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过兆基  章斌  曹苇 《江苏医药》2012,38(19):2249-225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价值.方法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23例行28人次18F-FDG PET/CT 全身显像,半定量分析病灶PET显像的标准摄取值,并计算延迟显像双时相扫描储留指数(RI).随访12-36个月,评价PET、低剂量平扫CT和PET/CT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PET/CT显像中,恶性病灶的SUVmax值为7.15±3.67,RI值为(46.1±22.2)%.PET/CT显像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100.0%、97.8%、100.0%、80.0%.PET和低剂量平扫CT诊断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75.0%、95.6%、97.6%、75.0%和90.0%、60.0%、86.7%、94.7%、42.9%.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有较高准确性,可为肝转移和腹腔早期局部转移的再次手术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肾脏囊性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具有病理结果的肾脏囊性肿瘤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8例同时行增强CT检查,计算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并绘制超声造影及增强CT的ROC曲线图.结果 33例囊性肾肿瘤的病理结果显示,18例为恶性肿瘤,15例为良性肿瘤.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93.3%(14/15),准确性为90.9%(30/33),阳性预测值为94.1%(16/17),阴性预测值为93.8%(15/16),约登指数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增强CT诊断的敏感性为75%(6/8),特异性为80%(8/10),准确性为77.8%(14/18),阳性预测值为75%(6/8),阴性预测值为80%(8/10),约登指数为0.5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CEU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增强CT,但两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肿块的微血管循环,在囊性肾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诊断及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检测48例DTC患者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GBq131I-治疗5~7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 87.95%(73/83)的DTC患者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患者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患者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患者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永克  厉红民  郑磊  陈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615-3616
目的:回顾了156例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探讨CT在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显像均发现恶性肿瘤病灶,PET与CT均有肯定诊断结论的占75.0%,CT独立诊断的占5.1%.CT扫描能减少PET假阳性的误诊和假阴性的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PET和CT图像的融合弥补了彼此在临床应用中的弱点,CT提高了PET/CT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吴涛  崔坤炜  张娟  姜春利  万飞 《安徽医药》2016,37(11):1393-1396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初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7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PET/CT检查,比较PET与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的评估价值。结果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分别为95.51%,91.86%,92.39%,95.18%,93.71%;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分别为75.29%,73.33%,72.73%,75.86%,74.29%;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准确度均明显高于PET,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SUVmax值明显高于Ⅰ、Ⅱ期,Ⅱ期小细胞肺癌患者SUVmax值明显高于Ⅰ期,不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与分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赵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86+88-86,88
目的 通过探析PET/CT在肺癌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为诊断肿瘤疾病提供临床依据,使PET/CT技术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服务.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6月就诊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经过临床和病理确诊后,分别对患者进行PET/CT扫描后,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重建的CT图像进行阅片.结果 PET/CT鉴别诊断良、恶性肺内肿块或结节的敏感性为97.92%,特异性为93.7%,准确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93.75%.结论 PET/CT技术对肺部肿瘤的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预期结果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CT扫描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确诊为肺癌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单项肿瘤标记物检测(P<0.05)。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CT扫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0.0%、71.4%、69.2%、90.9%、79.2%,均可达到较满意水平,其中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的单项检测(P<0.05);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与单项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与C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同时,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也维持于较高水平,为目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理想诊断方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史文杰  王小杰  毛媛媛  宋申 《天津医药》2018,46(11):1209-1212
摘要: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 升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宫颈鳞癌手术和 (或) 放、 化疗后血清SCC-Ag升高 (>1.5 μg/L) 患者, 18 F-FDG PET/CT 全身扫描查找有无复发和 (或) 转移灶。以病理学和 (或) 随诊结果为诊断标准, 评价PET/CT对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转移的诊断效能。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 PET/CT发现异常代谢增高灶者44例, 阴性表现者8例。4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诊证实复发和 (或) 转移, PET/CT诊断宫颈鳞癌术后复发和 (或) 转移假阳性3例、 假阴性1例, PET/ CT诊断宫颈鳞癌复发和 (或) 转移的敏感度为97.6% (41/42), 特异度为70.0% (7/10), 阳性预测值为93.2% (41/44), 阴性预测值为87.5% (7/8), 准确度为92.3% (48/52)。PET/CT显像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 (和) 或临床随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 (Kappa值=0.732)。结论 18 F-FDG PET/CT是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升高患者复发和 (或) 转移的有效诊断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18-3-脱氧-3-胸腺嘧啶核苷(18F-FLT)这种新型PET/CT显像剂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本次多中心研究了2007年10月~2009年1月共进行扫描的101例患者,剔除了不符合条件的病例,最后采用了6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26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为(58.12±12.89)岁;每一例病例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18F-FDG和18F-FLT显像,均通过病理或密切随访取得确切的结果。结果:本次研究的69例患者中,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29例。病理及随访结果作为本研究对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与"金标准"进行比较后,以FDG的SUV>2.5以及FLT的SUV>2为诊断标准,18F-FDG和18F-FL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40%、62.32%、52.94%、88.89%和72.41%、70%、71.01%、63.64%、77.78%;18F-FDG联合18F-FL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60%、76.74%、72.41%、85.71%。