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0年问世以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手段。ICD的概念最早出现于60年代,但对于其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80年,Mirowski首先将其应用于人体,其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才开始被承认。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CPI公司的第一代ICD(植入型心脏自动除颤器,AICD)用于临床,自那时以来,ICD的制造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无论是在设计、功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AICD除了体积庞大、使用寿…  相似文献   

2.
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器质眭心脏病的恶性心律失常,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为重要治疗手段,作者报道6例经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病例.方法:6例器质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3例)伴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年龄30-68岁,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经静脉植入ICD。结果:随访中1例患者停服胺碘酮后室速频率增快,超过设置的室速频率窗口而启动20J电转复为窦性心律.随后程控调整室速窗口;1例术后未及时设置杭心动过速起博(ATP)程序,室速发作由15J电击转复为窦性心律,补设ATP后来再发生上述情况;1例术后1.5月发生室速,ATP及5次电击均未能转复窦性心律,再次入院程控调整ATP后来再发生上述表现。结论:ICD对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转复效果肯定,需要合理设置各项参数,术后应继续服用小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放电次数,节省电能。  相似文献   

3.
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15倒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1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7岁。患者植入ICD适应证为:心室颤动(室颤)8倒,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7倒。所有患者均有院外晕厥史。ICD均为非开胸经静脉单导线系统,其中Medtronic 7219C型2例,7220C型3倒。除颤电流由右心室心内线圈状电极至除颤器外壳本身。CPI Ventak PR×Ⅱ10例,除颤电流由右心室远端线圈状电极至近端线圈状电极。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地植入了经静脉单导线ICD。平均除颤阐值为12.8J(5~15J)。R渡高度为9.9mV(3.7~14.6mV).电极导线插入途径14例经左锁骨下静脉,1例经右头静脉到右心室。1CD埋于患者晌前壁肌肉下(11例)或皮下(4例)囊袋,2例发生囊袋血肿,经挤压排出血块、局部压迫纠正。平均随访76个月(0.5~18个月),有3例患者发生了室速,由ICD抗心动过速起搏及低能量电转复终止。1例室颤经高能量除颤终止。结论:经静脉胸前植入单导线ICD是一种操作简单、陈颤效果满意的植入方法。  相似文献   

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的工作情况。方法对植入ICD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应用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存储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植入ICD患者随访1~3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的ICD成功放电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例患者的ICD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误识别和误放电,重新设置工作参数和加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未再出现误放电。7例患者出现轻度精神症状,经心理辅导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ICD能有效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但ICD可能发生误识别、误放电,定期随访和及时调整参数可避免或减少此类情况发生。ICD植入后心理辅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rilla-tor,ICD)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由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引起的心脏性淬死的发生率。成为治疗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资料和方法5例均为男性,年龄39-74岁。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3例(其中1例为前壁心肌梗死)、心肌病1例和扩张性心肌病1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3次发生室颤,经电除颤转为窦性心律。其余4例均有院外晕厥发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同时伴有左束支阻滞及一度房室阻滞。抗心律失常药物疗…  相似文献   

6.
69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患者的随访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 对全国50家医院69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患者通过较长期随访获得的实际经验,以期促进和提高我国ICD的应用水平。方法 资料来自全国50家医院的门诊随访、电话询问或厂家随访,通过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ICD程控分析仪调出的资料,对串屠 情况及ICD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2.3年中有30例患者接受成功的ICD治理,占全组患者43.5%,总共发作快速心律失常276次,其中VT236次占85.5%,VF40次占14.5%,VT由ATP终止135次,占57.2%,由CV终止101次,占42.8%,VF经DF(除颤)40次,全部一次成功,2例VT加速转成VF,2例无休止发作VT,电击成功,但瞬间又转为VT,2例服胺碘酮后VT频率减慢(140-100次/min),69例中有6例死亡,其中半数因心力衰竭加重所致,结论 ICD的治疗效果肯定,需加强随访及时修改参数,更准确地识别和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同时需注意药物的辅助治疗,积极改善心功能,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心脏性猝死 (SCD)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其最常见的直接原因为心室颤动 (VF)和室性心动过速 (VT)。植入型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是预防SCD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 1996年 1月以来为 4例患者植入Medronic公司生产的Jewel系列ICD ,经随访 4~ 6 1个月 ,效果很好 ,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例 1 男性 ,40岁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多次在院外心悸、头晕和晕厥发作。心电图示VT ,频率 188~2 30次 /min ,周长 32 0~ 2 6 0ms,QRS波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VT终止后出现心房颤动伴长间歇 ,RR间期达 1 8~ …  相似文献   

