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方法对降低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脱出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CQI前(2013年1至6月)21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对照组),分析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导管脱出的防护管理措施,与CQI后(2013年7至12月)198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实验组)导管脱出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对照组为20.83%,实验组为10.6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PICC导管脱出的严重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脱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24例,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尿激酶管内溶栓及敏感抗菌素封管可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导管在血液净化中使用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本科室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长期透析导管患者35例,3例患者两次置管,其中颈内静脉置管33例次,右侧股静脉置管2例次。结果长期透析导管留置时使用导丝直接进管比使用撕脱鞘出血明显减少;股静脉留置长期导管易发生血栓形成,使用时间短。长期导管常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和感染。结论对长期透析且无内瘘手术条件的患者,带涤纶环双腔长期透析导管是一种安全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展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目标性监测与持续质量改进,降低CRBSI发生率.方法 按分层抽样方法选择4家医院ICU为样本进行CRBSI目标性监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深静脉导管(CVC、PICC)CRBSI防控流程,比较CQI前后CRBSI发生率.结果 CQI后4家医院平均CRBSI率由4.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39例次/1000导管日(P<0.05)不同置管部位CRBSI率均有所下降,股静脉置管CRBSI率由7.52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2.15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结合CQI能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邓琼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4,(18):123-125,12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带Cuff双腔导管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血透室行规律透析且使用带Cuff双腔导管的老年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导管的置入方法、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心率等体征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透析前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且与干预组患者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1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为2.5~13个月。干预组患者心力衰竭、穿刺点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带Cuff双腔导管对于老年透析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李菁  裴小华  郁蓉芳  赵卫红 《江苏医药》2012,38(9):1114-1115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逐渐增多[1],这些患者常常只能使用血透导管作为其治疗的血管通路.导管相关性感染(HCRI)是造成导管失功、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下降甚至感染性休克的重要因素.老年透析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是HCRI的高危人群.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质量更优、标准更高的现代化管理体系[2].我科将CQI应用于老年透析导管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的长期留置56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带涤纶套(CUFF)中心静脉导管手术及长期留置的经验,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和撕脱型扩张导管法行右颈内静脉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并前瞻性观察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55例患者56次术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的疗效。结果55例患者使用期导管血流量达到250ml/min,能满足透析要求,留置最长时问已42个月,无一例因导管原因退出使用。导管并发症:术后导管滑出1例,皮下出血5例,血流不畅8例,隧道感染15例(仅2例可疑合并导管相关菌血症),无发生动脉误入、血胸、气胸等严重情况。结论(1)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导管成功留置的关键;(2)良好护理是导管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3)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行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手术,降低与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相关的导管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腹透中心CQI前(2014年1~12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56例(A组),CQI后(2015年1~12月)行腹膜透析置管术84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针对如何降低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相关的导管机械并发症,对置管手术的方法进行改进,分析比较行CQI措施前、后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相关的导管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透析效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共发生手术相关的导管机械并发症17例,其中导管移位11例(64.7%),A组9例(16.1%),B组2例(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漏液共4例(23.5%),A组4例(7.1%),B组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共发生大网膜堵管2例(11.8%), A组2例(3.6%),B组0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QI的措施,降低了与腹膜透析置管手术相关的导管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其处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方法观察11例留置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情况,总结护理办法。结果 11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均能保证透析充分。结论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发生导管栓塞的处理。方法在我中心留置长期导管留置的患者有18例,分别观察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的疗效。结果发生导管栓塞的患者分别经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或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血流量达到200ml/min以上,评估病人的透析充分性达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栓塞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处理后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留置导管在疑难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60例行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对照组(30例)采用内瘘透析,对比分析透析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通路使用时间、最大血流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EPO的使用剂量、尿素清除率(Kt/V)、尿素降低率(URR)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的充分性等方面与内瘘相似,虽然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内瘘疗法,但是其仍可为无法进行内瘘患者提供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对2011年留置尿管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预防感染对策。结果对留置尿管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尿路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结论对留置尿管患者在导尿及护理过程中,抓住引起尿路感染的重点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探讨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后的应用效果及维护。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4月长期留置导管术的65例血液净化患者,术前均行颈内静脉B超,颈内静脉在7 mm以上入组。入组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颈内静脉并置入Cuff管,右侧60例,左侧5例。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撕脱鞘或引导导丝送入颈内静脉血管。结果 65例患者中,置管总成功率为94%,留置导管最长时间达22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0.5个月。手术1周内常见并发症:导管由撕脱鞘送入组隧道局部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导管位置功能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导管直接由导丝送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气胸、血气胸和导管内血栓形成可能与导管的置入方式无关。结论长期深静脉置管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能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使用时间长,形成血栓及栓塞率低,感染率低,可满足血管条件差的、不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邵惠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25-212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医院2006~2008年间儿科应用静脉置管251例,调查影响置管的相关因素。结果:251例应用留置针输液患儿,堵管、继发感染、滑脱、自行拔管方面与年龄有关:置管时间与继发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应注意套管固定、防止滑脱,预防机会感染,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轻了患儿痛苦与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对泌尿外科患者留置导尿管感染率、病房红灯率、护理操作正确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之前留置导尿管感染率、病房红灯率、护理操作正确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22.50%、23.75%、67.50%、73.75%,实施后分别为6.25%、8.75%、97.50%、91.2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实施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明显降低留置导尿管感染率与病房红灯率,以及护理操作的正确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推广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结合药学部管理工作实际,介绍持续质量改进的原理与运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够提高药学部的质量管理水平。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药学部的质量管理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