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方算 《新医学》1998,29(6):318-31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能刺激红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糖蛋白造血因子。1983年分离克隆出人体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随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大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纯品称为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已为世人公认,疗效肯定。随着EPO...  相似文献   

2.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主要由肾脏近曲小管附近的细胞合成和分泌,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刺激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1985年,人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以及肿瘤等各种慢性疾患所伴发的贫血。由于EPO能促进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从而提高血液的载氧能力,EPO也被竞技体育中某些耐力项目(如长跑、自行车、游泳、划船等)的运动员滥用,借以提高体能。而长期使用rhEPO对运动员来说,它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荣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病、肾脏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水平,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70例血液病患者、100例肾脏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EPO水平。结果:170例血液病患者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100例肾脏病患者血清EPO水平低于正常,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液病患者的血清EPO水平高于正常,说明EPO合成机制完整,但EPO反应的敏感性降低。肾病患者的EP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说明肾病患者EPO合成受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曾艳  徐才刚 《华西医学》2012,(5):786-78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典型临床表现有贫血、骨痛、肾功能损害和感染,而贫血是其最常见表现。临床上仍以药物化学治疗和骨髓移植作为其治疗方案。随着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作用机制及MM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rHuEpo在MM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近年的研究表明,rHuEpo既能改善MM相关性贫血、还有一定抗骨髓瘤效应,抗骨髓瘤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是特异性作用于红系祖细胞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 ,重组人Epo已研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 ,加速了对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Epo的基因、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Epo的产生部位与生成的可能调节机制 ;Epo受体的分子结构及Epo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能刺激细胞增殖、分化及成熟的糖蛋白造血因子。1983年分离克隆出人体Epo基因,随后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大量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随着Epo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治疗贫血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邹萍 《临床医学》2003,23(5):23-24
目的 :检测正常人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急性白血病 (AL) ,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血清EPO浓度 ,探讨该类贫血发生的机制。方法 :ELISA法测定正常人及AA、MDS、AL、IDA患者血清EPO浓度。结果 :AA、MDS患者血EPO浓度较正常明显增高 ,P <0 .0 1,AL患者血EPO浓度较正常增高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DIA患者血EPO浓度较正常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O浓度除与缺氧及Hb水平有关外 ,可能还与骨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医学中应用范围极广,在贫血、组织断离、早产儿、癌症和血液学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多种贫血的鉴别方面更是如此。对EPO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各种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将为EPO在这些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26年Bliss便提出了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jetin)的存在,但其性质直至50年代后方被确定。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n,r-Hu-EPO,EPO),1988年开发上市,商品名Epoiten,Epogen,Eprex,Erypo,目前国内经销的是美国AMGEN公司产品怡泼津(Epo-  相似文献   

11.
徐芳 《浙江临床医学》2005,7(7):719-719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贫血有效,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疲劳和增加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65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i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s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 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177;2.5,28.6&;#177;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177;7.3,370.8&;#177;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177;5.4,200.6&;#177;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一直以来被认为由肾脏小管旁细胞和胎儿的肝细胞分泌。EP0能与主要表达于红细胞表面的EPO受体(EPOR)结合,刺激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自从1983年成功地克隆人类EPO基因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被成功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及肿瘤等疾病伴发的贫血。近期的研究认为EPO是由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家族诱导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对于多种组织、器官有着多途径的、除造血以外的保护作用。本文将对EPO非造血作用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留置气泡技术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缩小注射器无效腔 ,对患者无不良影响的皮下注射方法 ,节约促红素类容量小的贵重药品。方法 将近年来出版的护理学基础教科书上的肌肉注射的新方法 -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应用于皮下注射中。结果 用该注射方法 ,2mlBD注射器的无效腔 (0 .0 18± 0 .0 0 8ml)明显小于常规注射法 (0 .0 89± 0 .0 0 7ml) (P <0 .0 1)。结论 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可减少促红素类容量小、价格昂贵药品的浪费 ,从长远来算 ,提高药品的使用率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36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贫血患者分为2组各18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8例给予益比奥1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不用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65.7±9.8)g/L,(0.21±0.03)和(101.2±15.3)g/L,(0.32±0.02)。治疗组治疗4周后Hb浓度较对照组(72.1±12.5)g/L上升明显,P<0.01。结论:应用EPO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不仅能提高Hb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李贵霞  孔德奇  张丽霞 《临床荟萃》2004,19(22):1301-130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0)主要由肾脏合成分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基因表达。EPO具有营养保护神经系统作用Ⅲ,并受缺氧调节,缺氧时EPO表达合成增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损伤,正确判断缺氧因素的存在和程度,对新生儿HIE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估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检测了轻度、中重度HIE患儿EPO水平,探讨EPO在不同程度新生儿HIE中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旨在为I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非透析患者,分别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结果表明,治疗后E.C3bR.R升高,E.IC.R下降,提示:rHuEPO可改善2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蔗糖铁+0.9%氯化钠溶液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0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红蛋白、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5.0%)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清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清铁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都比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不良反应少,同时对患者的化疗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红细胞生成的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特异性作用于红细胞的糖蛋白激素。近年来,重组人Epo已研究成功就应用于临床,加速了对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本文综述了Epo的基因、蛋白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Epo的产生部位与生成的可能调节机制;Epo受体的分子结构及Epo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递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8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2.5,28.6±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h和2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7.3,370.8±9.2),随后逐渐减少,在损伤后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表达明显减少,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仍有大量表达,分别为(43.8±5.4,200.6±8.1)。结论: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呈时间相关性,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大量表达的时侯,是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