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4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并进行Frankel分级评定。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27.6±14.8)min,术中出血量为(457.9±103.4)mL,术后24h伤口引流量为(264.3±47.2)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0~3.6)周。随访1年后,发生感染2例,断钉1例,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和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手术创伤小且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麻剑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87-188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21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3例,D级6例,E级8例。行椎弓根置钉,椎管受压并有神经损伤症状患者同时行经椎弓根减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的前后缘压缩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个月,患者恢复情况满意,术前、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5±1.2)%和(1.65±0.6)%,术前和术后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椎弓根置钉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经过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可使伤椎椎体高度得以恢复,尤其是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得到改善,Cobbs角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优势和不足,以更好的指导应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5名,分成A、B两组,A组43名患者为治疗组,给予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术治疗;B组22名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术方法治疗,对A、B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程度、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治疗有效率等进行研究。结果经治疗,A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高于B组患者,患者骨折愈合程度优于B组,患者神经功能高于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并发症概率低于B组。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应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和疗效。结果经6月~5年的随访,15例病人椎体的形态和高度均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安全简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杜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193-194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照组采用单纯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随访的椎体高度、脊椎活动能力、Cobb角的矫正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确定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脊椎活动能力、椎体高度变化情况、后突角的矫正情况等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重建效果好、稳定性高、术后功能恢复性较好,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推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推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治疗50例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50例患者术后随访6~40个月,X线片显示在受伤的椎体内植骨已经融合,脊柱生理弯曲恢复良好,椎体前缘被压缩大部分恢复。术后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及感染,术后伤口全部愈合良好,术后1年去除内固定时未出现断钉、断棒及椎弓根钉拔出,疗效满意。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经伤椎置钉患者43例,跨伤椎置钉患者48例,本组均采用后入路经椎弓根置螺钉内固定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测量分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VAS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活动能力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后凸畸形、腰背疼痛和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确切,能迅速缓解疼痛,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降低术后矫正角度的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随访观察108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发现108例术后患者中有11例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结果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折断原因为局部应力集中及异常活动,多为技术因素。结论导致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的相关因素有:①胸腰段是断钉的好发部位;②脊柱骨折的严重程度;③术中是否行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是否准确、是否有过度撑开、骨折节段是否植骨融合;④内置物留置体内时间过长;⑤术后是否严格佩带支具;⑥椎弓根螺钉本身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不伴脊髓损伤患者43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恢复程度,术后应激反应蛋白恢复天数。结果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术后腰椎明显恢复,内固定良好,无松动及断裂现象。患者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最终随访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应激反应蛋白基本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伴有脊髓损伤创伤较小,腰椎恢复效果好,固定可靠,是治疗此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后路椎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43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1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联合后路椎管减压治疗;B组2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包括Cobb角改变、伤柞中央与正常椎高度比、随访疼痛Denis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随访时间点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疼痛Deni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中央高度与正常比值及Cobb角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路柞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无神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齿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本院2007年8月~2011年2月,选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患者共18例,对其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以及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经X射线、CT复查示螺钉无松动,无断钉,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螺钉偏内致左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1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余螺钉位置良好,无脊髓、椎动脉损伤。3例术中在行寰椎后弓下方操作时损伤静脉丛,但无临床影响。4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1例不完全复位;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5例D级均恢复至E级,13例E级无变化;患者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均完全恢复,旋转功能稍受限。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为短节段固定,直视下置钉、复位,对颈椎影响小,寰枢椎的稳定性良好,提高了植骨融合率,脊髓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2年以来收治的9例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C2-3椎弓根螺钉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经过12-38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复位良好。无动脉损伤及其他手术并发症。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的患者术后恢复至E级。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Hangman骨折可获得骨折即时复位,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例采用小切口微创后路椎弓根钉棒置入复位固定技术。结果12例骨折患者随访8个月至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复位满意,椎弓根钉棒位置良好,无高度丢失、无松动、失效、断钉。结论胸腰椎骨折可选择后路小切口术式行椎弓根钉棒撑开复位内固定,重建生理前突,手术切口小、美观、出血少、创伤反应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应用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融合或单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有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本组随访2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8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3例Ⅱ度中有7例完全复位,6例仍有Ⅰ度滑脱。融合节段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症起到协同作用,为神经减压后的脊柱提供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力量,利于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