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与硝酸甘油和硝普钠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实验对入选的63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rhBNP治疗组(A组)22例、硝酸甘油治疗组(B组)20例、硝普钠治疗纽(C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rhBNP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硝普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3d后疗效。结果rhBINP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和有效率优于硝酸甘油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P〈0.05);心功能指标(PCWP、PAP、HR)及BNP的改善rhBNP治疗组高于硝酸甘油治疗组和硝普钠治疗组。结论rhBNP可以明显改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临床状况优于硝酸甘油和硝普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硝普钠对老年人CHF患者心功能及NO、LPO和ANF的影响。方法 :1 0 0例 60岁以上CHF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组和硝酸甘油组 ,硝普钠组应用硝普钠 2 0mg,5 %GS1 0 0ml静滴 ,开始剂量为 1 0~ 2 0 μg·min- 1 ,效果不佳时剂量递增 5~ 1 0 μg,最大剂量 <1 0 0 μg·min- 1 ;硝酸甘油组应用硝酸甘油2 0mg,5 %GS 1 0 0ml静滴 ,均为每日 1次 ,疗程 5~ 7d。结果 :硝普钠组总有效率为 96% ,硝酸甘油组为68% ,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下降、LVEF及CO均增加 ,LPO、ANF下降 ,NO水平上升 ,两组比较 ,硝普钠组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 ,P <0 .0 1。结论 :硝普钠对老年人CHF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较少 ,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人CHF患者 ,可应用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3.
罗树云 《河北医药》2011,33(8):1184-1185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硝普钠组(治疗组)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每组49例,入选患者均予半卧位或坐位,坐位者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静脉推注呋塞米、吗啡、西地兰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硝普钠静脉微量泵注射(硝普钠30 mg+0.9%氯化钠溶液47 ml),起始剂量5μg/min,维持量50~100μg/min;对照组予硝酸甘油静脉微量泵注射(硝酸甘油30 mg+0.9%氯化钠溶液44 ml),起始剂量10μg/min,维持量50~80μg/min,2组均维持收缩压在100 mm Hg(1 mm Hg=0.33 kPa)左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安全有效,无明显低血压及氰化物和硫氰酸盐等中毒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吴纲  王和平 《淮海医药》2014,(5):497-498
目的观察冠脉介入患者桡动脉穿刺部位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对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一2013年6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PCI治疗的患者231例,分为观察组109例,采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1ml(含硝酸甘油50斗g及利多卡因10mg)于穿刺前在穿刺处局部皮下注射;对照组122例,采用2%利多卡因液1ml(利多卡因20mg)进行皮下注射局部麻醉;比较2组桡动脉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82.5%高于对照组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穿刺部位皮下注射可以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呋塞米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预防硝普钠停药反跳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急症或急性左心衰竭并予硝普钠治疗的病例353例,按停用硝普钠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64例用逐渐减量方法停药;B组189例先予呋塞米iv并po依那普利30min后再按逐渐减量方法停药。结果:A组中硝普钠停药后出现症状反跳27.8%(29/164),出现血压反跳75%(45/164),B组中硝普钠停药后出现症状反跳6.8%(7/189),出现血压反跳10.4%(9/189),2组病例出现停药反跳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呋塞米加依那普利能有效地预防硝普钠停药反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与手术结束时注入生理盐水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孕妇100例.分为腰麻后即刻注入组(A组)和手术结束时注入组(B组),每组各50例。腰麻后即刻注入组(A组)选择LⅥ间隙行腰穿,进入蛛网膜下腔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5ml,退出腰穿针约0.5cm。无脑脊液流出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手术结束时注入组(B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5ml,退出腰穿针,置入硬膜外导管进入硬膜外腔约3.5cm,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0ml。术后住院期间每天访视并记录产妇是否出现头痛。结果:A组术后头痛2例,发生率为4%。B组术后头痛3例,发生率为6%。结论: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与手术结束时注入生理盐水均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足月孕妇150例。设立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又分为生理盐水5ml组(A组),生理盐水10ml组(B组)。选择144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5ml。对照组注毕腰麻药物后拔出穿刺针,试验组注毕腰麻药后退出穿刺针约0.5cm直至无脑脊液流出后注入生理盐水5ml(A组)和10ml(B组).术后住院期间每天访视并记录产妇是否出现头痛。结果:对照组有12例出现头痛,发生率为24%;5ml试验组术后头痛4例,发生率为8%;10ml试验组术后头痛2例,发生率为4%。结论:腰麻后即刻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头痛,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上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托烷司琼地塞米松(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所有的病例均选择连硬外阻滞麻醉。术毕自硬膜外注入镇痛负荷量2ml(含吗啡1mg),用生理盐水稀释,然后接PCEA泵,泵内镇痛液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内含吗啡3—4mg,A组,B组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ONV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通过不同作用途径降低上腹部手术后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马多用于下颌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颌骨骨折病人6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曲马多10mg/k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Ⅱ组(n=30),曲马多15mg/kg+氟哌利多5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分别于拔除气管插管后为病人施行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48h内病人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曲马多10mg/kg用于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硝普钠、硝酸甘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48例扩心病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组、硝酸甘油组各24例,记录并观察治疗后患者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硝酸甘油组有效率95.8%,硝普钠组有效率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普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外擦动脉鞘管和造影(导引)导管对预防桡动脉痉挛(RAS)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29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动脉鞘和造影(导引)导管插入前应用2%利多卡因溶液(215例,观察组)或 0.9%氯化钠溶液 (214例,对照组)外擦其表面。记录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 结果 实际入选病例为观察组213例,对照组213例。手术用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行单纯CAG,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 vs 12.8%,P<0.05);行CAG+PCI,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 vs 19.2%,P<0.05);总RAS发生率,观察组的RA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 vs 14.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疗过程中,利多卡因溶液外擦介入导管表面可以有效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胡广全  王晓晨  许邦龙  何非  王凯  高峰  方玉  杨婷 《安徽医药》2018,22(6):1043-1045
