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有这两个内涵:——慢性:指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健康相关状态。由于长期的、低强度的暴露所造成累积作用,使机体发生持久性、甚至不能逆转的病理损害,一般病程在三个月以上的均可称为慢性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针对某乡镇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发生传染病疾病的102例患者为例,将患者按照年龄分组分为儿童组(51例)和成人组(51例),通过患者疾病特点分析,基于相应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对策.结果:通过研究得出儿童传染病(流感,手足口、水痘)发病率高于成人组,结核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中选取146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3例.对两组患儿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感染发生率(4.11%)明显比对照组感染发生率(15.07%)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儿童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促进家长防范传染病意识的提高,规范制度,保证预防控制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防疫体制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根据国务院批准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和卫生部党组提出的"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形象"的要求,各地开始了对卫生防疫体制的改革,有的地区已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在这里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定位及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的思路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1 广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严峻形势 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全球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即传染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这些慢性疾病经常发生在生命的晚期,随着期望寿命的延长,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发展中国家由于正在经历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增长,同样也面临着威胁,疾病的发生逐渐倾向于老年群体,将承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和疾病负担,因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  相似文献   

6.
作为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二十世纪末相继完成了市、区(县)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和卫生监督机构重组建设工作,重新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区(县)二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已建立、健全了疾病的报告体系、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并针对本地区主要流行的疾病或可能传入、传播的疾病,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防治实施方案,为规范、有序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流行形势严峻,预防控制工作薄弱,亟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预防机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从经费上予以保障;建立以乡镇卫生院为平台、村卫生室为网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为技术支撑的慢性病预防控制体系;探索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健康指导员为核心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依托将慢性病预防控制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切实推进农村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入村、入户,实现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广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形势与预防控制对策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的严峻形势与医学模式的转轨人类寿命的显著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导致了全球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病的流行。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西方发达国家 ,慢性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心理疾患、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意外伤害正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中国改革开放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增进了健康水平 ,但也正面临着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挑战 ,不能掉以轻心。低年龄组的早亡、中青年人正处于发生慢性病和各种伤害的风险中 ,老龄人口则为疾患所困扰〔1〕。1994年广西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 ,慢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黄冈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黄冈市12家CDC和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在线录入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机构基础配置能力、机构参与能力、机构教育培训与指导能力、监测能力、干预能力等。结果 政策能力:2017年市级CDC有现行的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仅部分县(市、区)级制定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综合规划和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全市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约占疾控总业务工作经费的4.9%。基础配置能力:疾控系统仅有25%的CDC设有专门的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在岗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4.13%。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岗慢性病管理工作人员占在岗总人数的6.59%。合作与参与能力:在慢性病预防控制领域,有7个县(市、区)与媒体开展过合作。监测能力:全市开展死因监测覆盖率为100.0%;CDC开展恶性肿瘤病例报告、脑卒中病例报告、心肌梗死病例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病监测的比例分别为50.0%、50.0%、50.0%、16.7%,开展各类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恶性肿瘤、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7.5%、50.0%、50.0%。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为58.3%,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30%。被调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结论 黄冈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仍处于薄弱阶段,亟待提高,建议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制定慢性病相关规划,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慢性病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推进慢病领域的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调查浙江省、市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基本情况。结果浙江省共有246人在岗在编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人数的5.14%;省、市和县三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71%、2.50%和3.83%;市和县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45.45%、14.77%;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中,97.56%具有医学背景,78.45%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高级职称占15.85%;2011年省、市和县级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分别为10.00、13.36和8.57人次;全省100.00%的县级CDC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其中有67.05%的CDC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54.41%的市级和46.71%的县级CDC对慢性病监测进行过评估。