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能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根据人核糖体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按蚊胃内人血的方法。同时,对猪血、牛血、羊血、小鼠血以及未吸血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6、12、18、24、27、30、33、36、40、4J4、48h)的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人血提取的DNA中扩增得到519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动物血样及未吸血按蚊中所提取的DNA均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所有吸人血24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27、30、33、36h的各5只中华按蚊中,分别有4、4、2、1只能扩出特异性条带,吸血40h后的中华按蚊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血后24-40h,PCR检测阳性按蚊数与吸血后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吸血24h内的中华按蚊胃内的人血液来源,可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人血指数是分析按蚊嗜血习性的重要指标,但不同的采样方法对结果影响颇大。1992年8月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疟疾媒介的苍南县对务乡就野外法(清晨天亮到上午10时,在距人畜居息地等距的野外菜地、豆地、草丛、芭蕉地收集饱血中华按蚊)和人畜舍全捕法(选择一较孤立的居民宅园于凌晨天亮前捕光所有人房、畜舍内的饱血按蚊)两种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胃血测定采用血清环状沉淀试验法,抗人血清由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提供。测定所得吸人血的按蚊数除以测定胃血的按蚊总数,所得商即为人血指数。 结果:野外法共采集中华按蚊53只,其中测得吸人血按蚊为6只;全捕法共采集中华按蚊201只,  相似文献   

3.
云南四种按蚊胃血血源鉴定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9 ̄1993年,采用环状沉淀试验法,对云南省8个地州市20个县的4种重要按蚊进行胃血血源鉴定。结果:采自人房胃血标本平均人血阳性率中华按蚊为7.41%,微小按蚊为12.77%,嗜人按蚊为100%,多斑按蚊为35.71%。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嗜人、牛血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法。结果:检测湖北应城市人房、牛栏、猪舍、野外捕获的中华接蚊226只,嗜人血的29只.占12.8%(人血指数为0.128);嗜牛血的84只,占37.2%;其余经沉淀反应检测113只为猪血,占54.4%。在人房、牛栏、猪舍中捕获嗜人按蚊141只,124只嗜人血,占87.9%(人血指数0.879);嗜牛血15只,占10.6%;其余7只经沉淀反应检测为嗜猪血。结论:中华按蚊是嗜吸畜血雨兼吸人血的蚊种,而嗜人按蚊是嗜吸人血的蚊种,蚊虫嗜血习性与其栖息场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都市中华按蚊传播疟疾的阈值和潜势,为当地疟疾监测、预警与防治提供科学评价指标。方法选取蚊密度较高的4个村为调查点,其中坝区2个、浅丘1个、深丘1个。于2011-07/09现场调查媒介按蚊的叮人率、经产蚊比例、人血指数,收集观察期间的平均气温数据。根据基本繁殖率概念计算以媒介按蚊临界叮人率为指标的传播疟疾阈值。结果成都市中华按蚊的人血指数是0.05,实际叮人率为1.20,中华按蚊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临界叮人率分别是12.838 4(恶性疟)和10.553 5(间日疟)。结论成都市按蚊的实际叮人率低于其传播疟疾的临界叮人率,由中华按蚊引起的疟疾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6.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珍开发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方法:清晨搜捕全部人房和蚊帐内外以及牛房内的吸血按蚊;半通宵人牛诱捕;通宵人诱捕蚊。结果: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都嗜牛血兼嗜人血,整夜都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吸血高峰值同在下半夜。