目的 探讨应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在处理冠脉介入桡动脉痉挛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术发生桡动脉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于两种不同处理策略中随机采用一种处理策略,共计60例.导丝联合球囊组(WAB组,n=28)采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处理桡动脉痉挛,完成经桡动脉入径的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药物组(Drug组,n=32)采用沿鞘管侧或造影导管、指引导管中注入硝酸甘油200μg,等待5 min后再次行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经桡动脉入径行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WAB组重度痉挛占71.4%,弥散痉挛占42.9%;Drug组重度痉挛占68.8%,弥散痉挛占40.6%;两组痉挛严重及弥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AB组在冠脉导丝联合球囊指引下操作5F造影导管或6F指引导管通过痉挛部位,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达92.9%,Drug组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为6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WAB组出现血管并发症2例(7.1%);Drug组出现血管并发症3例(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发生桡动脉痉挛时,可尝试冠脉导丝联合球囊的方法辅助导管通过痉挛部位,以完成冠脉造影或冠脉介入治疗.该方法安全可行,尤其适合无其它血管路径可替代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粘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8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30人,B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组29人,C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29人。三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抽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80mg,d组在治疗第7天,两种血清粘附分子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10mg/d组,两组sICAM-1分别是(68.35±23.80)μg/L和(131.45±29.12)μg/L、sVCAM-1分别是(251.65±36.61)μg/L和(334.87±32.98)μg/L。此外,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均显示可以显著减少两种粘附分子的水平(P〈0.05),观察时段内各组对血脂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粘附分子水平,其中阿托伐他汀术后负荷剂量冲击治疗,较标准剂量更能显著降低血清粘附分子水平,从而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邓思思  王德荣  魏朝阳 《河北医药》2016,(20):3095-309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 =129)和对照组( n =107),对照组经股动脉行PCI,观察组经桡动脉行PCI,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 CE)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造影和PCI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TIMI小出血发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1±1.73)h、(3.14±0.57)d、5.43%和21.71%,均低于对照组( P <0.05);2组患者围术期TIMI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CE发生率及术后1年、2年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桡动脉行PCI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与经股动脉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两种不同的穿刺路径行冠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穿刺路径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对照组(36例)经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与舒适度相关各指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PCI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较经股动脉途径穿刺要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影响及血浆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入院后30min内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PCI术当日起40mg/d,30d后改为20mg/d;对照组入院后起即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及30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4h、1、2、4周血浆CCR1水平。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0%vs.23.33%)(P<0.01);30dMACE发生率低(3.33%vs.15.00%)(P<0.05)。与PCI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24h血浆CCR1明显升高(P<0.01);两组术后1、2、4周两组CCR1的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ACS患者PCI术后CCR1水平,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和30d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两种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8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分旧法组(压迫时间长)10例,新法组(压迫时间短)28例。术后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止血,分别在术前、术后行右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了解用不同压力及压迫时间进行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无出血、血肿、夹层并发症。旧法组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为50%,新法止血组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为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桡动脉止血装置进行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间短的患者,术后血管闭塞发生率比压迫止血时长的患者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孙小强  李姮  何峰 《天津医药》2019,47(1):47-5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预防性注射硝普钠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pPCI)预防无复流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将185例行pPCI的STEMI老年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 对照组(93例)与硝普钠组(92例)。硝普钠组开通冠脉后立即注射硝普钠200 μ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 较2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情况及术后肌钙蛋白T(cTnT)、估测射血分数(EF),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 事件(MACE)发生率,并分析无复流发生危险因素。结果 硝普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估测EF明显高于对 照组,而cTnT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硝普钠组无复流发生比例、支架植入数目明显低于对 照组(P<0.05),2组间梗死相关动脉分布、TIMI血流分级冠脉Gensini评分及SYNTAX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住 院期间2组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期间硝普钠组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应用硝普钠、糖尿病、高SYNTAX评分为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硝普 钠可明显减少接受p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减少1年MACE事件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用无鞘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滁州市第一医院60例接受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恢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了解无鞘指引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8例,双支病变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9例,分叉病变8例(其中3例合并双支病变,4例合并迂曲钙化病例,1例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均使用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全部通过桡动脉顺利到位,成功接受PCI治疗56例,失败4例。结论 经桡动脉使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强支撑力、导管腔大,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