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考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用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B组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气腹后10 min(T4)、气管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 h内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T4时A组MAP低于B组(P<0.05),T2时A组HR低于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睁眼时间延长(P<0.05),术中高血压及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6 h内曲马多使用率减少(P<0.05),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中应激反应,苏醒期镇痛效果良好,不影响麻醉恢复,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妇科宫腔镜检查患者80例,随机分为R和F组,每组各40例,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维持麻醉,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观察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MAP、HR、SpO2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同组内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P在F组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是确切、安全的,具有镇痛效果好、可控性强、起效迅速、苏醒快而完全,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只要加强术中呼吸管理,不失为行宫腔镜检查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7年胸外科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均21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相关时间、术后30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F组麻醉术中循环较稳定,苏醒与R组无差异,术后30minVAS评分R组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比瑞芬太尼更优越、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期质量。方法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七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SR组,n=30)和异氟烷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IR组,n=30),术中监测BIS并通过调整吸入药的浓度维持其波动于40~50,比较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毕麻醉恢复情况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两组术中不同时点SBP、DBP、HR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SBP、DBP均较T0时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值变化趋势相同,在T1、T2时点两组患者BIS值低于基础值,P<0.05。S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IR组,P<0.05。两组发生躁动的患者例数、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无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确切,苏醒平稳,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I-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R)组及芬太尼(F)组,R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较小,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可更安全有效地用于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中芬太尼对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Ⅰ组)和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组(Ⅱ组)各30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mg/kg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3~5ng/ml)或芬太尼2~3μg/kg。两组插管成功后,以吸入N2O~O2(N2O∶O2=3∶2)、0.8MAC异氟醚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3ng/ml)维持麻醉。观察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气腹后(T3)、术毕拔管后(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术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即刻、拔管10、20、30min伤口疼痛情况,术后随访不良反应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MAP均在诱导后下降,心率亦减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不明显,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Ⅰ组MAP、HR明显高于Ⅱ组。两组患者术毕恢复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Ⅰ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情况相比,Ⅰ组躁动明显高于Ⅱ组。结论:芬太尼诱导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而且能减轻单纯瑞芬太尼麻醉造成的术后急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靶控输注浓度瑞芬太尼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R1、R2、R3三组,每组10例,三组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6、8ng/mL,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术中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分别在降压前(t0)、降压后10min(t1)、降压后40min(t2)及术毕(t3)4个时点的血压、心率、桡动脉血血气分析评估降压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在t1时点R2组和R3组HR和MAP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R1组在t2时点时才出现显著下降(P<0.05);R1组和R3组的t2时点与t1时点比较HR和MAP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R2组两时点HR和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R3组中t1、t2与术前t0比较,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乳酸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内镜手术中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控制性降压是有效的,维持靶浓度在6ng/mL,降压作用平稳明显,不会因造成组织灌注过低导致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9.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小儿眼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和维持,与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诱导、吸入药物维持,证明瑞芬太尼在小儿眼斜视矫正术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2~14岁择期行小儿斜视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单次静注诱导(F)组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诱导和维持(R)组,F组诱导时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以吸入氧化亚氮和异氟烷维持麻醉,R组诱导时设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 ng·mL~(-1),以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 ng·mL~(-1)持续静脉输注和吸入氧化亚氮维持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时间及各时间点的血压(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入室、入睡、插管、插管后3 min及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拔管和拔管后3 min。观察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诱导量,术后呕吐、躁动和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和呼吸恢复时间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HR在插管后3 min和手术开始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R组的HR显著低于F组的HR;两组平均动脉压(MAP)插管时和插管后3 min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R组的MAP显著低于F组的MAP。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呕吐、躁动及疼痛)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复合丙泊酚和肌肉松弛剂行麻醉诱导,持续血浆靶控输注复合氧化亚氮吸入维持麻醉,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眼斜视矫正术的麻醉,并具有起效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特点,与芬太尼比较,术后并发症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I-Ⅱ级无合并症,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R)组和静吸复合麻醉(C)组,每组各30例。R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C组用异丙酚-芬太尼诱导,七氟醚吸入和异丙酚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结果:R麻醉中循环波动小,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较C组快。