结论:防蚊措施的采用,特别在下半夜,是疟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以醋釺膜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蚊胃血血源,经试验选定的工作浓度抗血清为1:2及抗原为1:500,于37℃中免疫扩散2.5小时后观察结果,与常用的环状沉淀试验法同时对比鉴定中华按蚊胃血标本,两法结果一致及特异性相似,表明这是鉴定蚊胃血另一较为快速的免疫扩散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疫情不稳定地区重要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变化。方法在景洪市、元江、绥江和龙陵县4个疟疾不稳定区,采用诱蚊灯人(畜)房通宵捕获蚊虫,通宵人工诱捕观察蚊虫夜间活动节律,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蚊虫胃血血源。结果 4个调查点共捕获18种44 635只按蚊,其中中华按蚊26 468只,微小按蚊2428只,雷氏按蚊100只,昆明按蚊1620只,其他按蚊14 019只,分别占所获按蚊总数的59.30%、5.44%、0.22%、3.63%和31.41%。景洪市微小按蚊夜间活动高峰在23:00-00:00;景洪市和元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20:00-21:00;绥江县的中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为02:00-03:00;昆明按蚊夜间活动高峰主要在22:00之前;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和昆明按蚊日预期寿命较高,均在0.90~1.00之间;中华按蚊人血指数为0.30,微小按蚊为0.50,昆明按蚊为0.30。结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昆明按蚊生态习性发生了变化,是否引起当地疟疾流行特征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东不同地区蚊类的嗜血习性,并对常见蚊种选择吸血宿主的嗜好作出判断。方法用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采集不同场所的蚊虫,鉴定蚊种后,将其杀死作胃血沉淀试验,对血源相近的宿主在不易鉴别时,采用凝集抑制试验方法。结果从人房、家畜舍及野外共采集蚊虫14种,获得胃血标本13 283份。不同蚊种的偏嗜性不同,淡色库蚊的嗜血范围广泛,但以人血和鸡血为主,兼吸其他动物的血;三带喙库蚊主要嗜吸牛(羊)、马(驴、骡)、猪等家畜血,并兼吸人血;中华按蚊的主要嗜血对象是牛、羊,其次是马、驴、骡、猪,而吸人血者较少;骚扰阿蚊主要吸人血、牛血并兼吸猪、鸡及其他家畜、禽血。另对山东地区其他6种蚊虫也进行了选择吸血宿主嗜好的判断。结论蚊虫对人或不同动物的血液有不同的偏嗜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人血指数三种调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通宵诱捕法估算当地中华按蚊趋吸人血为35.15%,因人饵诱捕系在毫无防护情况下进行,其结果显然偏高;就寝前、后室内捕捉法可基本捕获人、畜吸血蚊,估算人血指数(HBI)为0.065,与清晨室内搜捕法的HBI(0.066)相近。认为两者均可代表当地中华按蚊吸人血率。但前者可同时完成按蚊实际叮人率的调查,作为蚊虫传疟媒介能量评价指标,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蚊虫嗜血性的研究:Ⅲ.中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嗜人、牛血的鉴定。采用ELISA法。结果:检测湖北应城市人房、牛栏、猪舍,野外捕获的中华按蚊226只,嗜人血的29只,占12.8%;嗜牛血的84只,占37.2%;其余经沉淀反应检测113只为猪血,占54.4%。  相似文献   

12.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出现在南京市中心城区的按蚊种群进行密度调查,并用PCR方法进行种群鉴定和疟原虫携带检测。方法采用人工计数法对南京市五台山、水西门、逸仙桥和火车站4个居民点的入室按蚊和蚊虫总数进行计数,并用电动吸蚊器抓捕冻存,用PCR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2种疟原虫携带情况的检测。结果采集到按蚊111只,占总蚊虫数的6.12%,经PCR鉴定均为中华按蚊,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检测为阴性。结论出现在南京市中心城区的按蚊为中华按蚊,占总蚊虫数的比重较小,不是优势种群;疟原虫检测为阴性,难以引起疟疾原发病例的流行,但仍需持续监测中华按蚊的发生动态。  相似文献   

14.
