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一期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我科治疗的2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灌注肺,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死亡病例,无遗留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结论术前检查完善,术中心内外探查确切,可避免动脉导管未闭漏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早期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结扎或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动脉导管,同时矫治心内畸形疗效满意,浅低温不停跳下手术能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 1999年9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87例,男36例,51例,年龄7月至14岁,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VSD﹚47例,法洛氏四联症﹙TOF﹚12例,房间隔缺损﹙ASD﹚9例,肺动脉瓣狭窄﹙PS﹚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5例,主动脉缩窄﹙CoA﹚4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VASD﹚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各1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共42例。全组3例PDA合并VSD、CoA:1例分期手术,先行PDA结扎切断缝合及CoA矫治术﹙左锁骨下动脉瓣翻转术﹚,术后6个月再行VSD修补术;2例同期行PDA结扎切断缝合、CoA矫治术﹙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VSD修补术。余病例均同时行PDA结扎或缝合和其他心血管畸形矫治术。PDA均在心内畸形矫治前予以游离结扎或者经肺动脉切开缝合,其中体外循环转流前结扎22例,转流后结扎33例,转流后切开肺动脉缝合PDA开口32例。结果 2例术后6h、11h分别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顽固性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率2.4%。术后并发灌注肺综合征2例,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2例,肾功能不全、左侧膈神经麻痹、轻度精神异常、伤口愈合延迟各1例。经过积极对症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PDA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的诊断要点、手术原则、采取的方法及防止并发症的细节等足够重视,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孙斌  王康荣等 《江苏医药》1996,22(7):503-503
例1,女,32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闭。于1991年5月21日在全麻气管插管下开胸手术。游离导管后壁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即以手指压迫导管破裂处,分离主动脉,切断肋间动脉3支,用无损伤止血钳阻断主动脉近远端,切开心包阻断肺动脉。发现导管近主动脉侧断裂,主动脉侧裂口1.2cm,主动脉后壁有0.3cm裂口,用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各裂口。主动脉阻断16分钟。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例2,女,10岁。术前诊断动脉导管未闻合并空间隔缺损。于1992年4月24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分离探查导管时,导管破裂大出血。术者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18例冠状动脉畸形患者中冠状动脉瘘1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6例。右冠状动脉瘘在体外循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不停跳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经左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及主动脉瓣成形。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18例手术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15d无手术死亡,心脏杂音均消失,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一旦确诊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缝扎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86例粗大的动脉导管、成人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病人 ,采用体外循环下降温至 2 1℃ ,低流量下缝扎动脉导管。结果 手术死亡 2例 ,死亡原因为术后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 ,存活 84例无脑栓塞、肾功能衰竭或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随访 12~ 5 0个月无复发再通。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下动脉导管缝扎术对于粗大动脉导管、成人动脉病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切口或小切口胸膜外结扎。近来不少医院在胸腔镜下手术行未闭导管栓塞法治疗 ,合并心内畸形则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一期手术。我院近年施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 12 0例 ,无一例死亡 ,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0例中男性 6 6例 ,女性 5 4例 ;最小年龄 1.5岁 ,最大 36岁。单纯动脉导管未闭 94例 ,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 ,2 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 ,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 11例 ,房间隔缺损 7例 ,法乐氏四联症 2例。2 治疗方法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均采用全麻、常温、左胸后外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一组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36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修补术 ,其中直接缝合 19例 ,自体心包片或Dacron片 ,4/0Pro 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 17例 ,2例合并PAPVC、1例合并小室缺 ,同期矫治 ,其中 18例有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 手术经过及恢复顺利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脑气栓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1例出现右膈神经麻痹 ,于术后 1周恢复。术后 2天即可离床活动 ,6~ 10天出院。全部随诊 ,随诊时间 1月~ 1.5年 ,所有患儿心功能良好 ,心内畸形矫正满意。结论 ①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②只要操作合理 ,不会出现气栓等并发症。③由于右侧开胸微创手术限制了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范围 ,仅能用于切开右房能完成的部分手术 ,如应用正中切口则该方法可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④该方法存在着术野显露欠佳 ,回血多 ,吸引增加 ,血液成份破坏增加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翟波  何强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3):20-21
目的 报告一组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方法 36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修补术,其中直接缝合19例,自体心包片或Dacron片,4/0 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17例,2例合并PAPVC、1例合并小室缺,同期矫治,其中18例有中度肺动脉高压。结果 手术经过及恢复顺利,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气栓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右膈神经麻痹,于术后1周恢复。术后2天即可离床活动,6-10天出院。全部随诊,随诊时间1月-1.5年,所有患儿心功能良好,心内畸形矫正满意。结论 ①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②只要操作合理,不会出现气栓等并发症。③由于右侧开胸微创手术限制了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范围,仅能用于切开右房能完成的部分手术,如应用正中切口则该方法可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④该方法存在着术野显露欠佳,回血多,吸引增加,血液成份破坏增加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国林 《中国医药》2008,3(8):505-506
