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评价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在诊断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类别中的作用。方法对42例单纯小儿哮喘患儿和84例小儿哮喘合并感染患儿(哮喘合并细菌感染33例,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9例,哮喘合并病毒感染22例)进行PA、CRP及WBC检测并分析。结果单纯小儿哮喘组患儿PA值为(305.5±68.6)nqIg/L,CRP值为(8.1±+3.4)mg/L,WBC值为(7.54-3.5)×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PA值为(123.8±19.2)mg/L,CRP值为(65.4-28.5)mg/L,WBC值为(17.84-3.9)×10^9/L;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患儿PA值为(186.3±34.3)mg/L,CRP值为(31.1±8.6)mg/L,WBC值为(8.3±3.3)×10^9/L;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PA值为(289.5±78.5)mg/L,CRP值为(10.7±2.6)mg/L,WBC值为(3.5±1.6)×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及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PA、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叭或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合并细菌感染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变化不明显;哮喘合并病毒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和CRP变化不明显。结论PA、CRP、WBC检测有助鉴别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别,也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三项联合检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渗沥液生物尾水为研究对象,利用色谱-质谱联机(GC-MS)检测其中有机物种类,考察在预氧化+絮凝的联合作用下,渗沥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渗沥液生物尾水中的主要有机物为芳香烃、酚类、环境激素类和遗传毒性类等有机污染物。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和优化高锰酸钾和三氯化铁联合处理过程,优化结果为pH 5.8、三氯化铁投加量900 mg/L、高锰酸钾投加量490 mg/L时,COD去除效果最佳。经3次重复试验确定,在优化条件下,COD去除率实测值为70%。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活垃圾/深度脱水污泥夹心式共填埋的工程实践,考察了该技术对填埋渗沥液水质特性的影响。以化学需氧量(CODCr)、生化需氧量(BOD5)、可生化性(B/C)、氨氮(NH3-N)、总磷(TP)和p H为评价指标,对共填埋作业阶段、封场阶段填埋库区的渗沥液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生活垃圾/深度脱水污泥夹心式共填埋可有效降解有机物,封场稳定后渗沥液CODCr水平在3 000 mg/L以下,去除率达95.5%;渗沥液可生化性较好,监测后期B/C维持在0.3以上;监测后期NH3-N和TP浓度分别为1 700 mg/L和28 mg/L,较生活垃圾和污泥单独填埋渗沥液低;共填埋渗沥液p H水平呈中性,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4.
《职业与健康》2009,(1):17-17
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标准,我们一定要遵照执行。下面是目前科技期刊中较常出现的旧制单位,希望作者不要再用(括号内是法定计量单位)。血铅(铁、砷):μ/dl(μmol/L);血钾:mEq/L(mmol/L);肌酐:mg/dl(μmol/L);尿素氮:mg/dl(mmol/L);尿素:Mg/d(mmol/L);尿铅:mg/L(μ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蛋白(a)水平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确诊的5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检查的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脂蛋白(a)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随访半年,记录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脂蛋白(a)水平为(348.6±45.2)mg/L,对照组为(57.2±24.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脂蛋白(a)水平〈300mg/L38例[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300mg/L18例[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心功能优良率为73.7%(28/38),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为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6.1,P=0.026)。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5%(4/38),脂蛋白(a)水平≥300mg/L组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3,P=0.040)。结论脂蛋白(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互关联,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 SBR工艺生物处理单元和混凝沉淀 过滤 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单元对西安江村沟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显示:ASBR投配率14%(HRT=7d),pH=7时,系统运行稳定,COD去除率为45%,而SBR的COD去除率仅为30%.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后,各单元出水COD、氨氮和色度均呈阶梯式下降,出水COD为177.4mg/L,氨氮为103.5mg/L,色度为40倍.试验表明:AS-BR-脱氨-混凝沉淀、过滤-吸附工艺可实现渗沥液的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沥液处理的工艺及其处理效果,对UASB、A/O、MBR、纳滤等工段的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2 400~35 150 mg/L和氨氮浓度为1 365~2 586 mg/L时,此组合工艺可稳定高效地去除垃圾渗沥液中的COD与氨氮,且能满足经济、高效地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中总硬度的自动电位滴定法的两种测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中总硬度的自动电位滴定仪检测方法。方法采用DET模式(动态滴定模式)测定总硬度高的样品,MET模式(等体积滴定模式)测定总硬度低的样品。结果用DET模式测定高硬度(48.0-220.5mg/L)的样品时,RSD为0.7%-1.7%,回收率为101.5%-102.2%(本底值173.2mg/L);用MET模式检测低硬度(0.57-3.59mg/L)的样品时,RSD为3.5%-4.0%,回收率为95.8%-103.6%。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的特点;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检测大批量各种总硬度含量的水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攀枝花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金沙、江攀枝花段江水中铁含量变化趋势。[方法]1998~2007年于枯水期、丰水期分别对8个大水厂的水源水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的所有水样中铁含量均超过集中式供水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铁含量限值(≤0.3mg/L)。8个水厂水源水1998~2007年各年均值,枯水期为(0.68~1.36)mg/L,丰水期为(5.99~13.31)mg/L;各水厂,10年均值,枯水期为(0.62~1.46)mg/L.丰水期为(7.44~9.64)mg/L),均有在金沙江穿越城市过程中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全部水样均值,丰水期为(8.55±2.32)mg/L,枯水期为(0.92±0.38)mg/L(P〈0.01)。[结论]攀枝花市各水厂来自金沙江的水源水铁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水源水中铁含量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模式和水质变化规律,将各阶段渗沥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纳入模型计算中,对以往的填埋场渗沥液有机物浓度模型做出修正。在该填埋场运行1 a的现场渗沥液水质数据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D浓度预测模型,拟合得到各项模型参数,相关系数接近0.9,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大型垃圾填埋场初期运行过程中渗沥液COD浓度的变化规律。该填埋场渗沥液初期浓度接近60 000 mg/L,经历逐步上升、快速下降和慢速下降3个阶段,峰值可达80 000 mg/L,在1 a内快速下降至40 000 mg/L后慢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电极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沥液处理的对比研究,选择以Ti/Ru-Ir作为电极阳极材料,研究了电流密度、氯离子浓度、初始pH对电化学氧化垃圾渗沥液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30 mA/cm2,氯离子浓度5 000mg/L,pH在8.09的情况下,电解6 h垃圾渗沥液,氨氮去除率达到100%,COD去除率为50%,UV254去除率为61.09%,垃圾渗沥液BOD/COD从0.14提高到0.22,垃圾渗沥液生化性得到极大提高。经济性分析表明垃圾渗沥液电化学处理6 h后,氨氮去除率达到100%时,单位能耗为0.08 kW.h/g。  相似文献   

12.
