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对血压的影响及不同部位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28例;其中,经桡动脉路径者31例,经股动脉路径者97例.记录冠状动脉造影前后经桡动脉、股动脉、主动脉根部监测的有创血压和肱动脉水平测量的无创血压.结果 在经股动脉路径造影时,术前收缩压监测结果:股动脉压[(163.8±25.1) mm Hg]>中心动脉压[(142.8±24.1) mm Hg]>无创血压[(130.5±22.3) mm Hg];舒张压监测结果:中心动脉压[(85.2±12.4) mm Hg]>股动脉压[(81.8±12.0) mm Hg]>无创血压[(77.9±12.1)mm Hg].股动脉造影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变化.在经桡动脉路径造影时,术前收缩压监测结果:桡动脉压[(157.2±22.8)mm Hg]>中心动脉压[(144.9±20.8) mm Hg]>无创血压[(133.2±23.2)mm Hg];经桡动脉造影后,中心动脉收缩压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桡动脉收缩压、无创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不同部位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不可相互替代,临床医生应根据不同血压监测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患儿动脉血压直接测量值与心电监护仪间接测量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桡动脉穿刺置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直接血压,用与上相同型号心电监护仪间接测量肱动脉血压,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测量患儿动脉血压时,间接测量值存在偏差,收缩压比直接血压低10~15mmHg,舒张压比直接血压低5.5~9mmHg.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血压袖带缠绕方向和位置对血压测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危重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将传感器置于肱动脉上和上臂外侧,每次间隔5分钟,进行正向和反向测量血压,记录测量数值。结果不同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乐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各组间多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无创血压测量时,袖带的缠绕方向和位置不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无创血压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要进行有创监测的婴幼儿17例,行腋动脉穿刺连续测量有创血压后,在同侧肢体间断测量肱动脉无创血压,并将无创血压结果与有创血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比较存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平均偏差为-0.03846,舒张压为-2.52198;收缩压标准方差为4.673146,舒张压为6.097464.结论在婴幼儿无创血压测量结果可以准确反映病人的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观察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危重症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无创动脉压监测,观察组则给予有创动脉压监测。比较两组危重症治疗效果;血压监测平均费用;监测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水平。结果观察组危重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压监测平均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监测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和平均动脉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有创动脉压监测危重症的应用效果确切,操作安全方便,费用虽然较高,但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有良好的监护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俞晓薇  丁振江  赵洁  闫宏伟 《河北医药》2011,33(8):1161-1162
目的 了解老年人主动脉有创血压测量与肱动脉无创血压测量是否不同.方法 选择7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经周围动脉将导管送到升主动脉测量有创血压,同时用监护仪测量左侧上肢肱动脉无创血压.结果 无创血压测量的收缩压比有创测量的收缩压值平均低12.28 mm Hg(1 mm Hg=0.133 kPa)(P<0.01),无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低血压状态下无创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术中需要静吸复合全麻并气管插管的婴幼儿24例,术中采用异氟醚降低患儿血压至大于基础值的30%,对比迈瑞公司的振荡法无创血压模块(采用迈瑞PM-9000监护仪)和听诊法对患儿血压监测的测量值.结果振荡法无创血压模块和听诊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收缩压平均偏差为-0.11,舒张压为4.57;收缩压标准方差为5.11,舒张压为5.98.结论低血压情况下振荡法无创血压测量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向峦 《河北医药》2011,33(10):1483-148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方法对ICU 4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比较,每位患者均采用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15分钟测定1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18 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8 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存在一定误差,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的差值,有条件的尽可能用有创血压。  相似文献   

9.
谢谦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174-175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误差及原因,寻找合理的监测方案。方法对重症医学外科60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比较。每位患者均采用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15min测定1次。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在术后16h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6h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的差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有条件的尽可能采用有创血压。  相似文献   

10.
侧卧位对无创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平卧、侧卧血压数值,找到差异,为医疗活动提供数据。方法:随机抽取60例,用无创血压监护仪测量不同体位下双上肢血压的数据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平卧位时双上肢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侧卧位时双上肢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侧卧位同侧上肢的血压与平卧位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侧卧位对侧上肢血压与平卧位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侧卧位对血压是有影响的,侧卧位的血压和平卧位的血压不同。  相似文献   