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于声带息肉手术麻醉,能有效预防麻醉诱导刺激和手术操作应激反应,循环波动小;术野稳定,便于手术操作;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短,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应用在EST取石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EST取石的患者随机分入A、B二组,A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这二组患者在麻醉中各时间段(诱导前后,术中、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用药量、不良反应(躁动、呛咳)、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在基本相同的BIS下,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平均动脉压B组高于A组;术中用药量A组多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A组、B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量的同时能有效维持EST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是EST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维持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70岁以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使用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B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值(BIS)值。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改良OAA/S评级及Steward苏醒评分并观察记录苏醒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BIS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时间点A组患者的HR、MAP明显低于B组,且相邻两个时间点A组患者HR、MAP变化幅度小于B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改良OAA/S评级、Steward苏醒评分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胆囊切除术时采用右美托咪定取代丙泊酚作为麻醉镇静剂,对患者术中麻醉维持时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胸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1例,三组麻醉诱导时分别应用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4μg/L、6μg/L、8μg/L,比较三组各时间段的MAP、SBP及HR、手术情况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及血浆肾上腺素。结果 A组在T2、T4以及T5时的血压水平及HR水平均显著升高,而B组和C组的心率及血压升高抑制效果好, C组T1时MAP、SBP及HR均显著降低;A组在T2时EN及E水平均显著升高, B、C组显著低于A组;T3时三组的HR、血压、NE以及E水平均较T0时显著升高。结论在老年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6μg/L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能够有效减轻患手术应激反应,确保手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5年3月来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观察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5.24±2.03)min和(10.56±3.5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83±2.34)min和(14.21±4.1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手术期间均有所上升,但对照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肿瘤患者手术麻醉中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改善七氟醚诱导用于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靶控输注1 ng/mL瑞芬太尼,单纯吸入组(Ⅱ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七氟醚吸入诱导,气体监测仪监测出呼吸末七氟醚达2.5 MAC,稳定3 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2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MAP、HR和SpO2。结果Ⅰ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显著短于Ⅱ组,Ⅰ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达2.5 MAC时间较Ⅱ组延长(P<0.05)。Ⅰ组插管条件评分优于Ⅱ组(P<0.05)。Ⅰ组诱导后MAP和HR显著下降。Ⅱ组诱导后MAP下降,插管后1 min,MAP、HR较基础值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1 ng/mL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吸入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无肌松药条件下,可达到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右旋美托嘧啶(Dex)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影响。方法将23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输注丙泊酚和静脉泵注射雷米芬太尼,研究组给予静脉泵注生理盐水与Dex稀释药物,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2组不同麻醉时刻BIS、AAI、MAP及HR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维持麻醉过程中,BIS和AAI值均逐步下降,使用右旋美托嘧啶20min后BIS值显著低于给药前,而AAI值变化不显著;(2)MAP:研究组中与t0时刻相比,t1、t2时刻MAP明显升高(P<0.05),t1、t2时刻MAP高于对照组,t3时刻低于对照组(P<0.05)。(3)HR:研究组中与t0时刻相比,t2、t3时刻HR明显升高(P<0.05);t2、t3时刻HR低于对照组(P<0.05);t0时刻检测显示,AST、ALT、ALB、TP和TBiL等生化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刻研究组AST、ALT、ALB、TP和TBiL与t0时刻相比均降低,且均低于同时刻对照组水平(P<0.05),对照组AST、TBiL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期间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嘧啶有助于患者降低BIS而保持AAI不发生明显变化,且麻醉20min维持MAP和HR在正常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另辅助术区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观察并记录HR、MAP、RR、SpO_2、PETCO_2、术中肢体躁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完成操作,切皮后(T_4)、颅骨钻孔时(T_5)R组的MAP低于D组(P<0.05),T_3(局麻时)~T_5HR高于D组(P<0.05),T_2~T_5时RR低于D组(P<0.05),T_3~T_5时SpO_2和PETCO_2高于D组。R组肢体躁动次数少于D组(P<0.05),呼吸抑制次数多于D组(P<0.05),两组呼吸道梗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和反流误吸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右美托咪定均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手术。前者镇痛效果更可靠,苏醒更快;后者呼吸系统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严俨  曹辉 《安徽医药》2013,17(1):126-127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异氟醚在老年患者全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上腹部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P组)和瑞太尼复合异氟醚组(RI组)。比较2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反应、血液动力学、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RP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相对平稳,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气管插管反应、术后不良反应小于RI组。结论 TCI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及时调节和维持有效麻醉深度,更适合老年患者全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Closed-loop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CL-TCI)技术在中老年患者手术中抑制气管插管与拔管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拟行开腹胃肠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55~70岁,男22例,女18例。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开环组(O组)和闭环组(C组),每组20例。O组采用常规TCI技术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丙泊酚初始浓度设为3μg/mL,C组采用CL-TCI技术,以BIS值45±5为反馈指标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进行反馈控制。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MAP、HR、诱导时间(诱导开始到BIS值达到45±5)、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前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诱导后BIS值达到45±5时,MAP和HR均显著下降(P<0.05)。C组在插管和拔管后即刻以及之后3 min的MAP和HR稳定性比较中均好于O组(P<0.05)。C组在诱导期和整个手术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O组(P<0.05),但诱导时间长于O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患者开腹手术中,丙泊酚CL-TCI在气管插管和拔管期间循环功能稳定方面优于常规TCI,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