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黏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1、3、6和9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肠黏膜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变化.结果在烧伤后第1天,各组肠道黏膜PCNA的阳性细胞极为罕见.与DF组相比,在烧伤后第3天AEF组肠黏膜PCNALI即有明显升高[(20.61±7.53)‰vs(6.9±2.7)‰,P<0.05),而EF组在烧伤后第6天才有显著升高(18.2±5.1)‰vs(10.81±5.10)‰P<0.05].结论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受抑.单纯早期肠道可减轻肠黏膜损害,但不能尽快改善肠道黏膜增殖.通过在早期肠道营养中加用精氨酸可进一步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烧伤后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C),静脉营养组(PN)及肠道营养组(EN)。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观察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血浆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而PD、PCNA值及ITF含量均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明显低于PN组,同时其ITF含量、PD、PCNA值均高于PN组,而DAO活性显低于PN组。相关分析显示,ITF含量同血浆DAO活性呈显负相关,而与PCNA及PD值呈显正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结构受损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有关,肠道营养减轻伤后ITF的程度可能是在减轻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方面优于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3.
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肠内免疫营养对创伤后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普通肠内营养组、肠内免疫营养组.行胃造瘘术后早期分别给予普通饲料、肠内营养剂、肠内免疫营养剂等,行肠内营养7 d,测量小肠黏膜形态和小肠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量.结果:小肠绒毛高度、肠腺隐窝深度、黏膜厚度以及绒毛表面积等相关的形态学参数测量值显示,肠内免疫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普通营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和普通肠内营养组大鼠小肠黏膜IgA+、CD3+、CD4+和CD8+细胞数低于肠内免疫营养组 (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能较好的改善术后大鼠的小肠机械屏障功能,促进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增强其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早期肠道喂养对烧伤大鼠肠道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烧伤大鼠经早期肠道喂养后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粘膜血流量(IMBF)的关系。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组,单纯烧伤(B)组和早期喂养(EF)组,分别检测伤前及伤后0,3,6,12,24,48小时肠组织中 NOS 活性,包括原生型 NOS(cNOS)和诱导型 NOS(iNOS),并测定肠粘膜血流量。结果烧伤后各组 cNOS 和 IMBF 呈下降趋势,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而 NOS 总活性和 iNOS 活性都呈上升趋势,IMBF 与 iN-OS 和总 NOS 相关不显著。烧伤后 EF 组 cNOS 和 IMBF 明显高于 B 组,iNOS 则低于 B 组,NOS 总活力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①两型 NOS 中 cNOS 与 IMBF 的关系更加密切。②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后肠道缺血状况,可能与食物对肠壁神经的刺激从而提高 cNOS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组,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EN和PN组除营养支持途径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在此基础上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观察了烧伤后两组大鼠ITF及ITFmRNA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小肠中ITF及ITFmRNA均有一定表达,它们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中。烧伤后PN组大鼠肠道组织结构严重受损,ITFmRNA表达明显降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含量远远低于伤前(P<0.01)。两组比较,EN组大鼠肠组织中ITF及ITFmRNA水平明显高于PN组,同时E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结构受损是ITF合成下降的主要原因,肠道营养与静脉营养相比可降低伤后ITF特别是ITF二聚体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h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O/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2)伤后48.72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h及PN组在伤后48h明显增高(P<0.05),72h时EF组显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h显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内输入高渗电解质葡萄糖液(HEGS)对犬35%总体表面积(TBSA)烧伤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 Beagle犬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高渗液组(H组)和等渗液组(Ⅰ组),每组6只,采用凝固汽油燃烧法制作35%TBSA Ⅲ°烧伤模型.