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鹅掌风因手掌粗糙开裂,形如鹅掌故名。《外科正宗》云:“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初起紫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医宗金鉴》指出:“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所致”。可见鹅掌风主要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毒邪相染或病久湿热化燥伤血,皮肤失于荣养而发病。诊断要点:皮损部位多发生在手掌或指端的腹侧,初起为皮下水疱,散在或簇集、搔痒。不久疱  相似文献   

2.
鹅掌风因手掌粗糙干裂形如鹅掌而得名。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掌心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手癣,是一种顽固性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经年不愈。本  相似文献   

3.
鹅掌风亦称掌心风,属于现代医学手癣和脚癣的范畴。以中青年多见,有时候儿童和老年人也可患病。  相似文献   

4.
鹅掌风多因感受风毒凝集皮肤,甚则气血不能滋荣,皮肤失养,或由接触传染而得。该病程缠绵,经年不愈,自感搔痒,入冬伴发皲裂则有疼痛,手掌及手指失去弹性,屈伸不利。一、一般资料八二年至今治疗325例,其中男患166例,女患159例,患病部位,左手220例,右  相似文献   

5.
鹅掌风多发于手掌及足趾脚掌屈侧 ,病变部位出现局部皮肤角化 ,变白增厚 ,表层部分皮肤时有脱落 ,部分病人的手指足趾屈侧横纹处或斜纹处出现干裂 ,时而裂口或裂口处出现出血或血肉外露 ,此症称为鹅掌风 ,亦称手足癣 ,西医称为霉菌感染等。  鹅掌风不伴有裂口 ,称之为单纯型鹅掌风 ,单纯型鹅掌风临床表现 ,手足屈侧层层脱皮 ,亦无皲裂及出血 ,冬春季多见。鹅掌风重者数月数年不愈 ,不论单纯型还是合并皲裂型鹅掌风 ,病变局部皮肤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感 ,发痒疼痛 ,鹅掌风 (手足癣 )合并手足皲裂是手足常见的皮肤病之一。1 临床资料  本组 …  相似文献   

6.
手掌部粗糙开裂如鹅掌,名鹅掌风。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鹅掌风》曰:“此证生于掌心……初期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清《外科证治全生集》说:“鹅掌风,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痒燥烈者是。”因此,就病名而言,鹅掌风不仅限于以往概念中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7.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索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的皮肤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若病程迁延则见苔鲜样变,常伴有剧烈瘙痒.小儿湿疹中医称之为"奶癣"或"胎癣",根据症状与病变部位不同,可称为"浸淫疮"、"绣球风"、"四弯风"、"旋耳疮"、"肾囊风"等.  相似文献   

8.
鹅掌风以手掌粗裂、脱皮、瘙痒为特点,俗称手癣,多因外感湿热之毒邪,内阻气机,外蕴肌肤,毒邪相染或病久湿热化燥伤血,皮肤失于荣养而发病。周正华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余载,精于医理,勤于临床,不仅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疑难病的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周师治疗鹅掌风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鹅掌风”,西医学称之手癣,是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手部皮肤病变,也是临床皮肤科常见、多发病的一种。目前很少采用内服药治疗,笔者自拟“鹅掌风汤”和外用洗方,治疗多例“鹅掌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摸颈背运动预备姿势:上身保持正直,两脚平开如肩宽,两臂交替上举、外展、屈肘,掌心置于枕后。动作:掌心从颈上摸至背部,再尽量按触对侧肩胛骨,若患侧功能障碍明显时,则将患侧手心按颈部或上举至最大限度。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相似文献   

11.
中药克癣汤治疗鹅掌风100例河南省许昌市中医皮肤病研究所(461114)卢明仁,卢俊芳关键词:鹅掌风/中医药疗法,熏洗疗法,中药洗剂/治疗应用鹅掌风是一种皮肤病中常见的顽固性疾病,皮损以手部皮肤有隐约的小水疱、脱屑、瘙痒、粗糙、肥厚,甚至皲裂、疼痛。...  相似文献   

