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刺激心下神经的方法,观察心包经及其所有相邻的肺经上穴位肌电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郄门”、“曲泽”及“天泉”等心包经上穴位的肌电在心下神经刺激后有明显增多,与刺激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孔最”、“尺泽”及“天府”等肺经上穴位的肌电则变化不大,与刺激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心包经上穴位诱发出肌电所需的刺激阈值低于肺经上的穴位;(3)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可以降低穴位处诱发肌电所需的心下神经的刺激强度。表明心包经与心脏之间存在特异性联系,而神经系统(中枢性及外周性)在其中发挥网络和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针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我们过去的工作证明,电排针刺激心经、小肠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本研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表里相合”的理论,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上,观察电排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段和小肠经“养老”-“支正”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 在38只家兔上应用电刺激穴位诱发躯体内脏反射的方法研究电针刺激参数、穴位与这种反射的关系,以及延脑中枢机能状态对这种反射的影响。在清醒、肌松、人工呼吸的动物上,于左侧腹膜外分离出内脏神经节后支,引导传出放电,在“足三里”穴区插入一对毫针,应用不同强度、频率、串长的方波刺激穴位,应用生理记录仪记录血压、神经反射放电及其积分脉冲数,同时触发双线示波器摄影,根据记录测定反射的潜伏期、兴奋期反应、抑制期,结果如下: 1.电刺激穴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电活动是由兴奋期及抑制期二相组成,反射潜伏期在  相似文献   

4.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2):97-101
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信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神经通路机制,揭示针刺穴位和靶组织、器官效应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大鼠和小鼠为对象,对躯体性针刺或电刺激下的传入神经反应特征、自主神经功能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的躯体-交感反射(一种躯体-自主神经反射)、谷氨酸神经递质的中枢性调控作用以及相应靶组织和靶器官反应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手针或电针刺激动物后三里穴位可以诱发支配后三里穴区的传入神经放电,而直接电刺激传入神经可模拟此过程。在外周躯体传入神经如胫神经直接给予电刺激,可在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传出神经如交感神经上反射性诱发一个电位,该过程定义为躯体-交感反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谷氨酸类神经递质参与了该反射的调控。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动物后三里等穴位的躯体刺激如电针刺激可抑制小鼠后肢炎症痛的躯体感觉传入和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结直肠痛的内脏感觉传入,其中脊髓GABA和NMDA受体被证明分别参与了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记录支配后三里穴位区域的神经束放电方法,观察手针刺激大鼠后肢后三里、三阴交以及腹部天枢穴位后,诱发该神经束的放电变化,为揭示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导规律,提供研究方法和依据.方法 在分离支配大鼠右侧后三里穴位神经束(坐骨神经分支)后,分别以手针刺激同侧的后三里、三阴交及天枢穴(捻转提插,1 Hz),记录并分析神经束诱发放电;然后注射神经阻滞药利多卡因封闭右侧后三里穴位,观察上述针刺诱发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 手针刺激后三里可诱发明显的神经束放电,同样手针刺激三阴交、天枢穴则无上述神经的放电现象.利多卡因封闭后三里穴位后,手针刺激后三里,此诱发放电随之消失;而用生理盐水进行同样的注射后上述手针刺激的诱发放电依然存在.结论 手针刺激后三里穴位可诱发支配穴位的坐骨神经分支特异性神经放电,提示针刺后三里信息可沿该分支传入脊髓.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常看到手术病人的肌电反应,呼吸变化和其主观痛觉有一定的平行关系:术中病人感到疼痛时,肌电发放增强,呼吸亦加快。因此不少单位常用肌电反应和呼吸变化作为镇痛效应的客观指标之一。面针“肺”透“膺乳”,“大肠”透“胃”或“心”,“大肠”透“胃”二组穴位能使因疼痛刺激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相关联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猫心包经“天泉”穴区与心脏联系的途径。方法 :电生理学部分共用健康猫 3 4只 ,乌拉坦 ( 50 0mg/kg)与氯醛糖 ( 50mg/kg,i.p .)混合麻醉 ,用双极铂金丝电极和针灸针分别记录“天泉”穴区的皮神经放电和肌电。形态学部分 :共用健康猫 1 0只 ,1 %戊巴比妥钠 ( 40mg/kg,i.p .)麻醉 ,在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和左侧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分别注射PI(PropidiumIodide)和bB(bisBenzimide)。结果 :依次分别切断脊髓T2 ~C7节段的背根腹根后 ,电刺激猫左心下神经诱发“天泉”穴区肌电和肌皮神经放电反应所需阈值逐渐增大 ,尤以T1 、C8和C7为甚 ;左侧“天泉”穴区皮神经、肌肉内和心下神经、星状神经节内分别注射微量PI与bB后 ,单标及双标神经元也以C7、C8和T1 节段背根节内居多 ,其中C8最多。结论 :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发生在C7~T1节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的影响,探讨两者在电针心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中的协同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心经组,每组10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针心经组给予电针刺激大鼠心经"神门-通里"经脉段,刺激20min。用两根铂金丝电极分别同步引导左侧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同时记录模型复制前5min,结扎后即刻,电针后1、3、5、15 min的心电图、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频率。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复制后,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心率、心电图J点电压、交感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1),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各时相心率、心电图J点电压、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均显著降低(P0.01),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心经可通过同时抑制交感神经放电和促进迷走神经放电,发挥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协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脊髓伤害性感觉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麻醉下小鼠的腰髓进行伤害性刺激诱发单一神经元放电的细胞外导出。于该末梢感觉区给予C纤维阈值2倍强度的电刺激,引起诱发放电作为伤害性信号。记录该诱发放电作为对照,后于相当于足三里穴部位针刺,行雀啄刺、捻针法30秒钟,观察诱发放电的变化。随后,于上位脊髓通过普鲁卡因浸润或切断脊髓以阻断神经联系后,给予同样的针刺激并观察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OurpastworkdemonstratedthatEAoftheHeartMeridianhadasignificantregulativeeffectonmechanocardialcyclicareainmyocardialis chemiarabbits[1 ] .Inthe presentstudy ,wechose 3 pointsoftheHeartMeridian (HT)and3 pointsoftheLungMeridian (LU)andcom paretheeffectofEAofHTan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分别电针心经、肺经循行路线上的 3个测试点以及不电针的对照组对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左心室内压峰值 (LVP)、左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LVPdp/dtmax)、心力环面积 (ACFL)、心肌收缩成分最大缩短速度 (Vmax)、小肠电图及脑电图为指标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心肌缺血动物模型进行观察。