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剖宫产后再次妇科手术患者,依据初次剖宫产术式差异分为研究组(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对照Ⅰ组(采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Ⅱ组(采取新式剖宫产术),分析比较3组患者腹腔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情况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剖宫产及新式剖宫产相互对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可明显缩短再次妇产科手术时间,避免腹腔粘连严重,且不会对再次手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对临床推广具有较高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人数增加,剖宫产术对再次开腹手术无疑增加了难度和风险。本文比较有剖宫产史与无妇产科手术史全子宫切除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探讨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秀红  毛玲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4):1346-1347
目的:观察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对再次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对曾有腹部手术史而再次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3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同期无手术史患者130例作对照。结果:患者均顺利穿刺置入腹腔镜,其中有手术史组有盆腹腔粘连为46.6%,对照组盆腹腔粘连率为21.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开腹手术史并非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有剖宫产手术史者作为观察组,无剖宫产手术史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术中、术后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术后情况,发现其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粘连程度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拆线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形成,使再次妇科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5.
廖岩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80-3381
本研究探讨两种不同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对有新式剖宫产术史与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史而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开腹时间、粘连程度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娜 《河北医药》2012,34(22):3449-3450
目前,由于巨大儿的增多,孕检对高危妊娠的检出率提高,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逐年增多。尤其是新兴的新式剖宫产术,因其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瘢痕不明显,住院时间短,切口疼痛轻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是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和人们对疾病意识的提高,子宫肌瘤的检出率和手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首次新式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探讨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2年再次行剖宫产术50例患者,比较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对再次剖宫产的几点影响。结果新式剖宫产术式与传统剖宫产术式在再次剖宫产手术中对比,开腹时间长,出血量多,盆腔粘连程度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尽量控制剖宫产手术率,必要手术时应结合产科情况慎重选择剖宫产术式,并积极改良手术方法,尽量为再次手术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剖宫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51%)明显低于B组(92%);B组重度粘连的比率(74%)明显高于A组(2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难度增加,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少,降低了患者的费用,但术中应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彻底清洗腹腔及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同时,医师应做好产前宣教,提倡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防止新式剖宫产术后粘连并发症的改良术式。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既往曾行剖宫产术因产科指征或妇科疾病需再次进行剖宫产或妇科开腹手术的75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并回顾性分析,将初次剖宫产术式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者设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术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者再次开腹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腔粘连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面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通过缝合子宫反折腹膜、腹膜、腹直肌,有效减少了粘连,从而有利于再次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术式剖宫产后再次开腹手术时盆腹腔粘连情况。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医院剖宫产后需再次进行开腹手术的患者(8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4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剖宫产,而研究甲组是改良新式的剖宫产术,对患者的粘连情况、再次开腹手术时间进行总结。结果乙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 <0.05。乙组膀胱腹膜反折粘连的发生率大于甲组,差异不显著,P> 0.05。乙组大网膜同腹膜粘连的发生率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 <0.05。乙组粘连程度劣于甲组,差异显著,P <0.05。乙组开腹手术时间大于甲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中,改良新式的剖宫产术可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缩短再次开腹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黄艳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对本院产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33.51%上升至2010年的35.70%(P〈0.05);②剖宫产主要手术指征的变化,剖宫产构成比有显著升高的是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下降的有难产、妊娠并发(合并)症、社会因素等;变化不大的是巨大儿、胎位异常。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生保健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李冬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74-176
目的 分析本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行剖宫产34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率及剖官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5年剖宫产率呈渐升趋势,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持续居高不下。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降低剖宫产率,首先要从社会因素出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发生子宫瘢痕部位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术的时间、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发病距前次剖宫产妊娠时间2~25年;孕龄:早孕6例,中孕2例,晚孕1例。治疗方法:氨甲喋呤全身或局部化疗2例;宫腔镜病灶电切3例;吸宫术1例;开腹病灶切除1例;剖宫取胎术3例;子宫次全切除3例。结论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二维超声、宫腔镜检查、MRI、血β-HCG对CS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氨甲喋呤全身和局部用药后再行吸宫术有效,开腹行病灶局灶切除安全,病灶<5cm、局限在浅肌层宫腔镜电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3年来3 584例剖宫产指征的构成及合理性,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及原因,寻找控制剖宫产率的办法,旨在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本文对3 584例剖宫产的手术原因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3年来总剖宫产率49.06%,前8位指征依次为头盆不称、臀位、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巨大儿、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疤痕子宫.结论应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并发症,加强产科工作人员责任感,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利用社会舆论,宣传正确的分娩观.  相似文献   

15.
王娟 《中国医药科学》2014,(11):200-201,204
目的探讨13例剖宫术后瘢痕妊娠临床分析。方法采用B超检查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的方法或技术手段来分析13例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3例患者均有剖宫术史及停经后阴道流血史;诊断依据经阴道彩超提示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可能;8例行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清官保守治疗,4例子宫下段瘢痕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2例行经阴道,2例经腹部),1例外院清宫术后大出血,急诊行次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术后瘢痕妊娠早期运用B超检查能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能有效降低大出血的风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经阴道子宫下段瘢痕病灶切除+子宫修补术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血β-HCG下降快等优点,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对32例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给予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用芬太尼0.1 mg,阿曲库铵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快速诱导插管.胎儿娩出后追加芬太尼0.1 mg,静脉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液(丙泊酚:瑞芬太尼=200:1)15~20 mL/h,间断推注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5 min产妇的HR、SpO2、MAP;观察并记录诱导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新生儿1分钟,5分钟,10分钟时的Apgar评分.结果:母体在气管插管时HR、MA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无一例反流误吸,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有1例产妇因心脏病情危重转入ICU外,其余均平安返病房.1例胎儿娩出时间12分钟,1分钟Apgar评分为5分外,其余均≥8分,10分钟Apgar评分均≥9.5分.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在产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密切配合下,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母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逐年来剖官产率增高的因素,寻求降低剖官产率及加强孕期保健的最佳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925例剖官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计算各因素的构成比。结果:难产,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臀位依次居前5位。结论:未严格掌握好手术指征及无指征的剖宫产使剖官产率居高不下。降低剖宫产率,需要提高处理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能力,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等多方面努力;其次,需要加强孕产期保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降低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再孕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2例采用剖宫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群在年龄、孕周及体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方法均为剖宫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开腹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盆腔及腹壁粘连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人群术后情况研究主要包括术后发病、拆线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发生腹壁及盆腔粘连概率大,且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本院分娩的3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1892例,产妇分娩结束3d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产妇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产妇(P〈0.05);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产妇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剖宫产率越高(P〈0.05);胎儿窘迫(23.8%)、瘢痕子宫(16.4%)、头盆不称(15.0%)在剖宫产产妇中的比例较大。结论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孕期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指导,以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黄万秀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84-2285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剖宫产率与指征变化及健康教育.方法:对10年间4 308例剖宫产率与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1年与2010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阴道助产术逐年减少,2010年与2001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剖宫产指征变化中,胎儿因素为第一位,社会因素为第二位.结论:社会因素和胎儿因素是剖宫产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医患配合的条件下,采取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在一定程度下可使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