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门诊输液室护理质量。方法2008年通过优化输液环境、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输液流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加强质量监督、增强协调作用构建和谐氛围等,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具体落实到门诊静脉输液的各个环节中。结果缩短了患者就诊输液的时间,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原先的0.1%降至0.0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7.5%;健康教育的覆盖率为95.0%,知晓率为87.5%。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下列质量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12月在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的患者724名随机分成观察组288名和对照组436名,两组患者均由输液室各班护士向患者或其亲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患者需求特点由巡视班护士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输液相关知识、专科疾病知识、当前健康问题、日常自我护理方法等方面的完全掌握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门诊输液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燕秋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35-136,138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室工作流程、防范医疗纠纷的效果。方法分析本院近3年门诊输液室6起医疗纠纷。然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门诊输液室服务流程,加强医疗管理质量。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1年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后,输液室工作程序合理顺畅,护患沟通融洽,健康教育提升护理服务内涵,对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门诊输液室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增强主动服务及优质服务意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沟通技巧,加强护理管理等。结果这些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输液过程涉及环节多,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从提高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出发,加强护理管理,注重护理安全是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伍晨婵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37-3339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2~4月期间于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 552例为观察组,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于门诊输液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共1 28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结束后评估健康教育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后的患者对于与自身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有关内容的了解的优良率为97.29%,而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 =50.718,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9.81%,其中1 206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很满意;对照组中满意率为98.36%,其中74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很满意.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453,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中进行健康教育中应用护理程序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根据输液室的特点,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更新服务理念,开展微笑服务、爱心服务等活动改变工作作风,加强护士培训,落实查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评价显著上升(Z=2.566,P=0.010),满意率由去年同期的91%上升到97%,其中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由原来的62%上升到78%。患者对输液室护士的穿刺技术、输液滴数准确性、输液卡的填写、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提高7%。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地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预约输液新模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应用的效果。方法分别将2014年~2015年的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开展预约输液新模式并予分级分区管理,落实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新模式运行前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新模式运行后,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性,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的平均得分为运行前(4.28±0.69),运行后(4.37±0.67),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输液注意事项以及疾病知识方面的比例均较之前有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约输液新模式使社区门诊护理工作有序,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沟通,锻炼了护士的业务能力,责任制工作内容落到实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高,推动了社区输液室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门诊输液室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探讨如何在门诊输液室中开展健康教育。方法对2008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的恐惧心理明显减少,病人对护士的服务满意度达98%。结论护士在门诊输液室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加护患的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从而使护士在病人心目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秀花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25-125,122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输液室护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个声誉,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现就如何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及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向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1):1743-1745
2009年中国医疗用输液量总计约104亿瓶,全国13亿人口相当于每人输8瓶,而国际平均水平约每人2.5 ~3.3瓶,前者远高于后者[1].可见,静脉输液治疗在我国临床应用中占据了极其广泛的地位.作为一种基础护理操作技术,静脉输液具有给药迅速、起效快的优点[2],但是亦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不良后果[3].研究显示,对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合理到位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4],降低患者痛苦,节约医疗成本.门诊输液室承担着大部分的输液总量,在输液量大、给药时间长、药物种类复杂等情况下,如何针对门诊患者特点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确保门诊输液患者安全、舒适、连贯的完成输液过程,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5].由于门诊输液患者在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6],为探讨阶段性宣教对于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质量的影响,笔者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给予阶段性宣教干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检查实施绩效考核前后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不良行为发生情况、医疗护理缺陷情况、病陪人满意度及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对比实施前后上述情况的差异。结果绩效考核实施后工作人员不良行为发生情况、医疗护理缺陷情况、病陪人满意度及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等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社区自实施绩效考核一年多来,各项工作质量都较前有明显提高与改善,故绩效考核管理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和实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后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本院实施管理控制活动前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情况,记录两组发生术后不良事件的情况,总结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结果 观察组4例发生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98%.