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瘫致病因素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 185例脑瘫患者的致病因素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的脑瘫患者与足月产的脑瘫患者相比 ,重度者的比例高 (P <0 .0 1) ,痉挛型发生率高 (P <0 .0 5 )。结论对早产儿早期随访 ,早期干预 ,有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程贤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999,3(2):170-17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方法及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对6个月内有脑瘫可疑表现和体征的患儿进行体检和头颅CT检查。明确后应用药物、针灸、按摩进行治疗。结果:有52例幼婴儿被诊为脑瘫,经早期干预50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有所改善。结论:小儿脑瘫早诊早治,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席彩萍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12):53-54
目的对脑瘫患儿早期(4个月以前)的异常表现进行追踪总结,以便早期诊断,把握最佳康复机会,尽早治疗,对降低残疾发生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在甘肃省康复中心诊治的200例脑瘫患儿追问其在4个月以前,尤其是新生儿期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早产、窒息、黄疸、颅内出血等高危因素的患儿有192例具有早期异常表现,8例未发现异常,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脑瘫高危儿观察早期的异常表现,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残疾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11例1岁内小儿脑瘫康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展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对11例1岁内小儿脑瘫进行康复分析。结果:①病因以早产及低体重最常见。②家长发现的高峰在4~6个月。③每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④以Bobath、Vojta及上田法为主,辅以我国的中医按摩治疗尚不失小儿脑瘫早期治疗较好的方法.11例患儿通过治疗正常化9例(占82%),总有效率为91%,充分证明了早期诊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瘫高危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康复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 相似文献
6.
7.
薛菊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
小儿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肢体的神经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伴有视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癫痫等障碍[1].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作用效果.方法 根据临床资料,将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实验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2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实验组的患儿发育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小儿脑综合症及脑瘫患儿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有良好的效果,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素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148-15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发育商(DQ)状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33例(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例(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比干预前的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能力等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除适应行为及大运动行为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外(P<0.05),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交改善并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提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效果,改善患儿适应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语言及个人社交等,提升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期院内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在医院进行的早期正规强化治疗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 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治疗半年后根据日本远城寺式乳幼儿分析的发育检查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 .01〉,A1组高于A2组(P<0. 05)。结论早期在院内进行正规强化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238例小儿脑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小儿脑瘫 (CP) ,在我国发病率约为 1.8‰~4‰[1] ,应重视防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CP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 4月— 2 0 0 1年 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资料完整的CP患儿 2 38例 ,男 188例 ,女 5 0例 ;男∶女为 3.76∶1;年龄 2个月~ 6岁 ,其中≤ 3个月 37例 (15 .5 5 % ) ,4~ 6个月 85例(35 .71% ) ,6个月~ 1岁 5 2例 (2 1.85 % ) ,>1岁6 4例 (2 6 .89% ) ;早期 (<6个月 )确诊 12 2例(5 1.2 6 % ) ,其中超早期 (≤ 3个月 ) 37例 (15 .5 % ) ;2 38例均符合 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诊断标准[2 ] 。1… 相似文献
13.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点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早期复极综合征 (ERS)与心肌梗死 (MI)超急性损伤期的ECG特点及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病例选自我院 1998-2 0 0 2年资料齐全的ERS组 5 0例 ,与同期住院的MI超急性损伤期的病人 3 5例回顾分析其ECG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ERS组出现明显胸痛者 10 % ,ECG最主要表现为J波 (J点 )明显 ,QRS波群形态、电压改变较少见 ,QT间期、QT离散度正常或轻度延长 <0 0 2s。MI超急性损伤期主要表现为胸痛症状明显( 86% ) ,ST段明显抬高 >0 5mV( 80 % ) ,心律失常多见 ( 83 % ) ,QRS波群增宽切迹、低电压常见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较明显 >0 0 2s。结论 :ERS胸痛症状少见 ,ECG主要表现为J波明显 (J点 ) ,ST段抬高 <0 5mV者多见 ,下蹲试验后抬高的ST段基本回复至等电位线。MI超急性损伤期剧烈胸痛常见 ,ECG主要表现为ST段抬高 >0 5mV ,QT间期、QT离散度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方法及早期干预的作用。方法:对6个月内有脑瘫可疑表现和体征的患儿进行体检和头颅CT检查。明确后应用药物、针炙、按摩进行治疗。结果:有52例幼婴儿被诊为脑瘫,经早期干预50例患儿临床表现及体征有所改善。结论:小儿脑瘫早诊早治,可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建华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5,6(3):111-112
为开展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28例1岁内小儿脑瘫进行康复分析。结果:(1)病因以早产及低体重最常见;(2)家长发现的高峰在4~6个月;(3)每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4)以Bobath、Vojta及上田法为主。辅以我国的中医按摩治疗尚不失为小儿脑瘫早期治疗较好的方法。28例患儿通过治疗正常化为例(占82%)。总有效率为92.8%。充分证明了早期诊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及智能发育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分为两组,干预组83例,除常规治疗外,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康复功能训练,出院后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及教育大纲,随访干预治疗至2岁;对照组(常规育儿)8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常规育儿指导和评估。结果干预组神经行为评分第3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在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高危新生儿发育落后及后遗症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环境干预、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以及足够的治疗疗程和随访可降低高危新生儿脑瘫和智能低下的发生率,提高高危新生儿的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的疗效与价值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高危脑瘫婴幼儿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 ,探讨早期康复对高危脑瘫婴幼儿预后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经儿科医生用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查出的高危脑瘫婴幼儿 ,由康复医学科医生用贝利儿童发育量表对其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估。将有相应功能障碍的 2 0 9名高危脑瘫婴幼儿分成 2组 :康复组 14 7名 ,对照组 62名。康复组接受神经营养药、高压氧和康复训练 ,并依发育落后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 ;对照组接受神经营养药和高压氧治疗 ,无康复训练。用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在康复治疗前后、1.5~ 2岁时跟踪评测疗效 ,判断预后。结果 康复组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尤其是粗大运动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经 3个以上疗程治疗后 ,2组在运动方面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但在自理、认知、社交、语言方面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1.5~ 2岁跟踪评测时 2组发育迟缓人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脑瘫发生率 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时期是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也是脑细胞的生理功能成熟和完善时期。对高危脑瘫婴幼儿进行早期康复干预 ,可促进大脑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妊娠期间母亲患糖尿病或各种感染 ,分娩过程中受到产伤或缺氧及生后 1个月内婴儿患各种脑炎、病毒感染、头部外伤等均为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了能早期发现 ,早期干预治疗 ,本文总结了 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选择 1997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脑瘫科门诊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共 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 。其中男 46例 ,女 2 2例 ;2岁以下 2 4例 (35 .3% ) ,2~ 4岁 2 7例 (39.7% ) ,4岁以上至 6岁 13例(19.1% ) ,6…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必然的趋势,随之亦会引起若干社会问题。其中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就要明显增加。这不仅使老年人丧失工作、社交和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