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GH)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静脉移植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大鼠的心功能影响。方法①分离纯化MSC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记CD45,CD44和CD71。②将50只Wistar大鼠,选取阿霉素成功诱导的40只心肌病心衰模型,随机分成4组,心衰组,静脉移植组,rGH组,MSC+rGH组,rGH组为皮下注射,静脉移植组为尾静脉注射MSC,心衰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由彩色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监测心功能参数。结果发现体外培养的第2代MSC均表达CD44和CD71,不表达CD45。在静脉移植4周后,发现治疗组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静脉移植,rGH加静脉移植和rGH组3组之间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GH加静脉移植较静脉移植和rGH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心衰组相比心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GH联合MSC静脉移植对阿霉素诱导心肌病心衰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患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纯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确诊自身免疫病患予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CliniMACS系统对其中11例患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CD34^ 细胞阳性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34^ 细胞纯度及淋巴细胞各亚群。结果:1例动员中并发尿崩症,2例动员失败。11例分选后CD34^ 细胞纯度平均96.1%,回收率70.14%;CD3^ 、CD19^ 、CD14^ 细胞分别去除10^3/kg,10^2/kg,10^3/kg。结论:对自身免疫病患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方法可靠,安全性好;外周血干细胞的纯化方法可获得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CD34^ 细胞,并极大限度的去除T、B等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A组予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5d;B组予以G-CSF300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连续5d,第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量。结果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3、4、5、6、7、8天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两组在用药后第3、5、6、7天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9、0.011、0.005),B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外周血中白细胞、CD34+细胞数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峰型曲线,在动员后第5天,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与白细胞变化呈正相关(r=0.659),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r=-0.536),与性别、年龄变化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行G-CSF300μg,每日2次组动员的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的动员效率要明显优于300μg,每日1次组。  相似文献   

4.
rhBMP-2m对辐射小鼠骨髓CD34~+细胞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鼠受到辐射后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 2 (rhBMP 2m)对骨髓CD34+ 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60 Coγ射线照射 ,建立小鼠骨髓造血损伤模型 ,经rhBMP 2m连续治疗后 ,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比例 ,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经rhBMP 2m治疗的动物 ,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 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 ,P <0 0 5 ,n=6。结论 对于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 ,rhBMP 2m能够增加造血细胞数量 ,提高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 细胞的比例 ,加快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员骨髓干细胞后CD34 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微环境周边区中的表达。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后24h、7d及14d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结果24h及7d动员组检测CD34 阳性心肌细胞(个/HP)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2.90±0.87比1.10±0.88;8.30±1.83比1.40±0.51,P<0.05),且动员组CD34 细胞数7d与24h比较(个/HP)(8.30±1.83比2.90±0.87,P<0.05)明显增加;7d时,动员组与对照组缺血周边区均有B r-dU免疫阳性细胞,与对照组比(个/HP),B rdU标记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7.90±1.37比1.30±0.67,P<0.05);14d时,对照组可见大量心肌瘢痕组织;而动员组瘢痕组织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部分血管壁上可见小核深染的细胞附着,并沿血管壁移行,14d时CD34 细胞均变为阴性反应。结论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对大鼠缺血心肌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心肌微环境中,动员的骨髓干细胞(包括CD34 细胞)有向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树突状细胞(DC)前体细胞(pDC)亚群四色荧光检测方法,探讨以Lin-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细胞群和以CD34-Lin-HLA-DR+细胞群设门检测不同来源标本pDC亚群的适用性。方法以Lin-HLA-DR+细胞群和以CD34-Lin-HLA-DR+细胞群设门分别检测健康成人外周血、脐带血、骨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pDC亚群各15例,比较两种设门方法的pDC检测结果。结果以该两种方法设门,pDC1/pDC2比值:外周血=脐带血>骨髓>G-CSF动员外周血;对同一种标本,两种设门方法之间比较,pDC1/pDC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CD34-Lin-HLA-DR+/单个核细胞(MNC)与Lin-HLA-DR+/MNC比值、pDC/CD34-Lin-HLA-DR+比值与pDC/Lin-HLA-D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脐带血、骨髓、G-CSF动员外周血的CD34-Lin-HLA-DR+/MNC比值均显著性低于Lin-HLA-DR+/MNC比值,pDC/CD34-Lin-HLA-DR+比值显著性高于pDC/Lin-HLA-DR+比值。