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应兰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19-220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自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之间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住院小儿患者200例,对以上患儿进行采集样本检验,主要是从咽喉壁进行脱落细胞的采集,再对其采集的样本采用MP-DNA进行检验,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抽血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验。结果一般年龄越小,感染的几率就越大,同时在气候比较湿冷的时候患病的概率也大,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的变现形式是多样的,又难直接检出病原,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是漏诊的发生。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之一,其发病率在婴幼儿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还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4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2例,结合临床、胸部X线片、血肺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47例小儿MP感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且易并发多器官损害,易合并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结论:临床有呼吸道感染时,当合并脑、心、肝等脏器受累表现者应想到MP感染可能。确诊MP感染后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姚秀俊  宋嘉  高燕 《上海医药》2007,28(3):135-13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6例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286例MP感染中,均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支原体肺炎200例(69.9%),肺外感染106例(37.1%),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淋巴结均可受累。结论: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伴随多系统损害。早期诊断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抗MP-IgM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124例,对临床检验资料进行总结和主要分析,应用尿常规、血常规、血气分析、被动凝集试验(以下将重点阐述)、血生化以及对患儿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临床检验。结果 124例患儿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的检验结果都不同程度的呈现上升的趋势。被动凝集试验阳性检出率为38.71%;肝功能检查及心肌酶谱都呈上升趋势,对尿常规的检查可存在潜血及尿蛋白,痰支原体检查呈阳性19.35%;结论进行准确的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检查及对其进行综合性分析,可有效的提高患儿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及进行早期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延误患儿最佳治疗时间,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川检验结果。方法对我院几年来收治的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患儿的被动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39.2%的检出率;患儿的肝功能和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同时,对患儿进行痰支原体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有20.1%的患儿呈阳性反应。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早的对患儿进行支原体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减少支原体感染的误诊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法治疗,试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有效率为73.68%,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患者的肺部体征、咳嗽、发热以及气促等缓解情况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3例(26.5%),急性支气管炎21例(42.9%),支气管肺炎15例(30.6%)。阿奇霉素单独治疗组24例痊愈22例,2例好转,治愈率为91.7%;红霉素滴注+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组25例痊愈21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84%。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在我院平均治疗13.8d,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大,应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疗程短,可作为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19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19例患儿中,有发热现象的患儿为发热97例,全部均有咳嗽。有22例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采用为金标法对血清MP-IgM进行监测,阳性率达到78.7%。对于所有119例患儿全部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没有发现肝肾损害现象。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发重症肺炎,早发现、早诊断有利于疾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学龄儿童。采用金标法对血清MP-IgM进行监测的阳性率较高,可据此进行早期诊断。在治疗方面,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收治的12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分析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血生化以及冷凝集试验等检验结果。结果多数患儿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正常或升高,血沉、C-反应蛋白检验无明显的特异性,部分患儿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出现心肌酶的异常;痰培养结果显示多为复合性感染。结论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诊断中应综合考虑检验结果,提高诊断的确诊率,降低误诊率,使得患儿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19例MP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MPP常见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喘息在婴幼儿更多见,X线检查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多在正常范围,单核细胞绝对值可正常或升高,部分患儿出现心肌损害.结论 不同年龄段MPP临床表现不一,婴幼儿病情较重,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X线检查改变明显,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 本组患儿多为支原体肺炎(65例),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表现下肺多于上肺,右肺多于左肺,婴幼儿主要为斑片状模糊影,年长儿则表现为节段或大叶实变及大片状阴影;且婴幼儿较年长儿更多伴有肺外脏器受损表现.早期规范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疾病的转归有重要意义,同时有肺外合并症者,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论 应加深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合理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进一步认识,以便有效地提高儿科医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昆明地区确诊为呼吸道感染的953例患儿取静脉血,用被动凝集法检测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95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检出率为18.8%;其中0~4岁年龄组患儿MP-IgM阳性检出率为13.6%,5~7岁年龄组为26.8%,8~13岁年龄组为37.3%。8~13岁年龄组患儿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为27.5%,4~6月为15.9%,7~9月为13.7%,10~12月为17.7%,1~3月MP-IgM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结论 MP为昆明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冬春季是MP感染的高发季节,学龄期儿童更易感染MP。  相似文献   

14.
孙诗炜  赵长江  宋锦萍  唐雪骁 《安徽医药》2016,37(11):1374-1378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江阴市中医院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儿童应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年份的MP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年共检出MP阳性患儿4 246例,检出率为28.1%。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4.7%,女性检出率为33.7%。女性MP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9,P<0.01)。各年龄组MP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5岁组MP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0.49,P<0.01)。8年MP年度检出率分别为25.1%、32.6%、39%、41%、19.1%、7.5%、27.6%和31.3%,各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8,P<0.01),2009年、2010年检出率高于其他年份,而2011年、2012年检出率低于其他年份(P<0.05)。8年间MP四季总检出率分别为春季25.3%、夏季33.7%、秋季33.1%、冬季20.8%,夏、秋季检出率较高,与春、冬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1,P<0.01)。结论 MP是引起江阴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年龄越大MP检出率越高,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江阴地区MP感染的流行以4年为1个周期,流行间隔期为2年,流行季节以夏秋季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肺炎支原体(MP)引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2月的46例MP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采集咽拭子进行培养,同时以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咽拭子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为(7.21±1.69)d,多数患儿有咳嗽现象,MP阳性率为100%;而对照组健康儿童MP阳性率为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小于1岁的患儿MP阳性率为15.2%,显著低于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儿(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年龄段儿童(P〈0.05)。结论MP引发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的儿童,且MP培养可帮助确诊.对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素芹  汤贯君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30-132,13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6%,干预组为9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FVC、FEV1、PEFR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率为82.6%,干预组为95.7%,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内科较为常见,临床护理时需综合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艳 《淮海医药》2014,(6):552-55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普通肺炎患儿45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阵发性咳嗽,热程1-7 d。实验室检查CKMB增加,影像学检查小斑点状模糊影;观察组年龄、季节、居住环境、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季节、流行接触史、低补体状态、抗生素应用时间是造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在秋冬季节出现持续高热、阵发性咳嗽、免疫力低下,且有支原体流行期接触史,可高度怀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应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密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63-6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皮肤损害的特点。方法感染患儿506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5种病原体联检。观察血清MP-IgM阳性伴皮肤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06例MP-IgM阳性患儿中,86例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伴皮肤损害,其中表现荨麻疹样皮疹36例,红斑或斑丘疹20例,猩红热样皮疹13例,紫癜样皮疹8例,麻疹样皮疹6例,水疱疹3例。阿奇霉紊针静脉滴注3~5d,之后换用罗红霉素口服2~3周,皮疹均在数小时至14d内消失,预后好。结论 MP感染不仅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也可致皮肤损害,呼吸道感染并有皮肤损害的病例,要考虑到MP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