结论:在对肺结节的PET/CT显像研究中发现,18F-FDG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较18F-FLT高,而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低;18F-FL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较18F-FDG高,而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低;二者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肺内恶性结节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肺癌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诊疗中心经病理诊断或随访证实的99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部病灶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 )、CT显像,分析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PET/CT和肿瘤标志物联合运用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PET/CT 检查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19%、77.78%、83.84%;肿瘤标志物( CEA、CA125、CA19-9、NSE、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2%、77.78%、84.85%;联合PET/CT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30%、83.33%、93.94%,与PET/CT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法明确病理诊断的肺部疾病患者,联合PET/CT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的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两者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优势.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手术收治的肺癌患者48例,均行术前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清扫淋巴结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电视纵隔镜和多排螺旋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48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显示,11例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多排螺旋CT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8例,准确率为89.58%;电视纵隔镜可以准确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准确率为97.92%;电视纵隔镜诊断准确率优于多排螺旋CT( P<0.05).多排螺旋CT诊断性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94.59%,假阴性率为27.27%,假阳性率为5.41%,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0.00%和92.1 1%,约登指数为67.31%;电视纵隔镜诊断性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100.00%,假阴性率为9.09%,假阳性率为0.00%,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100.00%和97.37%,约登指数为90.90%.结论 电视纵隔镜检查和多排螺旋CT均可以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但电视纵隔镜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冠状动脉节段情况,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80例疑似患者中49例确诊为冠心病, 31例确诊为其他疾病。经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节段765个,无明显异常节段650个,狭窄节段115个,其中31个节段为Ⅰ级狭窄, 46个节段为Ⅱ级狭窄, 38个节段为Ⅲ级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 602个无明显异常节段诊断准确,Ⅰ级狭窄节段中23个诊断准确,Ⅱ级狭窄节段中40个诊断准确,Ⅲ级狭窄节段中32个诊断准确。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1.1%(697/765)。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1.8%(45/49)、特异度为93.5%(29/31),阳性预测值为95.7%(45/47),阴性预测值为87.9%(29/33)。结论对于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应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能够较好的确诊疾病,对于冠状动脉的异变情况也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肺癌早期筛查中采取胸部CT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行胸部检查且确诊为肺癌的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同期6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所有患者先进行DR胸部正位摄片检查再给予胸部CT平扫扫描。比较DR检查与胸部CT检查的肺癌检出率以及两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211(C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胸部CT检查肺癌检出率97.1%高于DR检测的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CEA、CA211、NSE水平分别为(8.33±2.75)、(2.04±1.78)、(10.62±2.11)ng/ml,均高于健康组的(2.85±1.32)、(1.32±0.68)、(8.52±2.08)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胸部CT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有效对肺癌早期患者进行筛查,尽早治疗以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泌乳素(PRL)测定值对女性垂体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4例女性行血清泌乳素浓度测定,其中84例为垂体瘤患者。按照诊断试验原则,计算出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告值( Pr)、阴性预告值(-Pr)、阳性似然比( LR)、阴性似然比(-LR)。结果对女性垂体瘤患者其血清泌乳素截断点(分界值)为20ng/ml,灵敏度(Se)为82.6%,特异度(Sp)为87.4%.对血清泌乳素超过20ng/ml的患者,阳性预告值( Pr)为87.6%。结论排除对泌乳素有影响的其他疾病,当血清泌乳素超过20ng/ml时,其患垂体瘤的阳性诊断价值超过9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 CT 造影在不同扫描时相下对小肠肠壁及血管的显示效果, 确定最佳扫描时相, 评价该时相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将 286 例行小肠 CT 造影的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动脉期、 肠道期及门脉期扫描, 测量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肠壁 CT 值、 血管显示数量及血管 CT 值, 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佳扫描时相, 评价该时相 CT 图像小肠及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1) 十二指肠、 空肠及回肠肠壁 CT 值均为肠道期高于动脉期和门脉期 (P<0.05), 而动脉期和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回肠动脉在各时相 CT 值比较: 动脉期>门脉期, 肠道期与动脉期、 门脉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肠静脉在各时相 CT 值比较: 肠道期>门脉期>动脉期 (P<0.05)。(3) 小肠 CT 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灵敏度为 95.8%, 特异度为 94.9%, 正确率为 95.1%, 阳性预测值为 79.3%, 阴性预测值为 99.1%。(4) 小肠 CT 造影证实小肠淋巴瘤 22 例、 间质瘤 10 例、 腺瘤 1 例、 血管瘤 3 例、 克罗恩病 8 例、 小肠结核 1 例、 缺血性肠病 3 例, 对于血管瘤的诊断需结合动脉期。结论 小肠 CT 造影肠道期对小肠肠壁及血管有较好的显示效能, 利用动脉期及肠道期双期扫描方式进行小肠 CT 造影检查, 可对大多数小肠疾病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王峻奇  冀舒文  马赵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23-1325,I000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进行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DS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6例DSCT冠脉成像与CAG相比较: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100.00%,特异性66.67%,阳性预测值93.75%,阴性预测值100.00%,准确率97.20%;配对X2检验(x2 =0.500,P >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68,P<0.01).按病变血管计算,其诊断冠脉明显狭窄的敏感性95.24%,特异性96.08%,阳性预测值90.91%,阴性预测值98.00%,准确率95.83%;配对x2检验(McNemar检验)(X2=0.167,P>0.05),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99,P<0.01).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CT与CAG具有较高的符合性与一致性,是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双时相^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及39例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行双时相^18F—FDGPET/CT全身检查,测定病灶部位初始及延迟标准放射性摄取值(SUVmax)并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分析相应CT、PET形态。结果36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病灶区初始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10.6±4.1、11.7±4.6。延迟SUVmax明显高于初始扫描,病灶呈不规则形态;39例鼻咽部炎症或淋巴增生患者病灶区SUVmax、延迟SUVmax值分别为:4.0±1.2、3.8±1.3,延迟SUVmax值低于初始扫描,病灶形态多表现为双侧对称的条状,呈“八”字形。结论双时相PET/CT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也有利于鼻咽癌与鼻咽炎症或淋巴增生的鉴别诊断,对鼻咽疾病诊治中有良好的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