结论检测pDC亚群,对一般外周血标本,以Lin-HLA-DR+细胞群设门或以CD34-Lin-HLA-DR+细胞群设门,均可取得理想结果;对CD34+细胞含量相对丰富的脐带血、骨髓、G-CSF动员外周血等的标本,以CD34-Lin-HLA-DR+细胞群设门能明显优化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分离及保存的方法。方法应用羟乙基淀粉(HES)或percoll液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HES对造血干细胞进行液氮保存。应用血细胞计数法、锥虫蓝拒染实验、粒-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的体外培养等方法对造血干细胞冷冻前后的有核细胞(NC)数、存活率、体外分化能力进行检测;应用流式分析法计数CD34+细胞数。结果利用HES沉降法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CFU-GM集落数均比percoll液离心法明显增多;骨髓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1年后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锥虫蓝活率、CFU-GM集落计数与保存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S法分离骨髓造血干细胞方法安全、有效;通过程序降温,联合使用DMSO及HES的低温冻存方法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长期保存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8.
化疗联合G-CSF动员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化疗联合造血生长因子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及CD34+ 细胞数量。结果  19例共采集 5 6次 ,化疗结束至采集开始平均 11 5 (6~ 19)天。获有核细胞数平均 4 0 0 (1 6 4~ 6 4 6 )×10 8/kg ;CD34+ 细胞数平均 6 78(0 0 5~ 2 3 33)× 10 6/kg。CD34+ 细胞≥ 2 5× 10 6/kg的比率为 78 9%(15 /19,95 %可信区间为 5 4 %~ 96 % ) ;CD34+ 细胞≥ 5 0× 10 6/kg的比率为 5 2 6 % (10 /19,95 %可信区间为 2 9%~ 76 % )。仅 3例 (15 79% ,95 %可信区间为 3%~ 4 0 % )CD34+ 细胞 <2 0× 10 6/kg。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Drake化疗积分、动员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相关 ,而与年龄、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动员效果也与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相关。结论 化疗联合rhG CSF方案应用在大多数血液系恶性肿瘤患者中可获得足够的干祖细胞。对于动员病程长、化疗次数多、Drake化疗积分高、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动员效果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进行心功能评价.患者进行手术同时抽取骨髓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完成后,分别将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注射到静止的心肌组织内.术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7.1)×107,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术后1周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显著升高,心脏MRI检查发现左心室明显缩小.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进行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0例,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进行心功能评价.患者进行手术同时抽取骨髓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在桥血管远端吻合完成后,分别将单个核细胞经桥血管注射到静止的心肌组织内.术后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MRI等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采集骨髓血45~6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7.1)×107,连续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术后1周明显升高,术后3个月显著升高,心脏MRI检查发现左心室明显缩小.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与骨髓血采集以及细胞经冠状动脉桥血管内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桥血管进行心肌内移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李勤  洪鸣  钱思轩  李建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097-209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使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例MM患者检测采集物中有核细胞数及CD34+细胞数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共经过44例次单采,自化疗结束至采集日平均时间为10.55(8~14)天.获得有核细胞均数为6.01×108/kg(1.67~14.7×108/kg),CD34+细胞12.49×106/kg(1.9~38×106/kg).仅有2例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2.5×106/kg.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发现CD34+细胞产率与病程,动员前化疗次数,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应用于MM患者中,绝大多数能获得足够的干细胞,对于病程长,化疗次数多动员后血象恢复时间长的患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对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外周血干细胞和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结扎去卵巢SD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给予苯甲酸雌二醇干预治疗,分别于急性心肌梗死24h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归巢心肌的CD34+细胞数量;于d1、3、7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34+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SDF-1)的表达,分析心梗4wk后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判断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卵巢完整大鼠相比,去卵巢大鼠心梗后外周血和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数、SDF-1的表达和4wk后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降低,雌激素干预各组上述指标明显升高,其中,雌激素替代组最高。结论雌激素可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外周血骨髓干细胞的动员和归巢,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SDF-1表达有关。