11.
祖雪芹 《安徽医药》2012,(9):1299-130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脉压指数(ABP·PPI)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检测24 h动态血压(APBM),测定动态脉压指数,以脉压指数(PPI)≤0.40、PPI≥0.41分组,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发病率与PPI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且随着动态脉压指数的升高,冠心病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2.
运动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血压人群的运动血压与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正常血压者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进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检测,然后行活动平板试验,于运动前、达亚极量负荷后即刻及休息6min时测定血压。根据运动高血压的定义将受试对象分为运动高血压组(42例)和运动血压正常组(40例)。比较两组运动血压变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运动血压正常组相比,运动高血压组在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运动前比较,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在运动高血压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均升高,运动高血压组升高更显著(P<0.01);舒张压在运动高血压组亦升高(P<0.05),而运动血压正常组无明显变化甚至降低。运动后6min血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高血压组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较运动血压正常组显著减低(P<0.05)。运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增幅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806,P<0.05)。结论运动高血压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及脉压指数与肾功能损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研究对象的脉压和脉压指数,按脉压(〉60mmHg与≤60mmHg)和脉压指数(〉0.45与≤0.45)进行分组,观察各组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变化及其与脉压、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上述肾功能指标中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和脉压指数≤0.45组;偏相关分析显示,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r=0.305,P〈0.05)、脉压(r=0.402,P〈0.01)和脉压指数(r=0.689,P〈0.01)呈正相关。结论脉压指数能更灵敏的反映肾脏早期损害,是肾脏早期损害的重要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王俊伟  苏悦  聂秀玲  赵伟 《天津医药》2022,50(12):1297-130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根据其是否伴高尿酸血症分为无高尿酸血症组(143例)和高尿酸血症组(54例);根据血清尿酸(SUA)水平四分位数分为Q1组SUA≤282.35 μmol/L(49例),Q2组282.35 μmol/L406.65 μmol/L(49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血压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高尿酸血症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7.4%。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男性占比及高血压分级更高,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血尿酸(SUA)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排泄分数(FEUA)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增加,Q2组占比逐渐下降,而Q4组占比逐渐上升,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578,P<0.05)。与无高尿酸血症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日间收缩压平均值(DDBPX)、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DBPX)、舒张压的加权标准差(DBPwSD)及心率变异性(HRV)均升高(P<0.05)。以LASSO回归筛选出的高血压分级、DBPwSD、TG、eGFR、FEUA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wSD、TG水平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eGFR、FEUA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舒张期BPV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曹荣  余振球  王容华 《中国医药》2012,7(7):816-818
目的 比较老年和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差异,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高血压科就诊的83例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病患者,60岁≤年龄<80岁患者40例作为老年组,18岁≤年龄≤30岁患者43例作为青年组.2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的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和24h收缩压变异系数明显高于青年高血压组[(61±12) mm Hg(1 mm Hg=0.133 kPa)比(52 ±9)mm Hg,(0.44±0.07)比(0.37±0.06),(11±2)%比(8±2)%,均P<0.01];24 h平均舒张压和24h平均心率明显低于青年高血压组[(79±10) mm Hg比(88±12)mm Hg,(69±8)次/mint比(74±9)次/min,均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主要以动态脉压增大和24h收缩压变异性升高为特点;而青年患者以24h平均舒张压升高为主.因此,临床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选择的药物不仅要有效降低平均收缩压水平,还要改善脉压和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57-305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差别.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8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血压变异性以24 h ABPM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S)作为长时血压变异(LBPV)的指标.结果: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白昼、夜间及24小时的收缩压的变异性均大于舒张压的变异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丁基苯酞对正常及局部脑缺血大鼠纹状体脑血流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氢清除法连续测定大鼠一侧纹状体脑血流量(rCBF), 并观察丁基苯酞(NBP)对其影响. 结果表明, NBP 40或80 mg·kg-1 ig均能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纹状体的rCBF(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0.01), 作用持续3 h. 此外, 5-20 mg·kg-1 ig时, 也可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脑血流, 各剂量组NBP对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影响; 尼莫地平(Nim)0.5 mg·kg-1 ip也能明显增加纹状体脑血流, 同时轻度降低动脉平均压, 其增加脑血流作用与NBP 5 mg·kg-1的作用相当. 提示NBP不仅能增加正常大鼠纹状体的脑血流, 还能增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纹状体的血流量, 其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该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与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应用于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价值与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危重新生儿6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新生儿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监测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血压与并发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分别为(73.99±14.53) mmHg、(65.13±8.44)mmHg,舒张压分别为(36.12±8.44) mmHg、(43.25±9.8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危重新生儿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中并发症的产生,并提高血压监测的准确性,为患儿的临床抢救治疗提供准确的血压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沙唑嗪对映体对麻醉猫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八道生理仪记录麻醉猫股动脉血压、心率以及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率(±dp/dtmax)。结果十二指肠给予右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0.03~1.0 mg.kg-1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P<0.05)。十二指肠给予同等剂量的左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和消旋多沙唑嗪[(±)doxazosin,(±)DOX]对麻醉猫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左心室收缩压无影响(P>0.05)。3种药物对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左心室-dp/dt、左心室+dp/dt和心率无影响(P>0.05)。结论麻醉猫十二指肠给药时,(+)DOX降低动脉血压并抑制心室收缩功能,相同剂量的(-)DOX无作用;提示DOX的手性结构对药物的心血管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