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比较气门芯橡皮筋结扎脐带与一次性脐带夹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130例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气门芯橡皮筋结扎,观察组新生儿进行一次性脐带夹结扎。对比2组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操作情况、脐带脱落时间和脐窝干燥时间、脐带预后情况。结果 1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出现溅血及第2次定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2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的脐带脱落时间(d)和脐窝干燥时间(d)均比对照组新生儿短(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脐部出血、脐带感染及周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脐带夹结扎脐带在新生儿脐带处理中,可明显减少新生儿出现溅血及第2次定位,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和脐窝干燥时间,降低脐部出血、脐带感染及周围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脐带结扎方法的护理效果,探讨促进新生儿脐部早日愈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新生儿按照出生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气门芯法,在距脐根部0.5 cm处套扎,气门芯外侧0.5 cm断脐,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脐部护理带,24 h后撤掉;观察组新生儿脐部采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距脐根部0.1 cm处套扎气门芯,气门芯外侧2 cm处夹脐带夹,平脐带夹去掉多余的脐带,残端严密消毒后包裹无菌敷料,8 h后撤掉敷料.两组新生儿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和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红肿、脐部出血、脐部血肿和脐部渗出分别为8例、7例、1例、11例,均少于对照组的24例、18例、7例、22例(χ2=9.52、5.53、4.69、4.39,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分别为(1.6±1.2)d、(4.4±2.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2.3)d、(8.1±3.5)d(t=10.38、8.72,均P<0.01)。结论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早期暴露法能更快地促进新生儿残脐的脱落,促进脐部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线结扎法、钳夹法和气门芯套脐法三种临床常见的脐带结扎方法在新生儿残脐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865例,根据脐带结扎方法不同分为丝线组(A 组)、钳夹组(B组)、气门芯套脐组(C组),观察三组护理过程中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结扎一次成功率,残脐渗血、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B组,结扎一次成功率100%,显著高于A组和B 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和B 组。结论气门芯套脐法是三种脐带结扎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操作简单易掌握,脱脐效果好,并发症少,家属满意度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邱敏  黎燕  黄家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36-1036
目的:探讨有效的气门芯结扎脐带方法。方法:在我院2008年1~2月份出生的新生儿176例,在新生儿体重、无感染、脐带直径、气门芯直径、护理方法条件相同选择应用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即气门芯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气门芯贴近脐根结扎脐带法,能有效地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正常新生儿125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2例采用气门芯双扎方法,对照组448例采用脐带夹结扎方法.观察二组新生儿脐部残脐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脐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残脐血肿、残脐断裂及脐部感染发生率均为零,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结扎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前半年后半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脐带,常规护理,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实验组在气门芯结扎的基础上,于出生48~72 h后对残端进行二次剪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断脐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脐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次断脐法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180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二次断脐法,即在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结扎脐带,在保留脐带残端1.5cm处剪断脐带并挤出残血,于新生儿出生后24~48h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在结扎下方进行二次断脐。同时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168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气门芯摘脐法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断脐后1~2min消毒、结扎,待其自行脱落。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脐炎发生以及脐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出血率、脐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48h内进行二次断脐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缩短脐部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脐带残端零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筛选无脐疝的剖宫产正常新生儿600例,采用气门芯距脐轮1 mm处结扎,远端1 cm处剪断脐带,脐带断面用5%的碘酊消毒.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两组新生儿于次日淋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以后每日淋浴1次.观察组淋浴后脐带残端不再进行任何干预护理,对照组淋浴后常规用75%酒精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脐贴.待其自然干燥、坏死、脱落.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渗血、炎症情况、残端脱落时间、创面干燥愈合时间.结果 两组新生儿均无脐炎发生;观察组脐部渗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剖宫产新生儿脐带残端零干预护理缩短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创面愈合时间,不增加感染风险,安全性高,护理量少,是一种较好的脐带残端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4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24例。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在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用0.5%碘伏消毒脐带根部及脐周皮肤后,用套有气门芯的止血钳钳夹距脐根部0.1cm处的脐带,然后于止血钳上0.3cm处剪断脐带,将气门芯轻轻套扎在脐带上,取下止血钳,挤出脐带残端血,断端处用0.5%碘伏消毒,待脐带断面干后,用无菌纱布包裹盖好,再用消毒脐卷包扎。对照组新生儿应用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断脐操作时间、脐带脱落时间、脐部出血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操作时间【(38.8±8.5)svs.(120.1±3.3)s]、脐带脱落时间[(8.0±2.8)dvs.