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采用安全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2012年收治的需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自制安全风险评估表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安全管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OEC管理模式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EC质量管理模式在ICU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建立护理管理目标,健全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比较并分析OEC管理模式建立前后ICU护理质量的变化。结论OEC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强PDCA循环管理以提高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易导致安全隐患的行为及骨科患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特点,并制定单病种的护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专注于个别事件,质量控制对过程结果的检验,事后检查有错误,侧重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安全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缺陷、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及骨科专科护理期间发生安全风险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显著提高骨科患者安全管理成效,确保患者住院安全,同时,可起到减少护理缺陷、投诉和医疗纠纷,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236例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疼痛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依照疼痛护理管理的标准进行疼痛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开展积极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标准流程,可以有效地减轻创伤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提升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OEC管理模式,是海尔集团建立的一套成功的管理体系,O表示全方位,E表示每人、每天、每事,C表示控制和清理,即指全方位对每个人每一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其本质就是把企业核心目标量化到人,把每一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我科自2009年将OEC管理模式运用到护理管理中,逐步探索出一套OEC护理管理方法,在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工作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目标管理模式干预护理的13例外科护理人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目标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增加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及护理技能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目标管理护理模式运用后,护理人员知识技能、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及护理技能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前,(P〈0.05);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前,(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模式运用到外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的满意度,有助于减少护理纠纷,,瞄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实施效果。依据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共同设计的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流程,选择骨科手术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按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将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实施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日,并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合理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我院实施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实施合理的临床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护理结果。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治愈42例,好转17例、死亡1例,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和患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16年1月至6月随机选择我院骨科护理人员60名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30名。实验组使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使用普通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层级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抽取我院160例患者,其中100例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作为观察组;60例患者未实行优质护理,作为对照组。现对两组患者满意度、陪护率、康复率、病情知晓度和基护落实度作比较。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8%,基础护理落实率达到100%,病情知晓度与康复率均有所提高,陪护率降低。结论在基层卫生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让患者满意,家属放心,而且应该根据百姓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质服务,进而把这种优质的护理模式健康延续下去而成为工作的常态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的价值。方法本院急诊科自2012年5月起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引入护理质量管理中,分别于2012年4月及2012年12月各选取140例有可比性的患者,通过自行设计的量表请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于实施PDCA前后对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进行抽查和统计。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在各方面对护理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可达94.00%,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85.14%的比例;经过PDCA循环护理后,护理消毒隔离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以及一医一患执行率分别为97.62%、100.00%和95.29%。明显高于对照组90.48%、96.23%和82.76%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模式,通过4个阶段环环相扣地不断循环,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不断地改进,逐渐提高护理的质量,并促进护患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健康管理中心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再对来我院受检的体检人员做调查问卷,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满意度做对比,得出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心的应用的价值。结果在健康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如受检人群对中心环境设施与安全的满意度为90%、导检人员工作态度的满意度为95%、护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与质量的满意度为96%、各功能科室检查与候诊时间89%、检后服务的满意度为96%等都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中心实施并推广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后,不仅提高了中心的护理服务质量,还提升了受检人员满意度,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健康管理中心应该提倡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五常法”的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从组织、培训、实施、制定明确要求和措施,成立质控小组,加强检查督导,定时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手术室物品准备完好率从86.00%提高至98.62%,仪器设备完好率从87.33%提高至97.93%,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1.60%提高至97.1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0.73%提高至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总体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一种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田 《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30-13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骨科136例6种不同类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文明行医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文明行医行为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护理过程更加标准、有序,降低了护理过程中的失误率,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肾脏内科疾病容易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评价实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质量,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实施后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达97%,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9%。结论加强肾脏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琴凤 《上海医药》2016,(24):12-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住院部2016年1—3月的100名患者和2016年4—6月的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评分(98.6±0.5)分,护理安全评分(97.1±1.2)分,病房管理评分(96.3±0.8)分,健康教育评分(97.6±1.1)分,护理文书评分(95.5±0.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7.00%(97/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方案可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的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以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的有效模式。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安全管理理论解析,拟定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案,建立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临床路径表;组织护理安全管理路径的培训;按照管理路径进行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检查和评价。结果护理安全管理路径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升高,护理综合质量及服务满意度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临床路径进行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营造了安全管理文化氛围,体现了系统管理的安全理念,优化了护理安全管理模式,为建立患者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管理工具,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出现压疮情况。结果试验组发生压疮1例占2.33%,对照组发生压疮4例占9.30%,2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骨科卧床患者压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