对照组14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1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医院管理缺陷等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进一步建立长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避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以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从而提高医院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保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部队医院从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入手,通过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注重做好服务环节管理、强化医疗行为监管、重视医保病案管理等措施做好医保服务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女在进行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临床原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2008年6月~2011年4月因药物流产术后继发不孕来本院妇产科诊治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来分析药物流产术对妇女产生继发不孕的原因以及临床进行预防和控制的相关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资料结果显示,本次所选择的这30例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患者中,原冈多由于宫腔粘连、输卵管粘连不通、盆腔炎性粘连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进行药物流产术后,需及时控制感染、阴道出血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药流药物规范使用、系统随诊的管理,加强个人卫生保健和预防的宣教,杜绝私自外购药流药物使用,减少不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长组织日常护理查房的管理意义,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护士长组织病区护理人员开展日常护理查房,解决护理对象的日常护理问题和病房管理问题。结果:解决临床护理诊断问题52例,解决病房管理问题135个,解决危重患者护理缺陷86例,解决护理操作不规范问题45例,解决护理健康教育不规范问题247个,避免护理缺陷和差错31例,解决患者陪护问题87例,解决患者饮食问题39例。科内护士3年来开展护理科研3项,撰写护理论文19篇。结论:护士长组织日常护理查房有利于解决临床护理的难点和疑点问题,督导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培养护士科学的工作思维和方法,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有利于体现护理的专业价值,实现护理人员按职称上岗,增强护理人员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及时解决患者的需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顾燕敏 《上海医药》2016,(12):25-27
目的:对上海某社区儿童保健门诊中出生于2011—2012年的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87名出生于2011—2012年已满3周岁儿童的保健体检卡,对其系统管理情况、迟检1个月以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1687名儿童中,按时、按频次体检者占7.59%;中途转出者占26.67%;迟检1个月以上者占65.74%。迟检总人次数为626人次,原因以家长忘记为主,占29.23%;其次为儿童暂居其他社区,占19.81%;因家长工作繁忙而迟检者占10.06%。结论:应加强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要性的宣教工作,医院应完善儿保体检及预防接种的预约制度,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医护人员责任心,政府也应加大对各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儿童保健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整理了JCI标准第四版对儿童特殊群体医疗服务的特别要求。除满足通用的与成人医疗服务要求外,在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患者和家属的权利、患者评估、患者服务、交流和信息管理、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设施管理与安全、药品管理与使用、麻醉与手术九个章节均有对儿童医疗服务的明确要求。管理者和医护人员需要熟悉这些信息,以利于增进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对社区慢性压疮患者实施管理监控及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方法以80例门诊换药室换药的晚期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门诊执行伤口换药常规处理,做好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常规换药处理及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监控及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成立伤口护理专项管理小组、制定严密的监控管理措施、预防进一步的压疮的发生、促进舒适及减轻疼痛、强化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纠正营养及水份的状况。结果管理监控及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家属对患者照护知识的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耿0.05)。结论管理监控及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社区慢性压疮患者的康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提高患者家属的照护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structured program of pharmaceutical care on changes in disease control, functional status, and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asthma. DESIG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Community and clinic pharmacies (14 intervention and 18 usual care pharmacies) in western Washington State. PATIENTS: Three hundred thirty children, aged 6 to 17 years, with asthma. INTERVENTION: Structured training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pharmacists to provide individualized asthma management services during patient-pharmacist encounters for up to 1 year following the patient's enrollment into the study.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change in pulmonary function as measured by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and spirometry.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changes in functional status and use of asthma-related health care service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ealth or health services use outcomes of study subjec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usual care group,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patients from the intervention group experienced improvements in pulmonary function, functional status, quality of life, asthma management, or satisfaction with care.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in use of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s, total or asthma-related medical care utilization, or total or asthma-related school days lost. CONCLUSION: This pharmaceutical care interventi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ealth or health services use outcom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asthma. The intervention may not have been powerful enough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pharmacists' behaviors and asthma patients' outcomes in community pharmacy settings, an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pharmacists' compliance with the study protocol was low due, in part, to patient- and practice-related obsta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