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儿骶管阻滞时用0.375%罗哌卡因和用0.375%布比卡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相比,安全范围较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副反应均较弱。罗哌卡因阻滞感觉神经敏感度较高,而且较少发生运动阻滞。因此给患儿使用罗哌卡因阻滞,术后恢复就比较迅速。 作者选择60例ASAⅠ级,3~6岁行下腹部手术(睾丸固定)的患儿。不用术前药,静注异丙酚3mg/kg、1%利多卡因0.5mg/kg,和阿芬太尼30μg/kg诱导,静注琥珀胆碱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用于非住院手术病人腰麻的可行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拟评价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腰麻用于非住院手术病入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与目前临床常用的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比较。 资料和方法 选择行非住院下肢手术病人44例,年龄19~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溶液(GS)1ml和布比卡因组:0.75%布比卡因2ml+10%GS1ml,每组2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上肢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分别以0.75%罗哌卡因、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采用肌间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注入量20ml。分别记录病人感觉阻滞和运用阻滞的起效时间,峰值时间(达到完全阻滞可以开始手术的时间),追加阻滞药物的比率,术中病人对阿片类药物的需要,病人的满意程度等指标。对比各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比较在注射10、15、20 min后达到完全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比率较高(P<0.01)。罗哌卡因组的平均峰值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R50=16.3±3.16min,R75=14.6±3.33min,B=22.4±4.17 min,P<0.05)。根据病人术中对阿片类药的需要和全部病人的满意程度,认为罗哌卡因有较高的麻醉质量(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出现了较布比卡因平均峰值时间短、阻滞完善的优越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该使用0.5%的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4.
钙通道阻断剂有抗伤害作用,并增强吗啡的镇痛效果。作者为了探索硬膜外注用维拉帕米(异博定)增强术后硬膜外注布比卡因的镇痛效果,特选择年龄<70岁经腹子宫切除病人100例(ASA Ⅰ~Ⅱ级),不用术前药,经L_(3~4)或L_(4~5)置入硬膜外导管。静注硫喷妥钠-利多卡因-潘库溴铵-琥珀胆碱后插气管导管,吸异氟醚和50%N_2O:50%O_2以及静注潘库溴铵维持麻醉。术毕用胃长宁和吡啶斯的明拮抗残余的肌松作用。 第1组于手术切皮前15min硬膜外注入0.5%布比卡因10ml,切皮后30min注入生理盐水10ml。第2组以与第1组相反的顺序注药。第3组切皮前15min注入0.5%布比卡因10ml加维拉帕米5mg,切皮后  相似文献   

5.
快速静注利多卡因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选择10例体质良好择期做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病人,重点观察快速静注利多卡因对呼吸的影响。麻醉前60分钟肌注羟嗪1mg/kg,阿托品0.5mg/kg。先在腰3~4作硬膜外穿刺置管后注入2%利多卡因10~12ml,麻醉范围为胸10~骶2。然后静注硫喷妥钠4mg/kg,琥珀胆碱1mg/kg插入气管导管,吸入4%O_2-60%N_2O-0.5%氟烷维持麻醉,平稳后静注利多卡因1mg/kg,过20~30分钟再注2mg/kg,同时用红外线流量计连续记录呼吸进行观察。静注利多卡因后无中枢神经中毒症状也无循环抑制。手术顺利,及时苏醒经过平稳。快速静注利多卡因1mg/kg和2mg/kg后,30秒内即出现呼吸抑制,在25秒左右最明显,以后逐渐  相似文献   

6.
术后镇痛致锥体外系反应二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例1.女,31岁,50kg。无神经精神病史,ASAⅠ级。因左卵巢囊肿扭转入院。麻醉前常规用药。硬膜外用药为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15ml。术中给以咪唑安定8mg静注,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术中病人平稳。术后接镇痛泵行硬膜外镇痛,PCA配方:吗啡7mg、氟哌利多5mg、布比卡因15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持续量是2mg/h,bolus 0.5ml/15min。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于术后28h患者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218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性别不限.随机分为2组,R组(n=110)蛛网膜下腔注射5 ms/ml罗哌卡因3.5 ml;B组(n=108)蛛网膜下腔注射5 mg/ml布比卡因2.5 ml.采用改良的Bromage评分法评估非术侧下肢的运动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采用针刺法评估感觉阻滞效果,记录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评估术中麻醉质量与肌松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缩短(P<0.05或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均较好,麻醉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肌松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术中麻醉质量及肌松效果良好,且其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其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作者给8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胸膜间注入0.5%丁哌卡因20ml加肾上腺素(5mg/L),间隔6~8h分两次注入,每次10ml。然后按计划采血,测定丁哌卡因血药浓度。结果:平均稳态峰值是2.3mg/L(1.2~3.1mg/L)。8例病人中有3例血浆丁哌卡因峰值稍大于3.0mg/L。稳态血药浓度出现在给药后的24h内。平均蓄积比值(meanaccumulation ratio)是1.6(0.99~0.249)。平均血浆清除率是0.16±0.07L·kg~(-1)·h~(-1);半衰期是5.8±2.3h。单次推一个剂量组的血浆清除率:0.17±0.04L·kg~(-1)·h~(-1);半衰期:6.9±2.3h,对比之下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作者选择6例小儿,年龄7.25±0.75岁,体重23.3±2.3kg择期行睾丸固定术。用布比卡因作骶麻后观察血药浓度的变化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6例小儿均无心、肝、肾疾患,术前禁食6小时,不用术前药。先吸AN_2O—O_2(70%:30%)和1%氟烷。当眼睑反射消失后,用22G针穿刺骶管腔,以1ml/秒均速注入0.25%布比卡因2.5mg/kg(总量58.3±5.7mg)。按计划定时采静脉血标本备查。布比卡因骶麻后患儿的心率和血压无明显改变。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19.7~38.4分  相似文献   