(12.7±3.5)d】、脐部出血(5例vs.28例)和脐炎发生(7例vs.31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效果优于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惠、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适用于各类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快速断脐即出生后10 s内断脐,延迟断脐即出生后45-60 s断脐。对两组新生儿出生时脐血胆红素、血红蛋白,产后1周外周血胆红素、血红蛋白,产后2周贫血与黄疸情况,以及脐带创面干燥、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1周血红蛋白平均水平较快速断脐组高,且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可增加胎盘向胎儿的血液灌输量,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且可以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创面干燥及脐带残端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寻找更好的结扎脐带的方法。方法应用改良的双套环结扎脐带法对5833例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并通过结扎脐带所需时间、脐带干燥所需时间和并发症,与传统结扎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的结扎脐带法操作简单、省时,缩短了新生儿暴露时间,减少了结扎后的并发症,优于传统结扎法。结论双套环结扎脐带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评估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按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评估:①新生儿营养状态和生产过程对新生儿的影响及脐部的情况;②断脐后,暴露其部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家属与产妇对暴露脐部的方法接受程度等.脐部暴露方法的处理: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包扎24 h后暴露脐带至脐带脱落,这期间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包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天数、脐部愈合时间、脐部红肿、出血、分泌物、新生儿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脐部红肿1例(0.20%)、脐部出血2例(0.40%)、脐炎12例(2.42%)、脐带脱落时间(6.59±1.85)d、脐部愈合时间(2.14±0.59)d,对照组脐部红肿12例(2.41%)、脐部出血11例(2.21%)、脐炎80例(16.06%)、脐带脱落时间(7.52±2.21)d、脐部愈合时间(2.35±0.65)d、呼吸改变5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部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可促进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谢娟  张静  程艳蕊  戎小平  张晓莉  安晓燕 《河北医药》2011,33(12):1781-1783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脐血管上的表达及在脐血中的活性与窒息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新生儿脐血管上HO-1的表达,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儿脐血中HO-1的活性。结果窒息新生儿组与正常足月儿组比较HO-1表达明显增加(P〈0.01);窒息新生儿组脐血HO-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足月儿组(P〈0.01)。结论HO-1在脐血管上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保护性因素参与新生儿窒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镜下联合应用金属止血夹和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金属止血夹组、尼龙绳套扎止血组和联合组各50例,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即时止血率、转外科手术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联合组的止血有效率、即时止血率、外科手术发生率、72 h后再出血率与金属止血夹组和尼龙绳套扎止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止血夹组和尼龙绳套扎止血组的止血有效率、即时止血率、外科手术发生率、72 h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金属止血夹、尼龙绳套扎治疗比较,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中联合应用金属止血夹和尼龙绳套扎治疗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止血有效率、即时止血率,降低转外科手术率、再出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在新生儿G6PD缺乏症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新生儿4625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活性定量检测,并与新生儿自身静脉血进行对比,根据说明书参考值判定G6PD是否缺乏。结果 本组新生儿脐带血G6PD轻度缺乏症检出率为6.07%高于静脉血的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G6PD缺乏症总检出率为9.23%,静脉血为8.4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与静脉血样本中均检测为G6PD缺乏症的38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83.33%高于女性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脐带血取材方便、简单,可早期有效检测G6PD缺乏症,开展新生儿脐带血G6PD筛查,可对G6PD缺乏症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且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结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将260例脐带绕颈病例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两组的绕颈周数、脐带绕颈的产前知晓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情况,对于B超提示脐带绕颈者,进行严密监测,做好产前监护及健康宣教,并根据脐带绕颈情况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同期脐带绕颈组(260例)又与非绕颈组(926例)比较。结果绕颈组比较中,剖宫产组的产前知晓率明显比阴道分娩组高(P<0.05),阴道分娩组的胎儿窘迫率比剖宫产组略高,其它各指标无明显差异,而绕颈组的剖宫产率比非绕颈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脐带绕颈并不是剖宫产指征,但脐带绕颈可给围产儿带来不良影响,只要对脐带绕颈者加强产时监护,大部分是可经阴道分娩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初生婴儿钳脐24h后剪平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 1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改良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结果改良组在护理后的第1~3天脐部干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脐部渗血、渗液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改良组脐痂脱落时间和脐部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组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渗液,有利于脐部干洁、有利于脐部创面愈合,能预防脐部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脐炎及败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月头位妊娠脐带绕颈的分娩分式。方法选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400例无脐带绕颈的孕妇,分析比较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脐带绕颈1周剖宫产率和阴道分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周和脐带绕颈3周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阴道分娩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随脐带绕颈周数增多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0.05);A、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为5.0%、6.8%,显著低于C、D组(P<0.05).A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脐部愈合时间均短于B、C、D组(P<0.05).结论 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