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广中药煮散大有必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玉 《中成药》1993,15(12):47-47
中药煮散是把中药材粉碎成粗颗粒或细末(粒度大小以2mm~4mm粒度为最佳)与水共同煎煮后,有的过滤去掉渣子服用,有的不滤去渣子服用。中药煮散不是独立的剂型,而是汤剂的一种用药形式,有汤剂的一切特征,是一种传统的剂型。中药煮散用的中药材比饮片少得多,能在较短时间内煎出有效成分,能节约大量药材,节约能源、人力和物力等,是件值得推广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中药煮散即把药材粉碎加工制成粗颗粒,按照剂量要求和服用次数,与水共煮,去渣取汁服用。煮散与汤剂相比,具有节省药材,便于服用等优点。该法历史悠久,唐宋盛行,现在的一些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四君子汤、银翘散等在原方中都是煮散,延续至今。经过剂型改革,煮散又有...  相似文献   

3.
中药小剂量煮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安 《中药材》1992,15(8):38-39
中药小剂量煮散的药物利用率高,用药量小,经临床验证,其用药量仅为原汤剂处方量的5%±即具治疗作用,具有调配简便,剂量准确,煎煮、服用、携带方便,药物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等优点,是中药汤剂剂型和饮片调剂工作的一个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饮片形制入手,在总结煮散饮片历史变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和物流管理理念,提出精准煮散饮片概念及其科学内涵。本文探讨了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剂量、粉碎粒度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精准煮散饮片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规范化生产流程、自动化应用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精准煮散饮片是对传统中药饮片剂型的继承与创新,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资源;对中药饮片进行质量均一化处理,使之实现生产和配给的标准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临床评价的可靠性,从供给侧推动中医药产业链条的整体升级,对中医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煮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中医治病多用汤剂 ,较少用煮散 ,其实 ,煮散虽为汤剂的一种 ,但它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优点。1 煮散沿用悠久《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都有应用煮散的记载。宋代《太平圣惠方》、《济生方》亦有大量煮散的方药。2 煮散优于汤剂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药材 ,具有细胞组织。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浸出 ,是指溶媒进入细胞内 ,溶解有效成分再扩散入溶剂的过程。根据扩散定律可知煮散的溶出明显优于汤剂。因为煮散药的颗粒半径明显小于饮片 ,因此扩散面积也即药材与溶媒的接触面积较大 ,有效成分与溶媒的接触机会就较大 ,因而有效成分易于…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3)
目的:对比研究根和根茎类药材及花、叶、全草类药材煮散与饮片的煎煮效果,为煮散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味根和根茎类药材、4味花类药材、2味叶类药材及2味全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将其制成煮散,对比分析煮散与饮片煎煮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及得膏率。结果:煮散加10倍量水,煎煮1次,煎煮时间仅10 min的情况下,水煎液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煎出量均不低于饮片的煎煮(10倍量水,煎煮50 min),两者的差异主要由饮片的质地疏密、体积大小决定。结论:饮片制成煮散,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患者使用,而且从药学角度来看,煮散可以节约大量药材,有利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袋泡剂是在中药汤剂、散剂和茶剂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药、包装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剂型。(汤剂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传统剂型,散剂、茶剂也多改为汤剂煎服。汤剂的主要优点是随证加减灵活,吸收快,奏效迅速。但汤剂煎煮麻烦,药材用量大,能源消耗大,服用携带不便。特别是汤剂的煎煮质量难以控制,某些以挥发油为主要有效成分的药材,在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挥发散失,影响治疗效果。)袋泡剂既保持了汤剂的优点,而且有效成分损失少,溶出快、体积小,节省药材,服用方便,是一种值得研究开发的新剂型。现结合我院对川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侧柏叶煮散饮片与市售原饮片煎煮质量。方法: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侧柏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化学指纹图谱表征药材化学组成,评价市售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相似度,测定指标成分槲皮苷的含量,标定指纹图谱共有峰。同时,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比较市售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煎煮效率,对煮散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侧柏叶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与原饮片比较,煮散饮片煎煮效率有所增加,且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所提高,但按标准汤剂煎煮法,煮散饮片出膏率增加20%左右,指标性成分槲皮苷的含量未有显著增长,其余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精准煮散饮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侧柏叶的煎煮效率及药材均一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传统的剂型有丸、散、膏、丹、汤、酒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剂型不断产生,丰富了中药剂型,适应了临床需求,为中医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兹介绍几种创新剂型,以资说明。1 口服制剂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的口服剂型,优点是便于加减且收效较快,缺点是煎煮麻烦且口感不佳。目前新的剂型主要是袋泡剂、泡腾冲剂和口服安瓿剂。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种新剂型,具有茶剂与煮散的优点,吸收较快,服用方便,无需煎煮;有效成份含量接近或优于汤剂,且含菌量小。袋泡剂是今后很有可能取代汤剂的首选剂型之一。泡腾冲剂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麻杏二陈汤饮片剂量换算成煮散剂量的公式,为临床使用其煮散提供剂量依据.方法 分别将5个不同剂量的饮片、煮散制成汤剂,然后测定汤剂的质量,质量的考察指标为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总固体量、相对密度,然后进行综合评分,将剂量与综合评分进行回归计算分别得各自的线性方程,根据汤剂质量相等、疗效相等的基本原理,饮片与煮散的回归方程合并成方程式,即可得到换算公式.结果 饮片、煮散的线性方程为Y饮片=0.302 8+0.001X饮片,r=0.995 6;Y煮散=0.302 8 +0.010 1X煮散,r=0.996 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饮片剂量换算成煮散剂量的方程式为X煮散=0.499 8X饮片.结论 换算公式科学实用、计算快捷、使用方便,适用于麻杏二陈煮散剂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汤饮片汤剂与煮散两种不同剂型的止咳与抗炎药理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氨水引咳、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方法对止咳与抗炎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结果:麻黄汤煮散止咳作用显著,且疗效优于饮片;而抗炎作用在足肿胀和耳肿胀对比中,饮片汤剂与煮散差异不明显,SOD、NO、MDA指标的测定中,N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汤煮散止咳作用优于饮片汤剂,但两者抗炎作用比较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粒度的炙甘草煮散饮片中成分煎出率及干膏收率。方法将炙甘草粉碎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煮散饮片,记为A、B、C、D组,将传统炙甘草饮片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甘草酸、甘草苷煎出情况及干膏收率。结果炙甘草煮散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干膏收率高于对照组,D组甘草苷、干膏收率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甘草酸煎出率评分、甘草苷煎出率评分和干膏收率评分的总分高于其他组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19~2.36 mm粒度范围的炙甘草煮散可达到较佳的药材煎出效果,临床上可根据这一结果筛选炙甘草煮散饮片的最佳粉碎粒度。  相似文献   

