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时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总依从例数分别为39例(97.50%)、37例(92.50%)、36例(90.00%),各阶段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哮喘患者60例,分为2组,药学服务干预治疗组(观察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变化。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率分别为30.00%和33.33%(P>0.05);1、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分别为60.00%和56.67%,对照组分别为40.00%和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就诊顺序将本院收治的200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用药指导,此外,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患沟通、患者参与、家属沟通等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随访6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略高于常规组(100%vs.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期间,干预组有4例患者失访,常规组有2例患者失访,干预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8.96%vs.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低(P<0.05),且干预组上述指标的控制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的用药偏差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25%vs.15.31%,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糖尿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干预模式,评价出院后药学干预对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实施出院时及出院后药学干预,包括出院时发放用药指导单、建立出院后药学服务档案、出院后电话随访用药情况等,对照组40例仅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两组患者均于出院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分析其用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及血脂达标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喘证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喘证患者随机分为各45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出院随访12周后,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3.3%,对照组68.8%,两组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喘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39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197例),入组患者均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检查和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由临床药师为其提供规范的药物重整服务。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的血糖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患者比例]、用药依从性评分及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比例、出院180 d内再入院率以及住院期间相关经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分别脱落19例和21例,总脱落率10.08%。干预组患者中57例(28.5%)存在至少1个用药偏差;潜在药物不良事件(pADEs)评分≥0.01患者比例为86.0%。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A1c水平均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同期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用药依从性差患者比例均逐渐减少,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药品费用以及药占比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可显著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和服药依从性,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药师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效果研究。方法:选取10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庭药师全程化用药管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评估两组服药依从率、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12个月后,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药师有利于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全程化用药管理,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6个月后随访调查(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用药的依从性。结果80例患者治疗6个月内均获得随访,无丢失病理,随访率100.0%。观察组中服药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完全不依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日常工作中对常见的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的观察来探讨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的患者共有100名,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成干预和对照两组。每组50人。其中,干预组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教育和跟踪观察。对照组成员仅由医师单独指导用药,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教育。并记录每个人用药信息,不良反应以及有关的医疗信息。并在3个月之后进行统一的随访调查。结果失访干预组2人,失访对照组12人。干预组服药依从率86.9%,就诊依从率92.5%而对照组服药依从率67.6%,就诊依从率57.9%。所以,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更年期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8例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6个月,使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遵医用药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出院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克服医疗机构与家庭脱节的现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郑玲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129-130
目的采取综合护理,改善精神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年1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在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和出院12个月评定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护理组在出院前,出院6个月和出院12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性护理后,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提高,是符合今后护理趋势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方法将出院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血糖、尿糖、自我监测等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干预。半年后,2组患者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6个月后患者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患者出院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加强和延续,提高遵医率,并较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了复住院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4例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更佳的血糖控制效果,应当作为首选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观察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行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护理干预。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结束后3年内病情急性发作住院的次数等。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升高(出院时为61.54%、出院12个月为58.9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100%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32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于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依从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13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2hPB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在职糖尿病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规范化用药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75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5例。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第1,2,3个月6个时点,经过评估—制定方案—干预—再评估循环,评价2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和用药依从性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的使用率、达靶剂量率高于对照组(56.9%和29.2%;35.6%和16.4%,P<0.0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9%和29.2%,27.6%和16.4%,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从来没有占95.7%~100%,对照组十分经常占31%~56%,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明显下降(16%和33%,P<0.05),2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规范化用药干预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护理督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通过对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加强护理宣教、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服用药物指导、加强护理人员管理以及对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进行指导等干预措施,提高MDR-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MDR-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本组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提高MDR-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护理督导,可有效提高MDR-TB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10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出院后主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开展社区扩理干预活动,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服药干预等内容.对社区护理干预前后,志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规律用药、合理运动、按时睡眠、监测血压、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扩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老年高血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顺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58-2259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运动康复、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 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是高血压综合防治的一种有效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可以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养成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dherence to evidence based medicines in patients who have experienced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mains low. Individual’s beliefs towards their medicines are a strong predictor of adherence and may influence other factors that impact on adherenc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f community pharmacists discussing patients’ beliefs about their medicines improved medication adherence at 12 months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tting This study included 200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a public teaching hospital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following a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ised into intervention (n = 100) and control groups (n = 100) and followed for 12 months.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interviewed between 5 to 6 weeks, at 6 and 12 months post discharge by the researcher using the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This technique was used to elicit the patient’s individualised beliefs about their medicines for thei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beliefs about their medicines were communicated by the researcher to their community pharmacist. The pharmacist used this information to tailor their discussion with the patient about their medication beliefs at designated time points (3 and 6 months post discharge).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ovided with usual care. Main outcome measure The difference in non-adherence measured using a 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s at 12 months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137 patients remaining in the study (intervention group n = 72, control group n = 65) at 12 month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29 % (n = 20) of patients were non-adherent compared to 25 % (n = 16) of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Discussing patients’ beliefs about their medicines for their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d not improve medication adherence. Further research on patients beliefs should focus on targeting non-adherent patients whose reasons for their non-adherence is driven by their medication belie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