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香香  李秀南 《海南医学》2011,22(8):154-155
目的探讨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患者103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103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65d,最短3d。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3例,置管后无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007年6月-2009年12月223例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223例患者股中心静脉置管中,留置时间3~335d,平均(36.08±14.12)d.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I级静脉炎11例,细菌培养阳性7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脱出3例.经临床观察发现,延长股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不会导致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和导管脱出并发症的增加.留置3个月以上可以引起导管阻塞的发生.结论 股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可以达到3个月,如果病情需要留置时间更长时要防止导管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因素及有效防范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 对18例中心静脉置管病人进行相关感染因素监测与分析.结果 置管感染与插管过程污染、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导管内血凝块堵塞、股静脉穿刺时污染、病人的易感性、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在准备输注的液体及处理管道接口时未行无菌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可有效防范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对保证病人安全、控制医院感染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2006年1月~2007年7月对135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并做好置管操作及其护理。结果:135例患者中穿刺成功134例,失败1例。中心静脉留置管留置时间平均25.45天,因导管堵塞被迫拔管1例,无术口感染和导管滑脱。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深静脉导管的护理进行分析探讨,以减少深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方法对该科2011年9月‐2014年9月共236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36例患者置管留置时间2~71 d,平均24.5 d;其中,非正常拔管21例,分别为导管堵塞5例,感染12例,脱落4例。结论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深静脉导管感染是导致非正常拔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王静  谢静  严芳  熊永祥  邵容 《四川医学》2011,32(4):612-614
目的了解多途径静脉置管留置情况,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达到按计划安全留置。方法收集我科近年364例行多途径静脉置管中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原因分析。结果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共67例(18.4%),分析原因主要为阻塞、机械性静脉炎、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异位、脱落、破裂。其中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感染形成与留置途径有关。结论化疗患者宜早期安置经各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特别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扬长避短,精心选择不同的置管途径,加强各个置管及维护过程中的管理,非计划性拔管比例是可以控制下降的。  相似文献   

7.
廖和平 《当代医学》2012,18(12):135-137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D公司生产的1.9Fr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新生儿科住院的238例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237例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导管保留时间3~52d,平均留置时间(21±5)d;223例计划拔管,占留置导管总数的93.25%;11例意外拔管,3例因放弃治疗而拔管;导管尖端异位51例(其中30例异位于右心房),占21.52%;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的18例,发生率为7.60%。结论 PICC置管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危重新生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胸外科138例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并予输液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138例,穿刺置管成功136例,穿刺置管成功率达98%,其中3例误入颈内动脉,经拔除穿刺针,压迫穿刺点,重新穿刺成功.1例因血管位置特殊,致穿刺困难置管失败,1例因导引钢丝推进过程打弯,致导引钢丝送入困难而致置管失败.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肿等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7~40 d,平均(14.0±4.3)d;出现导管脱落6例,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而拔除导管3例.结论 对颈内静脉置管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85-85,8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d.平均43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置管术10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采用单腔中心深静脉导管行锁骨下或股静脉穿刺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置管时间最长90d,病人置管后活动自如,拔管后伤口愈合好,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深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使用安全、效果显著,置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正压封管以及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长期留置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90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对病人的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原始病因和感染病人的菌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进行中心静脉静脉置管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为股静脉,感染率为33.33%;导管留置时间>27 d时的感染率达37.5%;狼疮肾炎病人行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最高,为33.33%;检出病原菌共15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结论:深静脉置管病人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置管部位、导管留置的时间和基础疾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腹腔穿刺引流中的应用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腹水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导管脱落、阻塞、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安全经济、一次穿刺长期留管、避免反复穿刺及感染等优点,可根据病情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例,留置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2例次,其中有11例患者重复置管(2~3)次。右颈内静脉置管134例,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股静脉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14士12)月,其中颈内静脉(4~36)月,平均16月;锁骨下静脉(3~25)月,平均11月;股静脉(2~7)月,平均4月。导管置管时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血肿17例(9.0%)、渗血21例(12%)和导管功能障碍3例(1.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通路功能障碍和感染,本组导管通路功能障碍13例(7.0%),其中血栓形成8例、隧道段打折2例,导管外鞘形成1例,血管狭窄1例。10例导管通路功能障碍经调整导管、尿激酶溶栓或手术修复,得到纠正,余3例拔管后重新进行穿刺置管。本组有15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8.0%),给予消毒换药,管周皮肤涂察百多帮软膏后好转。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仍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重点防治置管期间局部巨大血肿和渗血以及导管留置期间血栓形成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中心静脉置管前加强与患者的晌通,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中心静脉置管中注意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中心静脉置管后加强导管的护理,预防穿刺点和导管感染,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栓塞.结果 356例中心静脉置管保留时间4~53d,平均(12.5±5.1)d;无1例出现穿刺处感染和导管内感染,拔除留置针做细菌培养,无一例细菌培养阳性;无1例导管脱出;导管栓塞12例,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无1例导管拔除.结论 加强中心静脉置管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PICC)导管在化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化疗患儿采用肘前外周静脉穿刺,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感染或因并发症拔管者,导管留置时间120~365 d。结论化疗患儿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化疗,可以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减少和(或)避免药物外渗,提高患儿依从性,同时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方法:将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心脏病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疗法,并在术后为其应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均经右侧颈静脉进行置管,回顾分析本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原因与对策。结果:在术后护理过程中,9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03%,分别为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导管脱出与拔管后渗血,其中导管阻塞与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对心脏手术患者在术后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48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4%和不动杆菌占10.5%;中心静脉置管5、6、7 d的感染率分别为25.0%、40.9%和71.4%;正常皮肤及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4.8%;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感染率分别为9.6%和10.9%,低于股静脉穿刺感染率18.7%(P<0.01)。【结论】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病原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导管感染率越高;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梁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穿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以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情况。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瓣膜替换手术52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选择颈静脉置管,另一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细菌感染率;比较静脉置管第5、6~10、11~20、20d以上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结果不同穿刺部位病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I)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为16.3%,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9.5%( P <0.05)。不同导管留置时间CVC-RI的发生率,520例中发生导管感染留置时间为5d~30 d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增加,以第11~20d最为明显。结论应根据静脉导管的使用原则,合理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气胸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6例气胸均采用了经皮穿刺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闲式引流。结果本组36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一次成功。30例引流顺利,4d内拔管;6例加用负压吸引引流,5例6d内拔管;无一例并发症;其中1例转外科治疗。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