高渗液组于伤后0.5 h通过肠道给予HEGS(1.8%NaCl的5%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2 ml/(kg·1%TBSA)计算;等渗液组烧伤后0.5 h通过肠道补充IEGS(即0.9%NaCl的5%葡萄糖液),24 h补液总量按4 ml/(kg·1%TBSA)计算;对照组烧伤后不予补液.测定各组犬烧伤前及烧伤后0.5、2.0、4.0、6.0、8.0、24.0 h的心排血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容量、血浆渗透浓度、肠黏膜血流量、肠道对复苏液中水分和钠离子的吸收速率,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烧伤后各组心排血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血容量和肠黏膜血流量均明显下降,两补液组于伤后2 h逐渐回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补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液组补液后血浆渗透浓度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烧伤后两补液组肠道对复苏液中的水分和钠离子的吸收速率均逐渐增加,高渗液组肠道对水分吸收速率低于等渗液组(P<0.05),钠离子吸收速率则高于等渗液组(P<0.05).结论 35%TBSA烧伤后0.5 h通过肠内补充HEGS可以被肠道有效吸收,并在减少1/2补液量的前提下,基本维持有效血容量,达到肠内补充等渗液体复苏相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四君子汤药膳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四君子汤药膳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方法 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药膳喂养组30只、肉汤喂养组30只、常规喂养组30只;另设对照组10只(模拟烫伤).药膳喂养组大鼠烫伤后按常规复苏及处理创面,分笼饲养,并于伤后2 h开始向胃内灌注37℃的四君子汤药膳,2 ml/次、2次/d;肉汤喂养组除灌注肉汤外,其余处理同前;常规喂养组伤后常规处理,自由进食、饮水.前3组大鼠于伤后3、7、14 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血浆IgA、IgG、IgM、C 3、C 4水平,肠道分泌型IgA(sIgA)水平;对照组亦行相应检测.结果 前3组大鼠伤后大部分时相点各项指标(除CD8+T淋巴细胞活性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伤后3~14 d,药膳喂养组sIgA水平为(50±8)~(57±11)μg/ml,明显高于其他2个致伤组水平(P<0.05或P<0.01);其余免疫指标组间比较结果与此相似.结论 四君子汤药膳可以改善严重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血浆IgA、IgM、IgG、C 3、C 4水平的恢复和肠黏膜细胞slgA的分泌,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方式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物质及支持途径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普通肠外营养组(PN),富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组(G-PN),普通肠内营养组(EN)及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IEN)。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营养支持7d,各组等氮、等热卡。观察肠道形态学、肠道黏膜通透性、肠道细菌易位情况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肠道免疫功能检测。结果PN组肠黏膜明显萎缩,其绒毛高度、黏膜厚度、隐窝深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其肠黏膜通透性及内毒素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细菌易位率(10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G-PN组60.0%,EN组33.3%,IEN组20.0%)。PN组CD4 T淋巴细胞和IgA 浆细胞分布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EN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方面优于PN。免疫增强型EN在维护肠黏膜屏障、改善肠道免疫功能、防止细菌易位方面作用优于普通EN。  相似文献   

10.
选择平均烧伤面积45%成人21例,随机分为早期喂养(EF 组)和延迟喂养组(DF 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功能的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内毒素在伤后4,8天 EF 组显著低于 DF组(P<0.05~0.01);而 SOD 则呈相反的变化,在伤后4,8天 EF 组显著高于 DF 组(P<0.01);胃泌素和胃动素除伤后第1天的大多时相点 EF 组显著高于 DF 组(P<0.05~0.01),而炎症介质 TNF 和IL—8则呈相反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提示早期肠道营养可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减轻肠道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削弱、阻滞“内毒素——炎症介质”对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后肠道血液灌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Peng X  Wang S  Feng J  You Z  Wang P  Li A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8):507-509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喂养改善烧伤大鼠肠血液灌流的机理。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C)、单纯烧伤(B)和早期喂养(VIP)含量及肠粘膜血流量(LMBF)。结果 烧伤后肠组织中ET、NO、VIP及ET/VIP比值均呈上升趋势,而IMBF则显著低于伤前。EF组中ET含量及ET/NO、ET/VIP比值明显低于B组,而NO、VIP及IMBF则高于B组,肠道喂养烧伤后肠道缺血状况的  相似文献   

12.
