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晓安  张洪波 《吉林医学》2013,(29):6188-618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手术室进行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在围手术期间给予积极的预见性护理。结果:护理后本组患者的心理顾虑、生理问题和信任感得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兴莲 《吉林医学》2013,(8):1536-1537
目的:探讨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方法:分析护患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从而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医院及护理管理部门对发生纠纷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应予重视、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面对纠纷,积极寻找主、客观原因,减轻护患纠纷对护士心理的消极影响,稳定思想情绪。结论: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患者不良心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葛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145-146
通过对264例脑卒中患者现状的观察,分析患者不良心态的原因及给身心带来的影响,从而探讨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患者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及时恢复,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程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对护患沟通技巧的几点探索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加强多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护士提高了自身素质,掌握了护患沟通技巧,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捕捉患者传递的每一个细微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进行有效沟通。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操作成功率;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动力护理理论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心理动力护理理论应用在手术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对80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前后2天,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反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心理需求。结果强调护惠关系是心理动力护理的基础,运用心理动力护理理论融入到心理护理服务中,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围手术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结论心理动力护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的渗透应用有助于构建新型护患关系,对提升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心理护理对ICU清醒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42例重症清醒患者的预见性心理护理经验,评价效果。结果:142例重症清醒患者通过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负性心理。结论:针对重症清醒患者的心理特征,运用预见性心理护理,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4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探讨出最佳的护理方法和时机。方法:回顾对4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救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以及预见性护理的过程。结果:及时发现出血倾向,及时抢救用药,护理到位,有效地控制出血。结论:护理上积极配合医生急救,同时做好预见性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减少出血次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对面部烧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工作体会。方法通过对我科2005年—2008年34例伴有面部烧伤患者进行心理调查、研究分析,查找心理变化的原因和特点,从而在开展常规性的护理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前提; 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是保证面部烧伤患者身心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向琼红  代秀萍  池小霞 《当代医学》2009,15(32):131-132
总结了23例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加强观察,提高对咯血的预见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做好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积极开展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疾病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改善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围产儿死亡,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通过加强预见性护理意识,做好抢救准备,制定抢救程序,及时评估病情,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等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48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及早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症状及并发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及对策。方法:选自2001年~2006年间我院对280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进行预见性的入院宣教及心理调适,术前、术后症状及可能发生症状的告知。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及饮食指导。关于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了沟通、交谈、文字、实例讲解的方式。结果:280例患者及家属了解肝癌介入治疗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策略,提高了护士的预见能力,患者以最佳的心态及体力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结论:预见性护理的落实消除了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患者家属对疾病得到充分了解,从而为患者提供最佳照顾,同时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门诊候诊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是医院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重要窗口,护理人员掌握不同候诊病人心理状态,理解病人就诊心情,尊重患者的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为患者创造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使护患间信任感增强,门诊护理服务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4.
傅虹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133-134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及时、合理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重建健康心理。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解除疑虑困惑、安抚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与情感支持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眼球摘除术患者能面对现实,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手术。结论:行之有效的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及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重症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22例重症心肌炎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患者加强心血管系统的监护、心理护理、用药的观察和护理等采取预见性护理。结果:本组患者20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对重症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猝死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减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面部烧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 通过观察63例面部烧伤患者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身心恢复健康. 结论 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是保证面部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联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病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多。通过沟通增进了与病人的感情,取得了病人的信任,从而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危苹 《大家健康》2013,(10):163
护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地予以治疗和护理,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从而达到了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付朝云 《黑龙江医学》2009,33(5):397-398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加强护理队伍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增加了一项填写静脉输液巡视卡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我们如实、认真、及时、完整地进行巡视记录,以保证患者的静脉输液安全,消除患者的不信任心理,使患者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使用巡视卡后,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临床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丽  牟艳琳  万杰 《吉林医学》2008,29(20):1748-1749
护士每天和患者打交道,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若矛盾不能及时解决,不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秩序,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确保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确保护理安全才能避免护患纠纷。现将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护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