10.
120例行择期剖腹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产妇入室后,预输林格氏液1000ml,于坐位下行脊麻操作,见脑脊液后,注入0.5%丁哌卡因重比重液3ml(15mg),随即再注入含0(Ⅰ组)、0.25μg/kg(Ⅱ组)、0.5μ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产科麻醉的效果,及在母体中血药浓度的变化及经胎盘转运的情况。方法18例择期行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0.75%罗哌卡因(R组)或0.5%布比卡因(B组)行硬外阻滞。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血压的变化、新生儿脐静脉血气和Apgar、NACS评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母体和胎儿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 两组产归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问和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低血压的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和Apgar、NACS评分都无显著差别。R组和B组母体血浆药物浓度在15~30min内达高峰,分别为(613±90)ng/ml和(512±63)ng/ml,脐静脉/母体静脉血药浓度比(UV/MV)分别为0.42=0.12和0.48±0.15。结论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手术时,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两药经胎盘的转运比率相似;母体和胎儿血浆药物浓度远低于可致毒性反应的浓度,且罗哌卡因的安全范围大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12月至1985年1月应用国产布比卡因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腹、下肢手术104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7~60岁。腰麻穿刺按常规,药物配制为0.5%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1ml,不加肾上腺素。剂量成人10~15ml,儿童0.2-0.3mg/kg或0.5~0.8mg/岁,老年人酌减。麻醉效果满意者96例,欠佳者4例。有4例平面偏高,3例达T_3,1例达T_2。注药后1~2分起效,6~10分钟平面初步固定,最长15~20分钟固定。维持时间平均165分(120-210分),术后镇痛时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给26例择期剖腹产妇女,用0.75%丁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NS组(n=9)手术结束当时,15分钟和30分钟后分别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15ml,RL液组(n=8)分别在上述时间硬膜外注林格氏液三次,每次15ml;对照组(n=9)不注任何液体作对比。三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次数相仿。丁哌卡因(0.75%)的剂量、起效时间、麻醉平面以及切口时的运动和感觉阻滞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和手术完毕时的运动和感觉阻滞状态也无差别。三组感觉恢复两神经节段,对照组58±29mim;RL组54±17min;NS组47±20min。只是注晶体液的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5)。对照组运动神经阻滞消除时间比两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胆囊切除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与非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160例,男73例,女87例,年龄24~65岁,体重45~80kg,ASAⅠ~Ⅱ级.入室后接受同样的麻醉方法,即自T8~9间隙先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5ml作为试验剂量后分次注入0.5%布比卡因至阻滞完全,关腹前再注入0.5%布比卡因3~5ml.术毕时对照组(64例)拔出硬膜外导管,PCEA组(96例)保留硬膜外管并连接镇痛泵,配方为0.5%布比卡因40ml+芬太尼0.2mg+氟哌利多5mg+注射用水54ml.镇痛输入方式为背景加自控输入,背景输入速度为2ml/h,自控输入量每次2ml,锁定时间为20分钟,用泵时间一般至术后36~48小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比重 1 0mg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并与布比卡因比较。方法 :37例妇科择期手术病人 ,年龄 2 2~ 6 0岁 ,体重 50~ 70kg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 3组 :R1组 (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 ) :罗哌卡因 1 0mg + 5%葡萄糖 1ml+麻黄素 1 5mg共 2 .5ml重比重液 ;R2 组 (罗哌卡因轻比重液组 ) :罗哌卡因 1 0mg +注射用水 3.5ml+麻黄素 1 5mg共 5ml轻比重液 ;B组 (布比卡因重比重液组 ) :布比卡因 7.5mg + 5%葡萄糖 1ml+麻黄素 1 5mg共 2 .5ml重比重液。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穿刺 ,成功后将不同局麻药在 30s内注入蛛网膜下腔。观察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运动阻滞分级、术中镇痛肌松情况 ,麻醉消退时间及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对给药后 2 0min平面不足T10 者硬膜外追加 0 .5%罗哌卡因和 1 %利多卡因以满足手术要求。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麻醉平面及到达时间组间比较无差异 ,但R2 组显示单边阻滞者多于R1组和B组 ,且需辅以硬膜外给药例数多于R1和B组 ;手术开始时间R1组 ( 1 2min)早于R2 组 ( 1 7.8min)和B组 ( 1 5min) ;术中镇痛、肌松效果 ,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 ,R1组与B组相同 ,R2 组镇痛完善例数明显低于R1组和B组 ,辅助硬膜外给药  相似文献   

