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继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30例老年煤工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老年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继发COPD合并左心衰竭患者表现为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律失常、肺部干湿性口罗音等症状体征。结论:老年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继发COPD的患者合并左心衰竭时易误诊,应提高对左心衰竭的警惕性,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操康复训练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14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增加呼吸操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770~10.533,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等生活质量领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513~3.201,P<0.05)。结论呼吸操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药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行本研究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及6个月内发病次数,统计两组干预后1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发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中药雾化吸入治疗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次数,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分组的方法为随机抽取。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积极与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年内急性发作住院的次数和住院天数要显著低于采取日常护理的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煤工肺尘埃沉着病(CWP)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煤工肺尘埃沉着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BiPAP治疗组72例和常规治疗组74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持续氧疗、抗生素、平喘、祛痰、呼吸兴奋剂、糖皮质激素及调节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配以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其治疗前、治疗后同一时间内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 BiPAP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上升,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下降,及其治疗后同一时间内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煤工肺尘埃沉着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素定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101-103
目的探讨督导呼吸训练对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2例稳定期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肺部治疗措施;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0例稳定期肺尘埃沉着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督导呼吸训练。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个月末肺功能及呼吸困难等级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呼吸困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呼吸困难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开展督导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程度,并提高肺功能,取得较为可观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老年患者的居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两组近1年总住院时间,次数及生存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存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来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4例。对患者进行追踪护理,对比分析2年内2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累积天数,住院累积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2年内患者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累积住院费用、累积住院天数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COPD病情进展,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部X线平片、CT诊断在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硅沉着病中的诊断效果,并对2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收集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150例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硅沉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分别接受胸部X线平片检查和CT诊断,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及病变情况。结果 CT诊断大阴影检出率、空洞钙化检出率、肺尘埃沉着病合并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胸部X线平片检查,2种诊断方法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X线平片检查方法相比,CT诊断煤工肺尘埃沉着病、硅沉着病,诊断效果更具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对社区患者的干预疗效。方法 2173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7例和对照组1086例。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未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年人均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年人均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法和技巧,在降低社区患者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上有显著干预效果,值得在社区服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韩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03-40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Lasik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与自理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sik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及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CHF患者的影响.方法 测定150例CHF患者和140例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将150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HL评分)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CHF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HF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于早期判断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参考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13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皮肤科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8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指数(DLQI)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d对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依从性、护理总满意度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DS、SAS及DL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减轻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在银屑病的治疗、预防、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MBI)指数、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6周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4.23±1.14),MBI评分为(61.43±6.79),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7.54±2.13),MBI评分为(49.67±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未采用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经过1年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护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好于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整体护理在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妇科癌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整理护理策略,内容包含心理护理、疾病护理、生活护理、社会支持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1年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于整体护理1年后,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策略对妇科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化的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4周的生活质量SF-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住院天数、重复住院率。结果干预组25例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短,重复住院率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重复住院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34.98±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10.64±1.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