8.
业已证明单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外壳作为热机壳 (activecan)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系统 ,植入手术简便 ,有良好的心律转复、除颤效果。通常均从左前胸植入 ICD系统 ,因覆盖的左心室心肌组织面积大 ,通过的电流多 ,可降低除颤阈值。从右前胸植入热机壳 ICD系统国内尚无报道 ,国外报道亦不多 ,现报道1例供参考。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4岁 ,因 3次晕厥发作 ,意识丧失 ,心电图证实为心室扑动 ,均经体外电除颤转复。于 1993年在上海某医院植入 ICD(CPI公司 PRx 型 ) ,左锁骨下静脉送入电…  相似文献   

9.
1998年6月至2003年7月,我院共为20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患者植入了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m 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的临床应用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1 ] ,随着非开胸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开发应用 ,ICD临床应用更加广泛 [2 ,3 ] ,现将我们临床应用病例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2例患者。 1例女性 ,48岁 ,基础心脏病原因不明 ,胸片、超声心动图正常 ,心律失常类型为频发的 Ron T室性早搏、心室颤动 (室颤 ) ,反复晕厥发作 ;另 1例男性 ,6 9岁 ,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病 ,X线心脏片示心胸比率 0 .6 9、超声心动图示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1.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诞生以来,许多临床实验已经证实了它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脏性猝死(包括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其功能是一旦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的发作,能在几秒内识别并有效终止。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植入ICD7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往应用的单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常会发生误识别,产生误放电。此外,单腔心室起搏可使心功能降低。双腔ICD可克服单腔ICD上述弊端。本文报道12例双腔ICD的临床应用。方法1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2岁,均有院外晕厥史,术前证实室性心动过速7例,心室颤动5例。12例患者中4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5例伴有心动过缓及心功能不良。12例患者均植入了双腔ICD(美敦力公司,Gem DR)。心室导线常规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心房导线为主动固定的螺旋电极导线,此导线顶端带有弹簧除颤电极,将心房导线固定于右心耳靠外侧处,以避免发生交叉感知。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植入双腔ICD,除颤阈值均小于20J。平均心室起搏阈值0.9V,R波高9.8mV。心房起搏阈值1.4V,P波高2.6mV。在平均随访6.8个月中,ICD共发放抗心动过速起搏(ATP)45次,低能量转复11次,除颤4次,无误放电发生。5例伴心动过缓者,心功能无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腔ICD由于增加了心房电极导线,可提高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从而减少误放电。对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者应推荐使用双腔ICD。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ICD),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起搏除颤导线故障病例特点。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62例在我院新植入ICD导线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所有导线植入均以锁骨下静脉作为入路。随访中出现以下1项或多项异常考虑导线故障:(1)起搏阻抗永久性或间歇性〉2000n或〈250Q;(2)除颤高压阻抗〉200n;(3)心内电图证实除颤导线感知非生理性高频噪声导致误放电。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8(10~46)个月,4例患者(6.5%)诊断ICD导线故障,导线寿命18~38个月;临床均以ICD误放电至医院就诊,同时程控发现ICD导线起搏阻抗异常。其中1例患者放电前闻及ICD导线阻抗报警,4例患者均重新植入新的起搏感知导线。结论ICD导线故障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ICD导线阻抗报警功能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导线故障。如程控发现仅仅除颤导线起搏阻抗异常,植入新的起搏感知导线可以作为首选的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严重威胁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其最常见直接原因为 VT和 VF。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1 980年 2月在美国霍普金氏医院 (Johns Hopkins Hospital)安装了第一台自动除颤器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十万例患者安装了除颤器 ,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在近六年内 ,这种治疗方法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的患者 ,尤其心脏骤停幸存者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治疗。仅 1 993年一年 ,美国接受 ICD植入的患者已达 1万例 ,1 995年已达 3万例。我国从 1 991年开始将 ICD应用于临床 ,迄今约有 30例患者安装了 ICD。我院1 99…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心肌病心脏性猝死(SCD)的直接原因大多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尤其合并左心室功能减退的心力衰竭时,SC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同时具有电击复律和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的功能,国外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ICD能够显著降低SCD的发生。我院联合浙江医院自2003年以来用ICD治疗此类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0年2月,Mirowsk首次为一位心脏骤停幸存者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最早产品AID(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defibrilator)治疗取得成功。19年来,ICD的设计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复杂精...  相似文献   

18.
全国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共同组织,曾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调查总结了我国自1990年至1994年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数量、起搏器适应证等情况。近几年来,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在我国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亦日益广泛.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也在我国开始应用,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加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是面临的迫切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SCD大多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引起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患者发生室颤时自动放电除颤拯救患者的生命。ICD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对SCD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CD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已充分证明,与药物治疗相比,ICD能明显降低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SCD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适应证的发展(评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0年Mirdwski^[1]首次为一位心脏骤停幸存者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早期产品AD(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ImpIamable Defibrillator)治疗取得成功。19年来,ICD的设计不断完善,功能日益精巧复杂,技术工艺渐臻精湛,共有10000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了ICD治疗。成功的临床经验,回顾性分析以及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令人信服地表明ICD治疗在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高危患者,不但能够显著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也能显著降低所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