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胸痹包括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便塞等疾病引起的心绞痛。近年来,随着活血化瘀疗法的盛行,据此问世的组方、成药日益增多,此类方药对胸痹心痛确有疗效,然不效者也非鲜见。究其原由,笔者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实为痰浊瘀血阻滞,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故益气补肾法在胸痹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端治疗冠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端教授认为冠心病(胸痹)的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等,标实为血瘀、痰浊、阴寒等,最终致胸阳痹阻,发为胸痹。而气阴两虚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血瘀则贯穿本病始终。治疗用药有以下特点:①辨证论治,病证结合;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③温通心阳,宣痹止痛;④宣利气机,助心行血。  相似文献   

3.
<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迟脉症”“心悸”“胸痹”“寒厥”等范畴。本病是以心、肝、脾、肾四脏亏虚为发病根本,以六淫、七情、饮食、劳倦为诱因而引起以心悸、胸痹、脉迟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笔者辨证分型论治,疗效较满意,兹分别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50例胸痹心脾两虚证患者的36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各因素对胸痹心脾两虚证的贡献度.从病证结合的角度对胸痹心脾两虚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征进行动态观察,提出胸痹心脾两虚证病因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思虚过度,脾胃受损,心失所养;脾虚痰湿体质是胸痹心脾两虚证发病的内在因素;心脾两虚,虚在气血,实在痰浊,脉络不通;心脾两虚,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贯穿始终.益气养心、健脾化痰法是治疗胸痹心脾两虚证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老年冠心病标本同治法探讨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王景存,姜云香关键词冠心病,老年期,标本同治1病因病机本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系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乃血瘀、痰浊、寒凝等导致心脉闭塞不通而发病。本病与心、脾...  相似文献   

6.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的一种病证。轻者胸部满闷不适,呼吸不畅,重者则有胸痛,甚至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是临床疑难症之一,治疗颇为棘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张海岑研究员,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治疗胸痹经验丰富,且颇多独到,兹将张老辨治胸痹心法整理如下。胸痹是心脏本身受损所致的一种病症,多由心脏阴阳气血偏虚及寒凝、热结、痰阻、气滞、血淤等因素引起。本病的辨证,应辨明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又当辨明气滞、血淤、痰浊、水饮之不同;本虚亦须分清气、血、阴、阳、肝、脾、肾亏虚之各异。一般  相似文献   

7.
林良智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2):721-72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卒心痛"等范畴。其发病多与年老体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寒邪内侵等因素有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瘀血、痰浊、气滞、寒邪阻滞心  相似文献   

8.
胸痹,以胸骨后、心前区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或憋闷,疼痛常放射至颈、臂或上腹部为特征。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等引起,而以年高肾气日虚者为多见。心阳不振、痰瘀阻络为其主要矛盾。 胸痹的病位在心,但其发病与心肾肝脾诸脏的盛衰有关,总属本虚标实之病证。笔者纵览历代中医治疗胸痹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试从肝心的生  相似文献   

9.
谈冠心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1冠心病的病因病机阐述 冠心病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胸痹病,中医学对胸痹病的认识,目前已取得共识,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系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乃气滞、寒凝、痰浊与血瘀的形成。心主血脉,胸为清阳之府,体阴而用阳,浊阴内干,心脉闭阻而发病。本病的发生与五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跟心肾的关系最为密切。“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也是心阴心阳之化源。若心阳不振,一方面不能温运心气,心气不足,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保和教授治疗胸痹经验,指出胸痹多为本虚标实,主要病机是精气亏虚,无力助心运血,血脉不畅,瘀血痹阻,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相似文献   

11.
乔倩 《中医临床研究》2010,2(3):42-44,46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胸痹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常见阴寒凝滞、痰浊壅塞、心血瘀阻;正虚,常见有心肾阳虚、气朋两虚及阳气虚衰。心血瘀阻在发病过程中是一个最重要环节。本文从静脉制剂、中成药、汤剂三个方面,对胸痹心血瘀阻证近五年的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佳,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本病属于本虚标实的慢性病。笔者以俞募配穴隔姜灸法治疗胸痹,选取寒凝心脉型胸痹患者2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痹的中医急诊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绍功  韩学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8-1629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携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衰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缓者以气阴两虚为主.中医辨证配合抢救,可明显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冠心病的病名、证型统一作了归纳。病名统一为心痹、胸痹心痛;证型则以本虚标实分类归纳为三种分证法,概括其标为痰、淤、郁、寒,其本为气、血、阴、阳八字。并对本病的中医治疗研究作了重点综述,作者还对今后研究本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胸痹心痛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胸痹心痛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有关胸痹的症状及病因病机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难经》首次提出真心痛的病名,胸痹病机概括起来不外乎气血痰瘀虚,其中以气、血、痰、瘀在胸痹发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以气血为纲论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为气血阴阳虚,实为痰饮、瘀血、气滞。  相似文献   

17.
杨建飞  鞠斓宁  魏来 《中国中医急症》2023,(10):1829-1831+1839
《脾胃论》中曾提出“调和脾胃,心无凝滞”的理论,启示我们胸痹的防治可以从调和脾胃的角度出发。周亚滨教授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脾虚为本,痰瘀实为标,在治疗时不拘泥于化痰药及活血药的应用,而是更加注重顾护后天之本的脾胃,同时还重视养心安神药物的应用。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所以周亚滨教授认为“健脾养心,化痰祛瘀”为本病的主要治法。本文总结了周亚滨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的经验,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痹心痛是由邪痹心络、气血不畅而以胸闷心痛 ,甚则心痛彻背 ,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证的心脉疾病 ,类似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本病可反复发作 ,常因寒冷、过饱、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引起急性发作。临床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但笔者认为在施治过程中尚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胸痹心痛急性发作当速效止痛中医认为 ,胸痹心痛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急性发作时以邪闭心脉为主 ,故此时治疗当遵“急则治标”之则 ,以通为法。盖心脉通畅 ,血运自如 ,其痛自止 ;心脉通畅 ,心气得充 ,正气易复。否则 ,邪闭不通 ,致心痛持续不得缓解 ,易演变…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房颤属于中医学中"心悸""胸痹"等范畴。樊瑞红主任从事心病科临床工作多年,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有独到见解,认为阴虚火旺、血瘀化热为本病基本病机,常从"虚""热""瘀"论治,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胸痹虚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威  赵英强 《吉林中医药》2011,(10):934-935
胸痹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表现为气虚、阴伤、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治则应遵循以补为主,治法选择相应的益气、养阴、温阳、补血,临床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如《内经》认为胸痹虚证与气血亏虚有关。张仲景把胸痹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即本虚标实之证。《诸病源候论》阐述胸痹虚证的病机主要是胸阳不振、气血虚弱、心失所养。孙思邈在继承张仲景的基础上,注意分析胸痹病证的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不但注意了阳虚,同时亦在治疗上又分为阴虚、血虚、气阴两虚及兼有郁热等几个方面。任应秋认为:心的功能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因而发生病变,亦首先是在于阳气方面的亏虚,其次才是血脉有所损害,治疗上提出"补法",以益气法治疗胸痹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