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论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剖析《金匮》在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远流长,"治未病"指导思想为治疗风湿病开辟先河,《金匮》详尽论述了"风湿"病病名、脉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与方药,《金匮》详尽论述了风湿病相关的"历节"、"血痹"、"虚劳"、"胸痹"、"痰饮"病。《金匮》对产后预防患风湿病有重要论述,《金匮》论述风湿病人食禽兽鱼虫和食果实菜谷有禁忌。《金匮要略》在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东近代名医苏世屏的《金匮要略原文真义》发扬仲景杂病学术,是重要的《金匮》文献。其学术特点有如下几点:逐节串注,直贯全论;对比串解,贯通前后明经义;论《金匮》与《伤寒》为虚邪与正邪之异;悟仲景言外之旨,举一反三论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和《素问·痹论》原文对照,发现《金匮》之奔豚气病与《内经》之心痹病除致病因素有所不同外,其病证、病机几乎如出一辙,从而认为《金匮》之奔豚气病即《内经》之心痹病。  相似文献   

4.
《金匮》全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该书在杂病的治疗学中,具有经典的地位,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纲领。通过对《金匮》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我们上溯《内经》、《难经》,旁通《伤寒论》,下涉诸家,有利于全面继承祖国医学理论,现根据个人学习《金匮》的体会,谈谈该书治法方面的特色。1“治未病”原则指导下的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思维特色《金匮》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先安未病之脏及“适中经络,即医治之”的早期治疗方法。该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篇》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受气于所生,…  相似文献   

5.
联系《伤寒论》,并结合临床,认为解释《金匮》脉学条文,必须明确:“寸口脉,在《金匮》有不同的用法;《金匮》对不同的诊脉部位用法不同;论脉有相对与绝对之分;《金匮》某些脉象的概念与现在不同;“数”在《金匮》不一定指脉象,“微”有时是形容词;一病可见数脉,一脉可主多病。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古代论述杂病的一本方书。它的理法方药,临床上用之有效,是中医学院可以讲读的一本原著。对这本原著的讲法,个人经验:一是要指导学生对原文有正确的理解,例如对于《金匮》论脉,不能“就脉论脉”来理解,而是要理解《金匮》是  相似文献   

7.
<正> 《灵枢·厥病》有论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说明手足见证与痛证密切相关。证之临床,四肢手足的色泽、动态、温度、感觉的变化,均与痛证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金匮》承《内经》之旨,对手足见证与痛证的关  相似文献   

8.
现存之《金匮要略》,乃宋代翰林学士于馆阁蠹简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盖此乃仲景《伤寒杂病论》之节略本。孙奇、林亿等在论序中说,“臣奇先校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  相似文献   

9.
《金匮》是我国东汉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通过对《金匮》的学习,笔者认识到对于皮肤病的论治,不可忽视对《金匮》的综合性研究。皮肤病虽在体表,实乃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把经方运用于皮肤科临床,只要辨证准确,切合病机,就会取得确切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历代医家并古今《金匮》注家对此一节,多认为是风与痹之鉴别。亦有认为是痹、风两者轻重之辨。如《金鉴》谓:“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11.
《内经》论痉,不执一端,从病因方面强调了风、寒、湿、热均可影响经脉而致痉。《金匮》对此有继承,也有发展,强调邪阻津燥,治疗主以汗、下二法,又处处顾及津液。仲景以后,历代医家均有阐发,也大体不出外邪入中、津血亏耗的范围。明清之际,更加注意强调痉病之内因,并通过临床实践创立了大量有效方药,此可补《金匮》之未逮。由此可见,对痉病较为具体的证治虽首见于《金匮》,其对后世亦有相当影响,然所出方治难概临床之全,故有必要对其推源溯流,加以考析,以便较为全面和客观地理解《金匮》所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痰饮病治则对肺病咳喘的辨治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论述痰饮病的脉因证治,极为精当,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后世医家论治痰饮病,莫不奉为圭臬。如孙思邈《千金要方》论痰饮,全宗《金匮》痰饮篇;喻嘉言《医门法律》论痰饮,对仲景方论推崇备至;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治痰饮,亦本《金匮》痰饮篇创立的原则而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笔者在肺系咳喘的治疗中,亦颇受启迪,宗其治则,灵活化裁,屡获效验。兹结合临床,将痰饮病治则对肺系咳喘的辨治意义作如下探讨。1痰饮是肺病咳喘的基本病理因素《金匮》痰饮篇把痰饮与咳嗽合为一篇,显然昭示后人:痰饮是咳喘…  相似文献   

13.
《金匮》首篇相当于杂病治疗的总论,实为全书之纲领。全面领会本篇的主要精神,对学好《金匮》各篇均有裨益。一、整体观和正邪观为《金匮》论病的指导思想《金匮》一书发展了《内经》中人与天地相适应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仲景首先阐明摄  相似文献   

14.
痛风辨治三原则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琪 《中医正骨》2003,15(8):26-26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性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为特点 ,常累及肾脏。本病属中国传统医学的“痹证”范畴。《张氏医通》谓 :“痛风一证 ,《灵枢》谓之贼风 ,《素问》谓之痹 ,《金匮》名曰历节 ,后世更名白虎历节 ,……”。依据“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机特点及“不通则痛”、“通可去滞”的治疗原则 ,作者拟用清热利湿 ,化瘀通络 ,培补脾肾三法治疗痛风 ,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经验体会如下。1 证治与方药1.1 清热利湿 ,急则治标…  相似文献   

15.
浅议《金匮要略》治杂病以祛邪为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以祛邪为主,杂病以扶正为主”的口头禅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金匮要略》上。笔者曾对此提出异议,因为《金匮》治杂病“以祛邪为主”的概念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尚未建立,故有必要书面论述之。1 杂病之成,首责外邪 杂病,即《伤寒杂病论》之杂病,亦即今之《金匮》所载诸病。《金匮》首篇告诫“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  相似文献   

16.
论《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辛法是将苦味药与辛味药结合,具有辛开苦降作用,以调理气机、驱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它由仲景据《内经》的理论,首创于《伤寒杂病论》。统观《金匮》全书,运用苦辛法的方剂之多,达32方,占《金匮》实有方剂总数140个的22.86%;运用苦辛药味之多达32味,占《金匮》共用药物总数147味的21.77%;而苦辛法运用范围之广,涉及《金匮》大部分篇章。在苦辛法指导下组合的方剂,方与证紧密配合,组织严谨、用药精细、配伍有度、加减有法、疗效卓著,定有规律可循,堪称经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应用范围颇广。认真探讨《金匮》苦辛法的组方用药规律,对于发展仲景学说以及正确地指  相似文献   

17.
<正>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金匮要略》(后简称《金匮》)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杂病部分,其所创立的杂病辨证论治理论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所应用、充实、发挥。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程,在培养中医学生成为一个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又有较强临床应变能力的合格人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应该注重结合课程特色,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金匮》方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19.
《金匮》利水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利水法初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410006)路振平,黄家友主题词《金匮要略方论》,利湿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撰成之后,研究者代不乏人,但对其治法,概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8种。笔者通过对《伤寒杂病论》30年潜心研究,发现《金匮》中除...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被视为医方之祖,治杂病之源。现将笔者对《金匮》中温热药运用机理的体会,结合临床,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