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张口位磁共振动态成像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有颞下颌关节疼痛或弹响MRI患者60侧颞下颌关节行常规MRI静态扫描,并用快速自旋回波扫描获得开口度为0.5cm的图像,依次进行到患者达到最大开口位。然后采用模拟动态观察。分别由两名专科医师对动态扫描和常规静态扫描时关节盘移位进行诊断,并比较诊断结果。结果:静态MRI检查中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1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18侧,关节盘侧向移位2例,位置正常19例。动态MRI检查中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23侧,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19侧,位置正常18例。结论:张口位动态MRI联合静态MRI观察对髁突、关节盘运动功能的评价非常重要,对区别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上腔封闭-扩张术联合灌洗及粘弹补充疗法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行关节上腔封闭-扩张治疗,3~5d后行灌洗术,结束时注入1%透明质酸钠1ml.在治疗的同时配合被动张口训练.以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封闭-扩张术后张口度及健侧侧向运动度较治疗前、灌洗及粘弹补充治疗术后张口度及健侧侧向运动度较灌洗术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疼痛基本消失.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健侧关节疼痛,经用封闭-扩张治疗后疼痛消失,张口度相应增加3~5mm.结论(1)颞下颌关节上腔封闭-扩张联合灌洗及粘弹补充疗法能有效改善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缓解关节疼痛.(2)封闭-扩张术与灌洗及粘弹补充疗法两者有互补及累加作用.(3)及时发现对侧关节的隐匿病变并进行治疗,能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朱梦然  魏煦  孙卫斌  朱锋 《口腔医学》2021,41(11):1000-1003,1051
目的 探讨对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保守治疗的认识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方法 总结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颞下颌关节专科门诊诊治的2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行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3个月后对所有患者的关节盘复位情况和最大主动张口度进行评价,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最大主动张口度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27.15±5.91)mm增加到(41.35±4.82)mm;20例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复查MRI显示关节盘复位13例(占65%),仍然不可复性盘前移位7例(35%).治疗3个月后最大主动张口度以及关节盘复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复位结合稳定型咬合板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可以有效恢复患者张口度,改善关节功能以及对于恢复盘-髁关系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试验组关节上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1 mL,对照组关节上腔内注射强的松龙注射液12.5 mg.术后0.5 h、1个月观察患者开口度和疼痛情况.结果 张口度和疗效,术后0.5 h,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明质酸钠和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短期疗效均较好,但长期疗效,透明质酸钠明显优于强的松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引起的严重张口受限的非手术疗法。方法 对 5 9例不可复性盘前移 (包括 3 6例旋转移位 )的张口受限患者 ,行多次关节灌洗 ,配合木楔被动张口训练 ,透明质酸腔内注射治疗。结果 经 3次治疗后颞颌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 (P <0 .0 1)。基本无痛 ,无并发症。关节造影显示 :仅 3例关节盘部分复位。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 ,可反复进行 ,是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 (包括旋转移位 )引起张口受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穿刺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上腔灌洗术治疗30例因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而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结果:张口受限病程在6个月之内,关节冲洗疗效显著。结论:关节上腔灌洗术所需器械价廉易得,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在我国目前关节镜的普及率较低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治疗前后CBCT影像,观察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后髁突位置及形态变化.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3次透明质酸钠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通过治疗前、治疗后3、9、12个月CBCT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从髁突位置形态变化、疼痛度(VAS)、最大开口度(MMO)、Fricton指数观察透明质酸钠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结果:CBCT显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伴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9、12个月比较,髁突骨质有明显改建,骨面变得平整光滑,骨赘减小(P =0.026,P=0.001),部分单纯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治疗后9个月髁突可以向前移动(P=0.038);治疗后患者MMO增大,VAS减小(P<0.05),Fricton指数降低.治疗后3~12个月Fricton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CBCT显示透明质酸钠可促进已破坏髁突表面骨质改建,但不能使后移位的髁突回到关节窝中央.  相似文献   

