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鼾症患儿术中麻醉采用不同气管导管内径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鼾症患儿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选取31例,对照组气管导管内径为3.5 mm,观察组气管导管内径为4.0 mm。观察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肺通气功能。结果 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顺应值(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水平显著更低,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一秒率(FEV1%)]水平显著更高(P<0.05)。结论 采用内径内4.0 mm的气管导管对鼾症患儿进行麻醉,可一次性成功插管,且对患儿的肺通气功能影响较小,可保障患儿安心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小儿先天性肺囊肿手术时健侧肺插入小一号的单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及肺隔离术,取得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3~2005年我院胸外科共收治小儿先天性肺囊肿合并感染患儿4例,年龄5~8岁,体重15~24 kg。其中2例病人术前合并肺囊肿感染,体温最高达39℃,术前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单肺通气(OLV)主要通过双腔管或支气管阻塞管技术来实现。双腔管的外径粗而有效管腔小,对位困难、气道压力高,可供选择的型号较少[1]。支气管阻塞管价格昂贵,术中导管易移位[2]。Foley管是用于体腔引流的一种导管,临床没有使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进行肺隔离的报道。本研究拟评价OLV时应用Foley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气道管理的效果,为OLV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管导管改制口咽通气道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一次性口咽通气道的缺点 ,我科用气管导管改制成口咽通气道。经临床应用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制作方法 取ID 8 0mm或 8 5mm的普通气管导管一根 (图 1 ) ,按以下步骤制作 :(1 )在A处横断 ;(2 )分别沿气囊充气道两侧剪至B(注意保护气囊充气道 ) ;(3)在B处将AB段剪掉制成口咽通气道 (图 2 )。图 1图 2   使用方法 患者仰卧 ,以左手轻推头部使头后仰 ,将改制的口咽通气道沿舌背和硬、软腭之间缓慢插入 ,深度约为1 0~ 1 4cm ,避免过深 ,然后把气囊充满气 ,一般为 1 5ml,最后放入牙垫 ,用胶布固定。结果口咽通气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术中气管导管移位的特点,探讨气腹及不同体位对气管导管移位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B组),气腹压力均为13mm Hg。于气管插管后(T1)、气腹平卧位(T2)、气腹调节体位后(A组:头低足高30°,B组:头高足低30°)(T3)、术中即气腹调节体位后30min(T4)、气腹结束后体位复原前(T5)、气腹结束后平卧位(T6)测量患者气管长度(Lac)、隆突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ab)、声门至气管导管末端距离(Lbc)等,记录各时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两组Lac和Lab明显缩短(P0.05),T5、T6时恢复至T1水平;相同时点两组Lac、Lab和L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两组Pc明显增高(P0.05)。B组有2例气管导管扭曲打折;气管导管误入右侧支气管8例,其中A组5例,B组3例。结论气腹可导致气管导管向隆突方向移位,严重时可进入一侧支气管,但体位变化未引起气管导管显著移位;气管导管移位受套囊的阻挡,有致气管导管扭曲打折可能。  相似文献   

7.
喉通气导管(LT)及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是两种较新型的快速建立气道装置[1]。为探讨LT及ETC用于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快速建立气道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此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即根据插管困难分级为Ⅲ级以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导管两种不同拔除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腹膜透析导管拔除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常规拔管组24例和pull组2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导管类型、导管使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手术器械、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止疼药物应用情况、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pull组与常规拔管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17.8±2.5)min vs.(68.3±11.9)min,t=-15.923,P<0.001]、住院时间较短[(6.4±0.9)d vs.(10.7±3.1)d,t=-6.608,P<0.001)、住院费用较少[(1950.8±529.8)元vs.(2974.2±1267.9)元,t=-3.679,P=0.001]、术后疼痛程度更轻[(4.00±0.78)分vs.(1.26±0.59)分,P<0.001];②pull组随访3~15个月,术中出现导管断裂3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与常规拔管术相比,pull方法是安全、实用和微创的。推荐对置管时间<5年者常规使用pull技术,≥5年者也可以视情况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型号的方法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300例使用DLT行单肺通气的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A组),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选择型号;气管内径值组(B组),根据螺旋CT测量患者的气管内径值选择合适型号,每组15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疾病种类、使用DLT型号、合适度评价指标、肺萎陷质量、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DLT型号较大,导管的适合度和肺萎陷质量明显升高,术后24h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根据螺旋CT测量气管内径值能较准确选择合适的DLT型号。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12例静脉复合全麻手术病人,采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行 HFJV。观察套囊充气前、充气15min、30min 时及套囊放气15min 与30min 后的血气变化,并以充气前血气结果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固定驱动压、通气频率及喷气针进入气管导管内深度条件下,导管套囊充气15min 后,PaO_2即升高,充气30min 后,PaO_2升高明显,而 PaCO_2则轻度下降,但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变化之机理,作者推测可能与导管套囊充气后,HFJV 造成低水平的 PEEP 有关。  相似文献   