结果 :电针心经对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 ,有相对特异性。结论 :心经作为一条经脉 ,与心功能、小肠及脑电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肺经组,每组10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心包经组取"天泉""曲泽""内关""大陵"穴,肺经组取"天府""尺泽""列缺""太渊"穴,于造模后6、24、48、72h进行电针治疗,每次30mi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区NGF和Nogo-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能上调NGF在血清中的含量及脑梗死区的表达(P0.01),心包经组、肺经组较模型组进一步上调(P0.01),心包经组提高NGF在血清的含量、脑梗死区表达的作用优于肺经组(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Nogo-A含量增多(P0.01),心包经组、肺经组少于模型组(P0.01),心包经组降低血清Nogo-A含量作用优于肺经组(P0.01);Nogo-A在脑梗死区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血清、脑组织中NGF的表达,并降低血清Nogo-A的含量,且心包经组作用优于肺经组,对急性脑缺血后神经修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差异表达基因方面探讨心经经脉与下丘脑相关的特异性分子基础。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肺经组和电针心经组,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电流强度1.1mA,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下丘脑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基因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190个上调、34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57个上调、26个下调。与肺经组比较,电针心经经脉引起了下丘脑中147个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28个为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表达基因。结论:电针心经与电针肺经比较,其在下丘脑中枢调节过程中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基因差异表达方面探讨心经与心脏相关的特异性基础。方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电针心经“神门”至“通里”段、小肠经“养老”至“支正”段、肺经“太渊”至“列缺”段。刺激电压5V,频率2Hz,波宽300μs,正负向交替方波,每次电刺激20min,1次/d,共3次。取缺血心肌组织,采用大鼠全基因U230序列芯片进行芯片检测,大规模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电针心经组有20个上调70个下调;电针小肠经组有18个上调26个下调;电针肺经组有14个上调20个下调,且3组之间鲜有相同的基因表达。结论:经脉脏腑相关具有确实的分子基础,电针心经、小肠经、肺经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Su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f acupoints of the Heart Meridian and Lung Meridian on ischemic cardiac systolic ability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ve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Meridian and the heart. Methods: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MI) was produc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ituitrin (40 u + 5% glucose injection 500 ml, 60 drips/min) in the rabbit.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LVP), maximal rising velocity of LVP (dp/dt max), isovolumetric pressure (IP) and end-diastolic pressure (EDP) of the left cardiac ventricle were used as the indexes. Three points of Heart Meridian [HM, from "Shenmen" (HT 7) to "Lingdao" (HT 4)] and the three points of Lung Meridian [LM, from "Taiyuan" (LU 9) to "Lieque" (LU 7)] were punctured with filiform needles and stimulated with hand-manipulation and electrically with ZY2-1 EA Therapeutic Apparatus. 30 rabbits anesthetized with urethane (1 g/kg)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HM group and LM group. Resul  相似文献   

17.
Sun XG  Zhang LQ  Wang N  Hou QQ  Wu X  Xu Z 《针刺研究》2012,37(1):31-37
目的:研究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区的层次结构。方法:先对各穴进行体表定位标识,然后针刺各穴,用多用电子穴位测定治疗仪协助探穴,以确定上述各穴定位准确性。空气栓塞处死家兔,打开胸腔后从锁骨下动脉注入不同浓度的ABS灌注液,使前肢血管全部染色清晰,在巨显微条件下逐一对腧穴进行层次解剖,观察并测量腧穴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家兔前肢阳明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浅层穴区以头静脉为主,桡神经浅支神经干和其分支为基础;深层穴区以桡动脉及分支、正中神经为基础。结论:"商阳"二间"三间"合谷"曲池"穴和头静脉,桡动、静脉及分支,桡神经浅支及正中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这是上述5个腧穴穴区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小脑顶核(FN)与下丘脑外侧区(LHA)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FN和LHA在电针心经抗急性MIRI效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心经组和电针肺经组,每组14只;以及损毁LHA+电针心经组(简称LHA+电针心经组)和损毁FN+电针心经组(简称FN+电针心经组),每组7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急性MIRI大鼠模型.采用电针心经治疗的3组针刺神门和通里;电针肺经组针刺太渊和列缺.所有电针组于造模前接受电针刺激,电流强度1 mA,频率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7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予电针.监测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和心律失常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N及LHA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T段位移、心律失常评分以及FN和LHA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心经组大鼠ST段位移、心律失常评分以及FN和LHA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与电针心经组比较,电针肺经组、LHA+电针心经组和FN+电针心经组大鼠ST段位移和心律失常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电针肺经组及LHA+电针心经组大鼠FN的c-fo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电针肺经组及FN+电针心经组LHA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FN和LHA参与了针刺心经改善急性MIRI效应的作用机制,小脑可能是通过小脑-下丘脑投射参与了针刺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