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山适应不全症的一种常见类型,至今报道不多。现将我们在西藏江孜县(海拔4,040公尺)收集的2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作一分析。诊断标准据西藏医学科学研究所提出,以红细胞数在650万/立方毫米以上,血红蛋白量在20克/100毫升以上,且临床有明显症状者作为诊断标准。如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两项指标中仅一项过高,则红细胞计数应超过715万/立方毫米或血红蛋白含量超过22克/100毫升者也可成立。  相似文献   

2.
藏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较少见,为提供同道参考,兹将我院收治的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莉  张泽奎  刘长庚 《四川医学》2011,32(4):492-494
目的分析发生在高原地区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症患者,总结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发生在川西高原地区海拔2700~4000m生活的30例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高红组,选择同期高原地区非高红症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就其诱发因素、发病特点、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胃镜下胃粘膜的改变也有明显差别(P〈0.05)。发病诱因与低氧、饮酒、服用NSAID s类药物和劳累关系密切。并且少数民族(主要藏族羌族)区别于汉族人的生活习性也致发病率增高。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胃、十二指肠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4.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系慢性高原适应不全的一种类型,查阅资料,有关本症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形态学变化的专题报道较少.本文对西藏江孜县(海拔4040公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0例,进行临床和心脏大血管X线分析,并探讨其特征.  相似文献   

5.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定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青海大学医学院提出.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青海大学医学院负责起草,青海省中医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参与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任延明、李永平、吴萍、赵协慧、赵艳霞、谭奇、张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06例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7.9%;药物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采用奥美拉唑、丹红注射液、奥扎格雷钠三种药物联合进行治疗,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3):291-293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状况。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28例,取同期入院治疗的高原地区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伴有上消化道系统症状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分别为35.7%、32.1%、35.7%,对照组分别为10.7%、7.1%、3.6%,两组分别比较,合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患者中世居高原患者急性胃粘膜病变高于移居患者,对照组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发生率移居和世居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下称多血症)是慢性高原病常见类型之一。是人体适应性反应,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简称三红)的代偿性增加就是其中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是三红数值如超过一定范围则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形成多血症。多年来,国内对高原地区三红正常值的调查研究做了大量工作,而对三红的病理数值尚少研究,因此诊断标准目前未  相似文献   

9.
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药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近20年来防治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处方完整、主治明确,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建立用药数据库,且基于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西药中,使用前5位的分别为肝素钠、乙烯雌酚、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和藻酸双酯钠,常用的治疗法则为改善微循环法、抗凝治疗、酶制剂、雌激素、呼吸兴奋剂等.结论:该病是由于机体慢性缺氧所形成的高原病,以血瘀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以抗凝和改善微循环为治疗大法,并可从服用雌激素、服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兴奋呼吸入手,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达到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为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临床类型,是指人体长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生活,由慢性低氧所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临床表现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增高,病理改变为各脏器及组织充血、血流淤滞及缺氧性损害。绝大多数病例在海拔3000m以上地区发病,多见于移居男性居民。红细胞增生过度、血粘度增高及缺氧性损害,  相似文献   

11.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遗传球),是一种伴有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的溶血性贫血。临床主要特征有小球形红细胞显著增多,红细胞脆性增高。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病程较慢但可伴有急性发作。脾切除疗效良好。现将82~83年(在青医附院进修期间)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237-223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在临床上多以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的症状就诊,本组报告6例真红,最长误诊12年。  相似文献   

13.
应海燕  刘凯 《吉林医学》2011,(20):4176-4177
目的:观察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多系统受损特点。方法:对收治的5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生期母亲妊娠高血压、窒息、胎膜早破、母亲糖尿病、脐带结扎延迟、小于胎龄儿、胎-胎、母-胎输血是发生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高危因素。多系统受损以神经、心肺、胃肠道、血液系统为主要表现。结论:宫内慢性缺氧及母亲内分泌异常是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围生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可引起多系统受损,因此,对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增多症是早期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4%~5%,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高达25%~50%,早期诊断、及时换血及处理并发症可防止发生后遗症,现将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0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8例痊愈出院,2例放弃治疗.结论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常规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的关键在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组织器官供血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PCM) ,是指生后 1周内静脉血红蛋白值 >2 0 0g/L ,红细胞压积 >0 .65( 65% )。本文报道 3 0例 ,探讨其病因及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 1 7例 ,女 1 3例 ;日龄 -1天4例 ,-2天 6例 ,-3天 1 0例 ,>3天 1 0例。胎龄 <3 7周 8例 ,3 7-4 2周 2 0例 ,>42周 2例。自然分娩 1 8例 ,剖宫产 8例 ,产钳及胎吸助产 4例。出生体重 <2 50 0 g9例 ,2 50 0 -4 0 0 0 g1 9例 ,>40 0 0 g2例。1 .2 临床表现30例患儿中 ,神志改变 6例 ,纳差 8例 ,原始反射异常 2 0例 ,呕吐 8例 ,抽搐 2例 ,便血 1例 ,气促 1 9…  相似文献   

17.
本文24例红细胞增多症以围产期因素引起者占首位.临床表现有嗜睡、烦躁、呼吸困难、呕吐、惊厥、多血貌、紫绀、高胆红素血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所有病例入院初均采用低浓度牛奶喂养.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血浆以降低血粘度,并进行对症治疗.5例采用部分交换输血疗法,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红  朱小瑜 《河北医学》2000,6(8):713-714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是早期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发病率为 2 .34~ 4 .0 % [1] ,现将我院 1998年收治的 53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作一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5例 ,女 18例 ;胎龄 <37周 8例 ,≥ 37周 4 4例 ,≥ 4 2周 1例 ;出生体重 <2 50 0 g10例 ,≥ 2 50 0 g4 2例 ,≥ 4 0 0 0 g1例 ;顺产 39例 ,剖宫产 12例 ,胎吸引产 2例。1.2 诊断标准 :生后 1周内的足月新生儿 ,红细胞压积≥ 0 .65(静脉血 )或 0 .70 (毛细血管血 ) ,同时具有以下三项之一或以上者[2 ] :1RBC≥ 6.0× 10 12 /L ;2 Hb≥ 2 2 0 g/L;3临床上出…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梦瑚 《中外医疗》2008,27(32):60-60
目的 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何及时确诊.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1例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论 窒息、胎膜早破、妊高征、早产、低出生体重等5个因素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发病危险因素的患儿常规进行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监测,可及时确诊.经过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丁宇  王宝灿 《中原医刊》1999,26(10):18-19
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PCM)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5%,系指生后1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值≥220g/L或静脉血红细胞压积(HCT)≥65%,或2次周围毛细血管红细胞压积值≥70%[1,2]。因血流缓慢引起的组织缺氧和血栓形成可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尤其可导致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若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现将我科1996~1997年收治的30例新生儿PCM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8例,女12例;足月儿21例,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