结论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52 家CDC及1 200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果 (1)政策能力:省、地(市)和县(区)级政府配置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的比例为75.0%、19.7%和11.3%。(2)基础配置能力:7.1%的县(区)级CDC设有慢性病预防控制科(所)。2009 年各级CDC有8 263 人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4.2%。全国CDC有40.2%配置了慢性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省级CDC举办慢性病预防控制培训班的比例(96.9%)高于地(市)(50.3%)和县(区)级(42.1%)。48.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较高,为20.2%。(5)监测能力:县(区)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64.6%;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8.6%和3.0%。(6)干预与管理能力: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36.1%和32.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20%。超过5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2.0%和7.9%,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3.8%和80.1%,控制率分别为48.7%和50.0%。(7)评估能力:13.3%的CDC或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级。结论 各地慢性病预防控制政策能力偏低;县(区)级CDC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与省和地(市)级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初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并以较快的速度在我国许多地区迅速传播,本市也受波及。对于“非典”的防制我们采取了在充分发挥疾控中心作用的同时,利用社区进行干预控制,起到高效快速、措施落实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能力:省、地和县级CDC慢病科所设置比例依次为100.0%、62.8%和43.7%;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4.7%、高级职称占12.1%,其中61.7%从事慢病防控工作不足5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省级为21.90,地级为4.60,县级为1.68;有8.7%的CDC派人外出进修.省级CDC均开展了慢病监测,仅4.2%的CDC出版过慢病报告;在慢病防控工作中,主要与卫生部门内部机构合作.(3)开展的项目:分别有43.5%和30.8%的县级CDC开展过监测和干预项目. 结论中国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慢病疾病负担不相称;慢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宋啟 《药物与人》2014,(1S):9-9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方法:通过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发生发展及对疾病的控制能力的探究和研究,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有较强的提高,但仍存在问题。结论:通过对政策,经费,人员培训等措施可以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曹力  杨玉兰  杨慧宁  尤丽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20-2221
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演变快,门诊、急诊就诊量大。特别是在季节性发病时期,需留观察室的患儿流动性更大。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却忽视了急性传染病存在的危险,也使得有关部门放松了对传染病的监督管理。儿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应正视日常医疗中存在着交叉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减少医院感染尤为重要。笔者现将本院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I0003-I0003
2011年9月19日至20日,第66届联大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本次会议为国际社会采取行动来抵御疾病流行;拯救数百万的生命以及加强发展行动提供了良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宁波市海曙区不同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病 )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 ,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对辖区内 1 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效调查人数 2 0 4 3人 ,其中男性为 4 5 . 5 %,女性为 5 4 . 4 %;1 5~ 34岁占 5 . 7%,35~ 5 9岁占5 8. 3%,6 0岁及以上者占 36 0 %;5 8 3%享有职工医疗保险 ,公费医疗和自费的分别为 1 5 . 2 %和 1 9 1 %。结果 海曙区居民“慢病”预防控制相关KAP得分分别为 39. 0 3± 1 3. 6 9、 4 . 32± 2. 6 5和 1 0 . 31± 3. 6 9。相关知识知晓率、正向态度持有率以及正确行为采纳率分别为 6 6 2 %、 5 4 0 %和 5 1 6 %。女性的行为得分高于男性 ,享有公费医疗和 6 0岁以上人群正确行为采纳率高 ,自费群体和未婚人群正确行为采纳率低 ,KAP得分随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居民“慢病”预防控制知识主要来自电视 (6 4 . 2 %) ,报纸杂志 (5 6. 8%)、朋友家人 (44 . 9%)等。结论 海曙区居民对“慢病”预防控制KAP受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医疗保障形式的影响 ,男性、未婚、低文化水平、低收入和自费人群的KAP得分低于相对应人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论题,阐释了传染性疾病含义;指出了常见传染性疾病及传播途径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论述了传染性疾病出现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3 395个CDC和3 0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了解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政策能力、基础配置能力、培训指导能力、合作与参与能力、监测能力、干预与管理能力、评估能力和科研能力。结果 (1)政策能力:23个(71.9%)省级、139个(40.6%)地市级和919个(31.2%)县(区)级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有现行慢性病防控相关规划。(2)基础配置能力:25个(78.1%)省级、136个(39.8%)地市级和529个(18.0%)县(区)级CDC设置了专门承担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部门。各级CDC有9 787人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在岗人员的5.0%。68.1%的CDC配置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3)培训指导能力:2 485个(74.9%)CDC举办过慢性病防控相关培训班。2 571个(87.3%)县(区)级CDC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过指导。(4)合作与参与能力:CDC与媒体开展合作的比例最高(42.0%)。(5)监测能力:各级CDC开展死因监测的比例为73.8%;开展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比例均不到5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发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的比例分别为32.4%和29.9%。(6)干预与管理能力:各级CDC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干预的比例分别为69.1%和68.2%,开展其他各类慢性病及危险因素干预的比例均不到40.0%。超过9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工作,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仅为17.4%和13.7%,规范管理率分别为83.7%和80.4%,控制率分别为59.2%和55.2%。(7)评估能力:32.4%的卫生行政部门或CDC对本辖区慢性病应对情况开展了定期评估。(8)科研能力:省级CDC科研能力明显高于地(市)和县(区)。结论 与前两次调查结果相比,各级慢性病防控政策能力呈稳步提高趋势,但总体仍较为薄弱;县(区)级CDC慢性病防控能力与省和地(市)级仍有较大差距,亟待提高;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较高,但管理效果不佳,与2010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传播正逐渐对当今社会人群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国家以及人民的重视使得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以开展,而档案管理作为预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此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阐述了档案管理在疾控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指出新时期存在于我国疾控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并给出了完善疾控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