烧伤后肠黏膜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 6、12h,1、3、5d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5只。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 pases 3酶活性、细胞外基质成分 (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 )含量 ,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 烧伤后大鼠肠上皮凋亡细胞数、caspases 3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 5或 0 .0 1) ,大鼠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 ( P <0.0 5或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r =- 0.5 75, - 0.6 13,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 ,且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的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组 ,每组 10只。后两组造成2 5 %TBSAⅢ度烧伤创面 ,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80mg/kg ,从伤后 2h开始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1.33U·kg-1·d-1)。于伤后 30、96h ,观察回肠末端粘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和肠粘膜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率变化。 结果 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 ,rhGH组明显减轻 ,基本接近对照组 ;伤后 30h烧伤组和rhGH组肠粘膜细胞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 ,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伤后 96h ,rhGH组PI较烧伤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烧伤组肠粘膜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rhGH组凋亡率较烧伤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5 )明显下降。 结论 rhGH能促进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细胞增殖 ,但作用缓慢 ;能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 ,而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 ,并可能通过抑制作用减轻肠粘膜损伤 ,维护形态结构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变化在烧伤后应激性胃粘膜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 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不同时相胃粘膜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动态变化及胃粘膜损伤情况。 结果 伤后6h皮质醇含量明显升高 ,12h达高峰 (P <0 .0 5~ 0 .0 1) ,而胃粘膜细胞胞浆内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0 .0 1) ,胃粘膜损伤指数于伤后 6、12、2 4、4 8h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1)。 结论 严重烧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减少是应激性胃粘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烧伤后肠绒毛的改变,探讨其与发生肠源性感染的可能关系。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余下40只作为烧伤组,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后,经腹腔补充等渗盐水4ml/100g.观察对照组及烧伤组大鼠伤后8、12、24、48h回肠末端肠黏膜形态、中央乳糜管管径、小肠含水量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肠绒毛形态正常;烧伤组伤后各时相点肠绒毛肿胀,肠黏膜细胞间出现宽大裂隙,局部有绒毛缺损。烧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中央乳糜管持续扩大,其管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管中存有大量的淋巴液。烧伤组大鼠伤后8、12h小肠含水量百分比分别为(70.5±2.2)%、(69.5±3.1)%,明显低于对照组(76.9±1.5)%(P<0.01),而伤后24、48h则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大鼠肠绒毛的变化可能会促进肠道毒素和细菌的侵入,肠淋巴通道可能是肠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烧伤后早期肠黏膜对肠道水分的回吸收过程是短暂加强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l-arginine (l-Arg) on shock i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ingle blind, controlled study. Forty-seven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due to various causes with a total burn surface area (TBSA) more than 50% each admitted in early postburn phase (within 10h postbur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resuscitation program of our institute. After the nasogastric feeding tube was plac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1) group A400 (n = 16): giving gastrointestinal feeding with 500 ml 5% GNS, containing l-Arg (400 mg/ kgday) at equal pace with fluid resuscitation; (2) group A200 (n = 16): giving gastrointestinal feeding with 500 ml 5% GNS containing l-Arg (200 mg/ kgday); (3) group C (n = 15): giving gastrointestinal feeding with 500 ml 5% GNS without any supplementation. The feeding started within 12h after burn and lasted for 72 h, the feeding rate was controlled by an enteral feeding pump.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on days (PBD) 1-4: serum nitric oxide content (NO),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 oxygenation index (PO2/FiO2), and arterial blood content of lactic acid (LA).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was measur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on PBD1 and PBD2. RESULTS: (1) Enteral feeding of l-Arg did not change MAP of severely burned patients, with no difference in MAP between the l-Arg supplemented and control group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l-Arg supplemented groups (A400 and A200), with an increased gastric mucosa blood flow, oxygenation index, and a decreased LA content in arterial bloo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 The serous NO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A400 group on PBD2-4 (P < 0.01), and in the A200 group on PBD4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Enteral feeding with l-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on early stage of burn decreases NO production to a relatively normal level and exerts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resuscitation of burned shock.  相似文献   

17.
巴曲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巴曲酶对大鼠烫伤早期创面淤滞带微循环血流变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及巴曲酶治疗组 ,在各组动物背部均造成 4cm× 4cm大小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前、伤后 0 .5、2、4、6、12、2 4、72h测定创面局部皮肤血流量 ;于伤后立即、伤后 14、18d测定烫伤面积及残留创面面积 ;于伤后 30d将大鼠处死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毛囊计数。 结果 大鼠伤后 2 72h皮肤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给予巴曲酶后皮肤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愈合后皮肤附件明显增多。 结论 巴曲酶能逆转烧伤后创面淤滞带循环 ,加快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皮肤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细胞增殖及肠粘膜结构的影响。 方法  5 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组、GLP 2组 (烧伤后经GLP 2处理 ,2 0 0 μg/kg ,2次 /d腹腔注射 )与正常对照组。前两组动物于 30 %TBSAⅢ度烧伤后 6、12h及 1、3、5d分别处死 ,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浆二胺氧化酶 (DAO)的活性 ,并行肠粘膜组织学观察。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烧伤组伤后 6、12hPCNA表达稍有增强 ,伤后 1d减弱 ,3d时最低 ,5d时仍低于正常 ;GLP 2组PCNA表达的变化在伤后早期与烧伤组基本一致 ,但伤后 3、5d时强于烧伤组。烧伤组大鼠肠粘膜CyclinD蛋白在伤后 6、12h略有升高 ,但 1d时迅速下降至伤前的 4 0 % ,而GLP 2组CyclinD蛋白表达在伤后 1、3、5d高于烧伤组。大鼠烧伤后血浆DAO活性明显升高 ,经GLP 2治疗 5d后该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组织学观察见GLP 2组肠绒毛排列较为规则 ,长短较一致 ,未见明显的上皮脱落。 结论 大鼠烧伤后腹腔给予外源性GLP 2能减轻肠粘膜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GLP 2使PCNA、ClyclinD表达增加、促进受损肠粘膜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