目的探讨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右心室双腔心2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同时矫正。结果全组27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并发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2.5年,患儿症状明显减轻,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及术后管理可使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心内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PD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170例,其中同时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PH)47例。根据病情将病例分为同期根治和分期手术两组。结果 分期手术组31例患儿结扎PDA及0.5~2年后17例行心内手术,死亡2例;同期根治组139例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于围术期死亡8例,远期死亡2例。总病死率7.1%(12/170),其中合并重度PH死亡率12.8%(6/47);手术死亡率与病种、年龄、体重、PH程度等明显相关。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把握最佳手术时机、避免发生严重PH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尽量减少心脏切口、防止发生气栓、保护术后心功能和术后PH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了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3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7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03例,其中2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年龄(9.5±1.2)岁,合并房间隔缺损1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5例.结果 103例患者中死亡3例.肺炎、肺不张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血红蛋白尿5例,切口感染1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好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4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直径〉1.5cm)、室间隔缺损(直径〉1.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肤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2~5.5kPa。2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部分不适宜行常温下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的患者 ,在行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手术矫治时 ,术中大量左向右分流的血液将影响PDA肺动脉端内口的显露 ,致手术困难 ,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 1998年 3月~ 2 0 0 3年 6月我们为 9例粗大管型及 1例窗型PDA患者 (其中 4例合并其他心内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同期手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改良Ravitch术式对 11例儿童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手术后施行了同期纠治术。心内矫治术操作毕 ,放置右胸腔引流管。结果  11例均平稳地渡过了体外循环 ;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的出血和住院时间与同期类似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18~ 4 8小时拔除气管插管 ,4 8~ 72小时拔除胸腔引流管 ,无术后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未见明显二氧化碳潴留。术后外观满意。结论 同期手术术后的过程是平稳的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麻醉及在胸骨劈开心内手术后行漏斗胸纠治所带来的困难 ,手术结果证明是安全的和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阻断术在局限性T4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胸后探查肺癌、转移淋巴结与肺血管的关系,切开心包,在心包内游离患侧肺动脉根部和肺上、下静脉,通过肺循环短暂阻断术结合成形术完成肺癌切除.结果 肺动脉阻断时间为(22±4) min,肺静脉阻断时间为(18±3) min,术中出血量为(239±71) ml.2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肺癌切除,未行全肺切除术.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预防性心包内肺循环短暂性阻断术能提高T4期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全肺切除的施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18岁以上成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例。动脉导管结扎术16例,心内直视下行动脉导管内口缝闭术4例,房间隔缺损修补6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22例,肺动脉瓣狭窄行瓣膜交界切开术9例,右室流出道补片3例,房室管畸形行二尖瓣裂缺修复术8例,Ebstein畸形房化心室折叠术5例,主动脉瓣畸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右室双出口矫治2例,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术4例。结果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1.5%。2例为法洛四联症,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严格的把握手术适应证、严密的手术操作和得当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凯 《中国实用医药》2013,(24):109-110
目的探讨婴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诊治的2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均在全麻状态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其中20例心上型患儿,横切右心房、左心房后壁,进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的吻合,2例心内型患儿,切开参与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修补,将肺静脉开口及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内。结果所有患者术毕均脱离体外循环机,体外循环时间为60~85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70±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35~45min,平均阻断时间为(50±10)min。术后应用血管活性物质,较好改善患者心功能,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经过相应药物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治愈出院。结论对于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婴儿,术前尽早确诊,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患者17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重度动脉高压38例,年龄8个月~30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下心内畸形矫治术,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方法。结果174例患者中死亡4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0例,呼吸道并发症12例,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术前准备,术中适应的手术方法,术后有效降肺压治疗及呼吸道处理,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1980—07~1993—02,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三联症根治术36例。术中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24例,补片修补12例,右室流出道加宽4例,同期纠治其他心内畸形。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诊2~15年,自觉征象均消失,能正常活动或上学。说明良好的手术效果取决于对畸形的纠治及加强心肌保护和正确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