13.
文谨  刘起华  柯李晶  仝小林 《中草药》2015,46(23):3489-3494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与饮片煎煮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结果黄芩、黄连、甘草煮散粒度分散均匀,流动性好,葛根煮散稍差。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中大多为亚微米级颗粒,而光学和电学性质显示煮散水煎液中的微粒较多、较大、易沉降,具有非均相液体的特征,而其成分溶出速度、溶出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结论煮散作为新型饮片之一,能增加药效物质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提高药材利用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进行质量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丹参进行鉴定,采用化学指纹图谱表征药材化学组成,评价丹参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相似度,测定指标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标定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标准汤剂煎煮法比较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煎煮效率,对煮散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丹参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原饮片及煮散饮片煎出成分基本无变化,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很高,达到0.99以上,但是煮散饮片煎煮效率明显增高。按标准汤剂煎煮法,煮散饮片出膏率增加30%,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的煎出率均约1.7倍,其余化学成分的煎出率为原饮片的1.2~2.2倍;且精准煮散饮片差异明显小于原饮片批间差异。结论:丹参精准煮散饮片能提高原饮片的煎煮效率及均一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彭智平  刘起华  文谨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4,(13):1090-1093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疗效,提倡在传统饮片以外注重服散与煮散这两种中药工艺形式。服散指原药材或饮片打为细粉,不经过煎煮,直接用水或其他溶媒送服的方法,分为吞服和冲服两种,适宜于贵重药、动物类(虫类)药、树脂类药、部分不耐煎煮类药及其他五大类中药。煮散指原药材或饮片打为粗粉(粗颗粒),然后经过煎煮滤过药渣获取药液的方法,适宜于根及根茎类、皮类、果实类与矿物类药材。  相似文献   

16.
张玉芳  孙田华 《河南中医》1994,14(3):176-176
经方煮散初探张玉芳,孙田华,李雁,琚玮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经方,剂型,考证“煮散”一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其中卷八及卷十二分别记载有“续命煮散”及“伏神煮散”。煮散又称颗粒煎剂,是汤剂的一种,乃药材颗粒与水共煮而制成的液...  相似文献   

17.
中药煮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煮散是一种以水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煎,去渣得液的汤剂剂型。从比重及总煎出物重量来看,粉碎后的全量要比原药全量浓度高,从而提示使用煮散确实可以节省药材,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量体系进行探索研究。方法: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鸡血藤进行鉴定,对比鸡血藤原饮片及精准煮散饮片的出膏率;收集3 个批次鸡血藤饮片,采用HPLC法进行3批次饮片混合粉碎前后质量均一性、指纹图谱与相似度评价。结果:ITS2序列对鸡血藤药材可实现准确鉴定。鸡血藤煮散饮片出膏率及指标成分表儿茶素含量均略高于原饮片;原饮片批间表儿茶素溶出量有明显差异性RSD 为11.0%,混合后制成煮散饮片后差异性明显降低RSD为1.0%。指纹图谱中14个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均有所提高,RSD值明显减少。结论:鸡血藤精准煮散饮片提高原饮片的浸出率,成分溶出率及质量均一性,表明鸡血藤煮散饮片有较好的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汤两种剂型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复方六味地黄汤的煮散和传统汤剂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比较两种剂型总浸出物的煎出率以及用高效液相测定两种剂型中的马钱苷煎出率。结果:六味地黄汤煮散的总浸出物量及马钱苷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汤剂。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使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综述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煮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应用中药煮散的方法在制备中药汤剂中不论单方或复方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饮片。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汤剂的煎煮质量,降低用药成本;对改良法煮散与传统饮片煎出成分的研究,也有利于中药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