12.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59-1062
皮肤湿病是指以湿为核心病机,以湿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皮肤湿病发生之前必有蕴湿藏于皮之下肌之外。蕴湿或被六淫邪气诱发,或被体内伏火蒸腾,造成皮肤湿病的急性发作,前者轻,后者重。皮肤湿病急性发作之后会有多种转归,若湿邪滞表,形成湿痹,则会变为皮肤顽症。针对皮肤湿病的不同发作状态可以选用疏风除湿汤、除湿胃苓汤、清热除湿汤、清脾除湿饮等治疗。针对湿痹,搜风除湿汤全面反映了赵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手足癣是发生于掌、跖与指、趾间皮肤的浅部真菌感染引起的顽固性皮肤病。中医称手癣为"鹅掌风",足癣为"脚湿气"。我们根据临床实践,以中药外治手足癣,疗效显著,现介绍几则验方,供患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红粉 《江苏中医药》2021,53(12):57-59
汪受传教授为中医儿科学专家,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全国名中医.汪老著有《审思斋幼幼论丛》系列丛书,书中详细阐述"伏风"理论,令人耳目一新[1]."伏风"与"新感"相对应,指潜伏于体内的病邪,乃内风中的一种特殊之风,藏而不露.一旦遇有外邪侵袭,闻到、嗅到或皮肤接触到特殊气味或敏感物质,则一触即发,引动"伏风",轻者致人不适,重者致人亡命.  相似文献   

15.
荨麻疹是一种顽固性过敏性皮肤病。本病相当于祖国医学所述的“风疹”、“风丹”或“瘾疹”。皮肤风疹是高出皮肤的斑丘疹,常融连成片,堆垒成块,由于本病症多骤然发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迹,俗称风团、鬼饭疙瘩、风疹块等,历代医家又称为瘾疹、风瘙瘾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具有瘙痒性风团发生突然、发无定处、来去迅速、瘙痒无度,退后不留痕迹,以后又不断成批发生,时多时少,皮肤损害数目常随搔抓的刺激而扩大,增多,有的融合成环状、地图状等多种形态,反复发作不易治疗。瘾疹证侯分型常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实热证、气血两虚证、冲任不调证等证型。本文重点讨论风寒型瘾疹的诊治。风寒型瘾疹除具有上述共同特点外,其皮疹还表现为色淡或白,遇冷或风吹则加剧,得热则减轻,多冬季发生,多以身体暴露部位症状突出。《诸病源侯论.风瘙身体瘾疹侯》阐述为“邪气客于表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疡医准绳》中作了更明确的论述“夫瘾疹者,由邪气客于皮肤,复遏风寒相搏,则为瘾疹;若赤疹者,由冷湿搏于肌中,风热结成赤疹,退热则极,若冷则瘥;白疹者,由于风气搏于肌中,风热结为白疹也,遇冷则极或风中亦极。得晴明则瘥,若厚暖亦瘥也。”本型病因是风邪、寒邪外...  相似文献   

16.
鹅掌风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角化、脱屑、皲裂等,常反复发作。在江学勤主任医师指导下,笔者结合病例重点探讨劳宫穴温和灸法对鹅掌风的治疗,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简要解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鹅掌风,西医称为角化性手癣,是一种较顽固的皮肤病。其表现为手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裂,甚至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皲裂、脱屑,亦可出现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或瘙痒不明显,多始于一侧手指尖或鱼际部。笔者自治中药膏治疗该病,疗效特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吹烘疗法治疗鹅掌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达灿 《新中医》1993,(7):41-42
祖国医学之“鹅掌风”是以手部“初起红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为特征的皮肤病。现代医学的手部湿疹、手癣、指掌角皮症等可纳入其范围。我们应用中药吹烘疗法治疗上述皮肤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致皮肤出现抓痕、表皮脱落、色素沉着、湿疹等继发性损害,有时可引起继发性感染,但没有任何原发性皮肤损害.本病属于中医学“风瘙痒”、“痒风”范畴,《诸病源候论》载:“风瘙痒候,此由游风在于皮肤,逢寒则身体疼痛,遇热则瘙痒”,“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其发生主要因外感邪气,或因脏腑功能失调,或因年老体弱,致血虚生风生燥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20.
正风瘙痒是一种没有原发性皮损,仅以皮肤瘙痒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局限性以阴道、肛门周围多见,泛发性可泛发全身[1]。中医古籍文献中亦有"痒风""血风疮"等名称。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有云:"遍身搔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仲景云:"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则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患者发病之初自觉瘙痒剧烈,反复抓挠之后皮肤出现抓痕、血痂等破损,日久皮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