16.
有报道锁骨上臂丛阻滞使用1%利多卡因和0.25%丁哌卡因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4和23分钟。将丁哌卡因加温到36~37℃,或碳酸盐化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硬膜外阻滞的潜伏期。作者选择24例单侧上肢矫形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室温局麻药;Ⅱ组用加温到37℃局麻药进行Winnie氏法臂丛阻滞。两组病例术前1—2h口服羟基安定(temazepam)10—20mg。局麻药的容量为0.5ml/kg,其中含等量0.5%丁哌卡因(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和1%丙胺卡因(prilocaine)。注药后每5分钟测定感觉阻滞情况,至完全无痛为止,同时检查肩、肘  相似文献   

17.
我院就0.5%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阻滞,采用有、无安定两组对心电的影响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选择妇产科手术30例,术前心肺均无异常,年龄17~54岁。随机分两组:Ⅰ组硬膜外用药为0.5%布比卡因,总用量13~20ml,平均17.87ml。注药15min时静注安定0.2mg/kg;Ⅱ组用0.5%布比卡因,总用量13~22ml,平均17.33ml。均辅以哌替啶1mg/kg,观察血  相似文献   

18.
布比卡因的不对称碳原子手征中心所以有两对映异构物,即左旋S(-)-布比卡因和右旋R(+)-布比卡因。临床使用的是混合消旋(RS)-布比卡因。目前已证明S(-)-布比卡因的心血管和CNS毒性比RS-布比卡因小。为此,作者使用S(-)-布比卡因或RS-布比卡因给74例作锁骨上臂丛阻滞并进行临床对比。此74例(ASAⅠ~Ⅲ级)年龄大于18岁,均系择期实施手部手术的病人,按随机双盲法分成3组:Ⅰ组用0.25%S(-)-布比卡因(n=25);Ⅱ组用0.5%S(-)-布比卡因(n=26);第Ⅲ组用0.5%RS-布比卡因(n=23)。术前均口服地马西泮(temazepan)10~20mg,锁骨上臂丛阻滞的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浓度七氟醚(1%)对阿曲库胺肌松效应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头、颈、面部及乳腺手术病人39例。术前无神经肌肉疾病,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未服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药物.随机分三组,每组13例。即静脉麻醉组(组Ⅰ)、吸入七氟醚15分(组Ⅱ)和吸入七氟醚60分(组Ⅲ)。麻醉前60分肌注阿托品O.01mg/kg。采用慢诱导清醒插管技术,静滴哌替啶50mg、氟哌利多2.5mg,口咽部喷雾1%地卡因2~3次,并行环甲膜穿刺,注入2%地卡因2ml,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后静滴安定5~10mg使病人入睡,连接日本产Aike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P_(ET)CO_2 4.5~5.5kPa,均吸入50%N_2O,组Ⅰ用芬太尼、哌替啶和羟丁酸钠,麻醉平稳后静注阿曲库胺0.2mg/kg;组Ⅱ和组Ⅲ均吸入1%七氟醚,分别在呼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84年3月至1985年3月,使用重比重0.5%布比卡因液行蛛网膜下腔阻滞103例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病例年龄13~67岁,术前一般情况良好。穿刺多数取L_(3-4)间隙直入,注药速度平均22.61秒,注药后保持侧卧2~3分钟,用测痛法调整平面恰当后改手术体位。麻药配制用国产0.75%布比卡因2ml+50%葡萄糖0.5ml+脑脊液0.5ml。剂量低平面(T_(10)以下)用7~8mg,中平面(T_6以下)9~11mg,均不加肾上腺素。注药后30秒~2分钟起效,20分钟内平面固定(平均固定时间10.04±4.86分)。自麻醉开始至切口感痛维持时间最短82分钟,最长2880分钟。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