11.
<正>单肺通气(OLV)是胸外科手术常采取的通气方法。在胸腔镜手术中,将支气管封堵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外,既可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目前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儿胸腔镜纵隔、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等手术。同时亦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维持单肺通气,还要保障足够的通气和氧合,以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1 病例简介患儿,男,7.0个月,体质量11.9 kg。足月、顺产,  相似文献   

12.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ETC)是一种双腔、双囊导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和困难气管插管时能迅速有效地开放气道。ETC用于临床麻醉处理困难气道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国内罕有报道。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将ETC用于临床麻醉困难气道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恩纳对小儿气管导管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全麻患者苏醒过程中对气管导管的不能耐受仍是一个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儿全麻患者。本研究拟观察恩纳用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患者苏醒期异氟醚清醒MAC(MAC-awake)以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全麻技术在麻醉科广泛使用,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拔除气管导管前需常规充分吸引气管内、口腔、咽腔内分泌物,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但积聚在气管导管套囊上端与声门口之间的分泌物常不易完全吸引干净,气管导管拔除后残留在此腔隙内分泌物可能流入气管内诱发呛咳、误吸.传统的方法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边吸引边拔管,但此方法会诱发术后低氧血症及肺不张可能.有专家建议将气管导管外气囊压力指示囊剪去,保留气管导管套囊内残留的一些气体,在拔除气管导管时通过气管导管套囊将导管套囊上端可能残留的分泌物带出气管.此方法可能出现套囊内残气无法排出或排出不畅,未完全放气的套囊卡于声门口引起拔管困难.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单肺通气(OLV),以前我科常用技术是行双腔气管插管。小儿需OLV时可置支气管导管或采用支气管堵塞气囊法[1]。近期我们将一次性封堵式气管支气管导管应用于胸科需行OLV手术的麻醉,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Ⅰ~Ⅲ级择期胸科手术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0~70岁,体重44~70kg,手术种类,食管癌三切口手术10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活检术、胸壁粘连松解切除术、清除胸腔积血积液术各2例。手术时间1.5~6(3.25±1.75)h,麻醉时间2.1~7(4.48±1.98)h。麻醉方法阿托品0.5mg或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1mg术前30m…  相似文献   

16.
气管支气管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7.
防滑脱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2):864-864
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麻醉科、ICU、急诊室及其他临床科室,留管期间的管理极为重要。为防止留管期间气管导管的意外滑脱,我们设计生产了一次性防滑脱气管导管(专利号ZL.02219372.3),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胸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拔管期间,由于麻醉减浅,双腔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呛咳、血压升高、心动过缓、躁动等。为减轻这类不良反应,应用喉麻管在插管前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临床常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技术要求高,管径粗大,只能经口,很难适应困难气管插管和小儿支气管手术的麻醉;Univent T有患侧不能及时吸引的不足。我科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制作简易气管支气管导管,成功单肺通气21例,现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颌骨骨折两种整复进路对面容影响的临床观察张令达陈铸石颜雨春后军以往对颌骨骨折的整复,大多采用口外进路的方法。该进路操作便利,但存在诸多损害外貌的缺点。近两年来,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利用新型的截骨器械与固定材料试行口内进路的手术方法,在避免外貌受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