9.
自1944年Norgaard把颞下颌关节造影术应用于临床以来,颞下颌关节造影术已成为某些关节病特别是关节盘前移位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36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分析,以探讨这种有创伤性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与扩张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2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灌洗治疗;另一组31例行关节上腔扩张术,分析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患者张口度与疼痛值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张口度与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灌洗组患者的平均张口度增加11~34mm,达正常水平;扩张组的平均张口度增加6~29mm,仍处在张口受限的水平。两组患者张口度的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疼痛的改善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与扩张术均能改善不可复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缓解疼痛。灌洗术的疗效较扩张术的疗效显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治疗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创伤小到创伤大的顺序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穿孔的关节内窥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和关节盘穿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76例 84侧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的病例进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检查。结果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出现滑膜炎 ,关节腔内有絮状物 ,关节结节表面有纤维形成。不可复性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关节软骨软化 ,软骨剥脱 ,同时伴有纤维粘连。关节盘穿孔大多数位于双板区与后带。关节盘穿孔出现滑膜增生 ,关节窝及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软骨剥脱甚至骨质暴露。结论 :关节内窥镜检查可诊断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 ,并能发现病理性改变 ,如滑膜炎 ,滑膜增生 ,纤维变性 ,软骨软化 ,关节内粘连等。在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中发现关节退行性改变 ,关节盘穿孔为严重的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弹响消除试验在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19年12月因关节弹响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颞下颌关节康复门诊就诊的患者102例。先后接受A、B 2名评估者独立进行弹响问诊与体格检查以及弹响消除试验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然后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根据磁共振成像诊断关节盘移位的影像学标准,将关节盘位置关系分为正常盘-髁关系、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3类。以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Kappa检验计算A、B 2名评估者之间弹响消除试验结果的Kappa系数。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评估者弹响消除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5%(72/204)、37%(76/204)。评估者A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81%、阳性似然比为7.61、阴性似然比为0.32(P<0.01);评估者B弹响消除试验的敏感度为76%、特异度为91%、阳性预测值为86%、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似然比为8.11、阴性似然比为0.27(P<0.01)。A、B评估者之间的Kappa系数为0.873±0.036(P<0.01)。结论: 颞下颌关节弹响消除试验简单、易操作,对判断颞下颌关节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组织蛋白酶D在病变颞下颌关节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蛋白酶D与颞下颌关节破坏性疾病有关。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病变颞下颌关节盘和盘后组织中的表达 ,以探讨组织蛋白酶D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变之间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 :19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 ,其中 3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5例盘前移位伴关节盘穿孔 ,11例骨关节病伴关节盘穿孔。男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4~ 6 0岁。经手术切除部分病变的颞下颌关节盘与盘后组织 ,另外 1例为正常关节盘与盘后组织作为正常对照。 2 0例标本经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每例标本切片 4张。 1张进行常规HE染色 ,另外…  相似文献   

14.
袁健  龚忠诚  凌彬  林兆全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1):1145-1148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临床表现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进行关节下腔灌洗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治疗1、2、3次和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和Helkimo指数分析。结果:治疗1、2、3次、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临床疗效及Helkimo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良好的效果,治疗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急性和慢性分类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分析连续接诊的 10 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 (急性 4 5例、慢性 5 5例 ) ,比较两组之间临床主诉、开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髁突和关节盘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诉开口受限 ,下颌运动功能严重障碍 ,大部分病例髁突骨质正常 ,关节盘形态良好 ;慢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诉多为开口痛和 (或 )咀嚼痛 ,下颌运动受限 ,部分病例伴有咀嚼肌疼痛 ,相当一部分病例髁突骨质吸收破坏 ,关节盘变形、变性 ,关节盘附着松弛、撕裂 ,甚至关节盘穿孔。结论 对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应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 ,恢复良好的盘 突关系 ,阻止关节盘和髁突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40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稳定性牙合垫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Fricti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最大开口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开口度、疼痛程度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及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同时点比较,张口度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及治疗后3、6个月时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 ,CMI)和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 , 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联合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疗效优于单纯的关节上腔注射治疗透明质酸钠。  相似文献   

17.
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CT双对比领下颌关节造影技术,并评价其在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常规关节造影诊断困难的病例,进行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结果14例患者经CT双对比造影检查为正常考1例,可复性盘前移位者1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老2例,关节盘穿孔2例,关节盘粘连8例。结论CT双对比颞下颌关节造影术是常规关节造影的重要补充,对关节盘粘连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引起的严重张口受限的非手术疗法。方法 对59例不可复性盘前移(包括36例旋转移位)的张口受限患者,行多次关节灌洗,配合木楔被动张口训练,透明质酸腔注射治疗。结果 经3次治疗后颞颌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大(P<0.01)。基于无痛,无并发症。关节造影显示:仅3例关节盘部位复位。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可反复进行,是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包括旋转部位)引起张口受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镜治疗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颞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分别采用颞颌关节镜进行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关节上腔粘连松解灌洗、单纯关节上腔灌洗等治疗方法,通过观察疼痛程度、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灌洗治疗后患者张口度、侧向运动度和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组和粘连松解灌洗组治疗后疼痛减少值、张口度及侧向运动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单纯灌洗组。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组在张口度增加值及疼痛减少值的改变优于粘连松解灌洗组。结论:关节上腔灌洗可以作为颞颌关节内紊乱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针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颞颌关节镜下关节盘前松解复位灌洗治疗则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尖牙保护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在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经临床和MRI检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紊乱病盘前移位的16例患者共26侧关节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疗程为3-4个月,治疗前后,测量张口度评估下颌运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评分),并复查3.0T MRI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VAS评分平均为2.08±1.65,显著小于治疗前的7.19±1.58 (P<0.001);张口度平均为(36.13±5.97) mm,明显大于治疗前的(25.15±6.02) mm(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21侧关节的MRI表现变化不明显,仅有5侧关节的MRI表现有明显改变,均显示为关节腔积液减少或消失,其中3侧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盘回复至基本正常位置,另2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恢复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结论:尖牙保护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MRI表现不能作为评估咬合板疗效的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