按蚊rDNA ITS 2区段基因序列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鉴定浙江传疟媒介种类,为制定浙江省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媒介按蚊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问隔2(rDNAITS2)区段基因特征,应用PCR基因鉴别技术。对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与嗜人按蚊、八代按蚊、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实验室标本进行基因鉴别和比较。结果 浙江省现场捕捉的按蚊DNA样本的PCR扩增产物均为250bp,与实验室中华按蚊标本一致。结论 浙江省的传疟媒介是中华按蚊,现场调查未发现嗜人按蚊。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制备兔抗牛IgG酶结合物,以提供ELISA法准确鉴定蚊胃血中的牛血,检测牛、马、羊、鸡、猪、兔、鼠7种动物及人血清。证明酶结合物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数十次ELISA测定结果表明,牛血清稀释度为1:100时,OD值在1.2~1.9之间,平均值为1.42,其它6种动物及人血清则在0~0.08之间,平均值0.01~0.06。此稀释度不但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显示出明显的特异性,而且用肉眼也很容易识别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疟区中华按蚊种群数量、密度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在疟疾流行季节,采用人饵诱捕法、猪舍捕蚊法和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观察接触10、15、20、30、40、50、60min时蚊虫对杀虫剂的击倒率和24h时死亡率。结果 2008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22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61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886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47.66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已达到抗性(R)水平;对氟氯氰菊酯为初步抗性(M)水平。2009年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半通宵帐内人饵共捕获按蚊349只,经鉴定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叮人率为1.25只/(人.h);猪舍内共捕获按蚊652只,经鉴定也均为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108.67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为R级水平;对马拉硫磷抗性也为R级水平。结论江苏省部分疟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对氟氯氰菊酯已产生初步抗性。今后,在采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室内滞留喷洒等方法对暴发点或疫情不稳定地区进行处理时,应选择适合的杀虫剂,以达到防制效果;同时为控制疟疾发病,应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蚊意识,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17.
嗜人按蚊 (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属赫坎按蚊种团 ,是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的一个近缘种。 1938年姚永政等在南京地区首次发现该蚊称窄卵型中华按蚊。195 8年冯兰洲在杭州调查证实窄卵型中华按蚊传播丝虫病比宽卵型中华按蚊更为重要。 196 2年何琦在安徽南部证实窄卵型中华按蚊为主要的传疟媒介 ,并鉴定为雷氏按蚊。 1975年许锦江将“窄卵型中华按蚊”与菲律宾雷氏按蚊、马来西亚雷氏按蚊巴拉亚种进行形态和生态的比较 ,发现有明显不同 ,认为我国窄卵形中华按蚊是雷氏按蚊的一个新地理亚种 ,定名为雷氏按蚊嗜人亚种 〔1〕。 1…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不同栖息场所采集Cella氏Ⅱ~Ⅲ期中华按蚊及嗜人按蚊共357只,同时用ELISA及沉淀试验鉴定蚊胃血中的人、牛血。结果357份标本,经沉淀试验人血阳性126份,占35.3%;牛血阳性59份,占16.5%。ELISA测定人血阳性135份,占37.8%;牛血阳性75份,占21.0%。后法较前法阳性率高,阳性反应强度较高。沉淀试验鉴定为人牛血的30份,ELISA测定人血5份,牛血8份,人牛血17份。沉淀试验鉴为猪血的130份,ELISA测定为阴性反应。沉淀试验鉴定人、牛血为阴性的12份标本,经ELISA法检测全为阳性反应,其中人4份,牛血8份,进一步证明后法较前法特异性强,更适合现场蚊胃血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湖北省不同地区媒介按蚊的种型.方法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新建立的基因鉴别技术对现场捕获的按蚊分别进行形态特征鉴别和基因鉴别及比较.结果现场捕获181只按蚊,形态学确认176只为中华按蚊,而PCR鉴定172只为中华按蚊,另4只为八代按蚊;经形态学特征鉴别的5只嗜人按蚊中,PCR鉴别有4只为嗜人按蚊,另1只为八代按蚊.结论采用PCR基因鉴别技术能准确鉴别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等近缘种按蚊,较传统的按蚊形态学鉴别方法准确,适用于复合媒介地区的疟疾媒介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