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鲍秋媛  刘芳 《现代护理》2006,12(17):1599-1600
肠道内营养自1858年Busch首次报道以来,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才产生肠内饮食配方并应用于临床,到8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肠黏膜具有屏障功能,它的功能失去将导致肠道内细菌移位[1]。90年代以来,强调早期胃肠内营养[2]。近年来,由于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不足和人们对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优点的认识,早期EN作为治疗严重创伤的一种重要手段逐渐受到重视[3],肠内营养支持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基本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4],尤其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合并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包括肠内营养的时间、营养剂的配比和种类、添加剂的应用及肠内营养管饲途径等.认为护士进一步就颅脑损伤的特点探讨一种更为适宜的喂养方法,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成效,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达到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邵蕊 《现代护理》2008,14(3):329-330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如果获得有效及时的救治,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低致残率[1]。因此,救治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力求最佳预后,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功能恢复。STBI患者常出现蛋白质-热量性营养不良、高分解代谢导致骨骼肌萎缩、内脏和循环中蛋白质减少,引起分解代谢的全身效应[2],很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以及系统性的心肺、肠道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营养不良增加了STBI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寻求合理  相似文献   

5.
重症颅脑损伤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病人的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异常,肠道缺血性损害严重影响肠蠕动及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代谢。肠内营养对于胃肠道一般无器质性病变,胃肠功能完整或有部分胃肠道功能的病人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一项重要措施。笔者就早期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病人的作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偏高,胃肠内营养(EN)在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性方面备受关注。作者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 ̄2003年5月对收住42例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2 ̄78岁;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1例,脑挫裂伤5例;GCS评分3 ̄5分18例,6 ̄8分24例。1.2营养选择选用国产“瑞素”肠内营养乳剂,500mL/瓶。1.3胃管选择选用聚氨酯(PV)胃管12 ̄14号,因其质地软,管径细,刺激小,病人感觉舒服。1.4营养支…  相似文献   

7.
介绍重型颅脑损伤患肠内营养的多种选择途径,肠内营养液的储存,供给装置及供给方式,开始时机及营养状态的监测评估。在护理方面应注意:遵循阶段化营养护理;患抵抗力低下易引起肠内感染;营养液的浓度、容量、速度和温度要适当;心理护理;预防和处理机械性并发症、胃肠性并发症和代谢性并发症等三类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8.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营养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14 d后干预组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即刻肠内营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围术期营养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0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术后即刻肠内正常食物和新鲜果蔬,对照组1周后方采取肠内营养或采取肠外营养。比较意识变化,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果 治疗1月后,治疗组有效18例,无效12例;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21例。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即刻肠内正常食物营养(TEN),有助于降低高代谢,降低感染率,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病情恢复,其降低病死率的效果.优于非即刻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何爱娣 《临床医学》2005,25(7):66-67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情况下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单纯颅脑损伤,GLASGOW评分8~10分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10例及肠外营养组8例,进行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氮平衡、营养指标肠内营养组优于肠外营养组,其住ICU时间及患者耐受均为肠内营养组占优势。结论对于单纯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格拉斯哥评分8~10分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且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分别在伤后24~48h及3~5d行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出现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简单,并发症少,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6年5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50例。A组患者应用早期的气管切开与早期的肠内营养进行支持治疗,B组患者行单纯的气管切开,C组患者行单纯的肠内营养,D组患者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4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其血清的K+与Na+以及白蛋白等各项指标,对比PaO2与PaCO2以及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A组经治疗后,其好转率远高于其他组;其中A、B两组的PaO2与PaCO2以及肺部感染率较C、D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A、C两组的血清K+与Na+以及白蛋白和消化道的出血率较B、D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病人机体能量代谢增高,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糖、脂肪代谢紊乱,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急性营养不良,免疫低下,不利于病人神经系统功能修复和预后.及时、有效、安全地补充营养物质显得尤为重要.现从肠内营养配方、途径和给予时间3个方面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许敏迪 《天津护理》2004,12(4):190-190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47%,出血后死亡率可达50%。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传统的方法是先行全胃肠外营养(以下简称TPN),1周后逐渐过度到肠内营养。我科将收治的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24~48h实施肠内营养,并每天进行胃液和大便的潜血情况监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先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渐过渡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营养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14d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14d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几乎都会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近年来,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已成为共识。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治疗效果。作者曾对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其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入院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A组其营养指标、中晚期并发症及预后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营养状态,减少中晚期的并发症,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在5分以上],入院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经鼻管或胃管施行肠内营养(EN),观察EN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结果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较EN前升高,(P<0.01,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使用肠内输注泵持续输注营养剂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护理,认为新方法可弥补传统注射方式的不足,提高输注过程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配营养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自配营养液组54例,商品营养液组52例和普通流质组46例.除肠内营养物不同外,其他治疗措施及静脉营养物保持一致,比较各组患者近、远期营养状况,临床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自配营养液组与商品营养液组在患者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及临床预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流质组比较,自配营养液组在改善临床预后及营养状态上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配营养液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能显著提高患者抗应激能力,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