有待今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5.
刘书艳 《中外医疗》2013,32(4):99-99,101
目的对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发生损害的几率、损害的程度以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对其造成影响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该院新生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窒息新生儿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率为85.0%,多器官损害率为57.5%;窒息后以脑损害为主;脏器损害程度随着脏器损害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死亡率也逐渐增加。结论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发生损害的几率、损害的程度和其体温、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应于围产期加强保健,减少低体重儿与早产儿,加强保暖等。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胰腺炎62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素  刘芳  周晓萍 《西部医学》2006,18(3):320-32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老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肝肾损害、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老年急性胰腺炎多由胆源性、高脂血症引发,其肝脏损害发生率59.7%,肝功恢复时间为(4.2±2.1)周;肾脏损害发生率45.2%;并发症发生率66.1%;病死率9.7%;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周。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易发生肝肾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病情重,恢复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的168例患儿,对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川崎病患儿男女比例为1.7∶1;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21.4%,5岁以下为主要发病年龄占88%;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组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川崎病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血钠、血钾、AST、ALT、TG及ESR水平在冠状动脉损害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ci回归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为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CRP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密切相关,应对此类患儿加强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肝损害与性别、年龄、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类型、预后等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患者中70例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63.64%);男性合并肝功能损害为60.00%,与女性的68.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平均年龄(55.02±12.48)岁,无肝功能损害患者平均年龄(54.12±12.56)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5.00%),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56.67%);胆源性胰腺炎有肝功能损害(80.00%),高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44.00%)。肝功能损害患者住院(19.12±9.56)d,长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住院(14.27±7.34)d(P〈0.05);有肝功能损害遗留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死亡的发生率为15.71%,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的5.0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所致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与胰腺炎病情、类型有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肝。  相似文献   

9.
张莹  郭静  王丹 《广东医学》2013,34(2):279-280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构成比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106例新生儿H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HIE患儿中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84例,发生率为79.25%,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57例,发生率为53.77%。中重度HIE组发生器官功能损害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比例明显高于轻度HIE组(P<0.05)。HIE患儿发生器官功能损害的顺序依次为肾损害(62.26%),心脏损害(50.00%),胃肠损害(28.30%),肺损害(24.53%),肝脏损害(16.98%)。重度HIE组各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HIE组(P<0.05)。结论 HIE程度与多脏器功能损害成正比,重视HIE时脏器功能监测对于HIE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的预防、早期诊断、干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甲亢性肝损害患者与甲亢无肝损害患者的肝功能、游离T3 (FT3 )、游离T4 (FT4 )、体重指数 (BMI)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甲亢性肝损害肝功能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碱性磷酸酶 (ALP)的升高 ;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FT3 、FT4 均高于甲亢无肝损害组 (P <0 .0 1) ,BMI低于无肝损害组 (P <0 .0 1) ;甲亢性肝损害患者并发周期性麻痹、甲亢性肌病、重症肌无力的发生率高于甲亢无肝损害组 (P <0 .0 1,P <0 .0 5)。结论 甲亢伴肝损害的程度与端正情严重程度及甲亢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韦桂芬 《华夏医学》2005,18(1):75-77
目的 :了解新生儿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8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77.8% ,按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脑、心、肺、肾、胃肠。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31.9% ,且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与窒息程度有关 ,重度窒息组为 4 2 .9% ,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 (17.5 % )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13.4 4 ,P<0 .0 1) ;5 min Apgar评分≤ 5分多器官损害发生率为 4 9.0 % ,明显高于 5 min Apgar评分>5分的 2 5 .7% ,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χ2 =8.96 ,P<0 .0 1) ;多器官损害还与宫内窘迫有关 ,而与孕周、羊水污染无关。结论 :应积极做好围产期保健 ,提倡新法复苏 ,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兼顾多器官的保护 ,防止其损害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柏明成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45-3646
<正>硬皮病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如果不详细检查皮肤损害或皮肤损害不明显,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临床医生思维局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造成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老年病人常常合并了其他一些常见的老年病,这就给本就较难较少见的本病的诊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7例住院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高尿酸血症组、尿酸正常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银屑病伴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8.56%;高尿酸血症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红皮病型损害、泛发性脓疱型损害、伴有脂肪肝及伴高血压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高血压病、红皮病型损害是影响银屑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因素,其优势比(OR)分别为5.571,3.611,2.884。泛发性脓疱型损害可能是银屑病伴发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82。结论银屑病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可能与红皮病型损害、泛发性脓疱型损害、脂肪肝、高血压病有关;银屑病的特殊损害是影响血尿酸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分析医疗过错发生规律,促使医疗机构防范医疗过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为完善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比较医疗事故与医疗损害鉴定结论的相关内容及相关因素。结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损害鉴定所涉医疗机构主要位于市内六区;三级医疗机构在两种鉴定中占据70%~80%;法医参与医疗事故鉴定率为29.37%,法医参与医疗损害鉴定率为84.89%;医疗事故构成率为60.14%,医疗损害构成率为54.67%;一、二级医疗机构和近郊区、远郊县医疗机构是医疗过错较为高发的机构。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一、二级医疗机构和近郊区、远郊县医疗机构医疗安全与风险监控,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并进一步完善法医参与鉴定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按其受损的部位可分为周围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损害和脑神经损害,其中以周围神经损害为多见。病程10年以上者患病率为40~80%。以往应用B族维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近年国内外有报道弥可宝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发生率为25.1%,年龄越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程越长,肝损害发生率越高;肝损害症状多轻微(64.4%);肝功能损害以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61.02%)。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易合并肝损害,肝损害的程度与年龄、病程及病情有关,应尽早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发病年龄(18.94&#177;8.87)岁、K-F环阳性率、疗效,明显高于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均P〈0.01)。发病年龄≤18岁29例(64.496),明显多于〉18岁的例数(P〈0.01)。结论肝豆状核变性多见于≤18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的发病年龄晚、K-F环阳性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急性期血清PCT、hs-CRP水平与心肌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分析137例小儿肺炎急性期患儿,其中合并心肌损害的82例患儿分为心肌损害组,未发生心肌损害的55例归为非心肌损害组,依照心肌损害程度分为轻度组33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1例。分析心肌损害组和非心肌损害组的基线资料、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清PCT、hs-CRP水平,对比轻、中、重度组血清PCT、hs-CRP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与CK-MB、cTnI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hs-CRP水平及两者联合对肺炎急性期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至入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的血清CK-MB、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心肌损害组的血清PCT、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肌损害组(P<0.05);不同心肌损害程度的三组患儿血清PCT、hs-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