刘宁  高正方 《环境卫生工程》2007,15(2):47-48,52
以混凝法对垃圾渗沥液生化处理后的出水进行了实验.选用多种混凝剂对渗沥液进行处理,主要以CODCr的去除率为参数,比较其处理效果.利用正交实验对不同的混凝剂、混凝剂最佳用量及最佳pH进行选择.结果表明,在直接加入PFS 1000 mg/L、pH 5~6时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常州市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UASB反应器,就一次性进料餐厨垃圾厌氧处理条件下运行及工艺参数(如pH、碱度、氨氮等)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厨余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氨氮是不断增加累计的,pH维持在7.6左右;COD从开始的20 000~140 000 mg/L到最终UBF出水10 000~12 000 mg/L;VFA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总氮先升高后降低;产气量随着时间较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14.
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示范工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三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示范工程2 a来的运行情况,在短周期、多次喷灌配水的间歇运行方式下,对渗滤液处理效果好、水质适应性强.在50 t/d的配水量下,三级出水的NH3-N、TSS、BOD5、TP、色度、嗅味、重金属含量等污染指标均低于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COD值在1 a 20%的时间里满足二级排放标准,75%的时间里排放浓度低于650 mg/L,全年可满足三级纳管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渗沥液经氧化塘等生物方法处理后CODCr降至500mg/L以下,再进行化学氧化深度处理。结果表明:投加药剂处理的垃圾渗沥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的投加量2.2kg/m3,活性炭的投加量0.5kg/m3,投药方式是氧化剂和活性炭同时投加,进水CODCr350mg/L条件下,出水CODCr可降低到160mg/L,出水NH3-N去除率约40%。从UV-VIS图谱中可看出,化学氧化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有机物的生色基团,而加絮凝剂、活性炭等处理能够高效去除氧化法处理后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整理美国国家环保署渗沥液水质数据库中有关渗沥液氨氮的数据,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探讨了填埋垃圾组分、填埋时间及填埋工艺对渗沥液中氨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中易降解有机物含量越高,渗沥液氨氮浓度越高;传统卫生填埋场渗沥液中的氨氮浓度呈前期迅速升高、后期缓慢降低的特点。此外,填埋层空气状况对渗沥液氨氮浓度有较大影响,传统卫生填埋及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下渗沥液氨氮浓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而在好氧/准好氧填埋方式下渗沥液氨氮衰减迅速。  相似文献   

17.
采用MVC技术处理垃圾中转站新鲜渗沥液,清水产生率达到90%以上,出水的SS低于检测限,CODCr为158~784 mg/L,TOC为14~200 mg/L,NH3-N为2.20~3.10 mg/L,TN为4~133 mg/L,TP为0.01~0.67 mg/L,去除率依次为99.9%、95.39%~99.15%、96.18%~99.83%、76.35%~82.56%、91.41%~99.52%和91.2%~99.9%,该技术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比膜处理技术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以广州市番禺区猛涌村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稳定化技术,通过12d高温发酵,12d后熟化,12d最终熟化的堆肥方式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能达到60℃至少10d以上,使堆肥无害化;水分在堆肥结束时为29.7%,pH为7.87,水溶性碳(wsc)为4.45g/kg,堆肥腐熟度好。浸提液NH3-N浓度为15.1mg/L,是峰值(93.8mg/L)的16.1%;COD浓度1770mg/L,为峰值(16266mg/L)的10.9%,生活垃圾污染潜力大大消减,稳定性提高。筛分后的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N+P20,+K:0)超过4%。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陈竹  王占磊 《环境卫生工程》2012,20(3):51-52,56
阐述了渗沥液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并以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采用厌氧+好氧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工程实例,说明该工艺可确保在冲击负荷下出水水质达到GB16889--2008排放标准。同时通过渗沥液处理产沼气量的计算产气量为263m弧,将这些沼气回喷至垃圾焚烧炉中发电,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13万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好氧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系统考察进水氨氮负荷、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温度对MBR硝化污泥中氨氧化细菌(AOB)与亚硝酸化细菌(NOB)数量及其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从300mg/L逐渐上升到600mg/L时,硝化污泥中AOB从6.0×104个/mL增至6.0×105个/mL,NOB从3.5×107个/mL升至6.0×108个/mL;当HRT从1d增加为2d时,AOB的数量约增加1倍,NOB的数量增加很小。当反应温度低于15℃时,AOB与NOB的数量基本不变,仅NOB的比硝化速率有所降低,表明经渗沥液驯化的AOB的耐温度抑制能力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