且采用心肌梗死前雌激素替代疗效优于心肌梗死后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4种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6 (rhGM CSF/IL 6 )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 ,观察它们对环磷酰胺所致Balb/c系小鼠白细胞减少及造血功能损坏的影响。方法给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实验模型 ,分别同时注射融合蛋白 7d ,于第 13天摘除眼球采血 ,并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骨髓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记数及CFU GM的测定。结果 4种rhGM CSF/IL 6融合蛋白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 ,骨髓有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以及骨髓CFU GM数均有所增加。结论 4种rhGM CSF /IL 6融合蛋白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 ,骨髓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数和骨髓CFU GM数减少以及造血功能的损坏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周期及其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未经特殊处理;(2)模型对照组,经60Co 6Gy γ-射线亚致死量全身照射,4 h内由尾静脉输入取自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混合细胞,制成AA模型,于制模当天即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ml/(kg·d),连续12 d;(3)当归多糖组,予当归多糖25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12 d,于第12 d每只小鼠称重后,采集尾静脉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后断颈处死小鼠,取出双侧尺骨及股骨,冲出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并行组织学切片及骨髓有核细胞C0/G1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蛋白D2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骨髓有核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而细胞周期蛋白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当归多糖组能增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水平.结论当归多糖能通过刺激细胞周期蛋白D2的表达促进造血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CD34^+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比例,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21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0.196±0.164)%,对照组10例患者CD34^+细胞比例为(1.129±0.5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4^+细胞表达明显减少,支持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的发病学说。此检测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紫杉醇(TXL)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效率和安全性。方法:1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1d给予化疗动员TXL175mg7m2~190mg7m2,在白细胞1.0×1097L左右时联合rhG-CSF5mg7Kg动员,分早晚2次皮下注射至采集结束,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MNC),每日采集1次,共2次,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在给予化疗TXL中位8d后白细胞降至1.0×1097L左右,皮下注射G-CSF中位4d,即化疗动员TXL中位12d后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共采集20次。TXL动员获MNC6.12×1087Kg,CD34+细胞中位数7.05×1067Kg(1.89~11.84×1067Kg)。单次采集获得CD34+细胞大于2.0×1067Kg占总采集次70%;占总例数90%。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动员、采集全过程,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TXL联合G-CSF是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干细胞的有效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9例,经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和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2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结果 6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完全夹闭动脉瘤,术后3天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Barthel指数均依次升高;术后3周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夹闭动脉瘤祛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而且通过动员自体干细胞参与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修复,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药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利用心导管技术建立中国小型猪冠状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经心导管冠状动脉内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新方法,通过心电图、定量组织学、超声心动图、心肌酶及生化检查、心肌小血管密度、梗死区内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等综合评价双龙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及两者合用的疗效。结果: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心导管移植可减小心肌梗死范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并可增加心肌梗死区小血管密度,对心肌酶及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改善作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及合用双龙方后均有助于心肌侧枝循环的建立,心肌供血明显改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在移植区内存活,并部分分化为心肌细胞及心肌小血管,补充了心肌细胞的数量。结论:双龙方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中国小型猪心肌梗死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闫纯英  杨敏  陈广玲  陈畅  张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763-1766,I0001
目的探讨干细胞动员对心肌梗死后心肌基本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66只,随机分动员组33只和对照组33只,动员组应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μg·kg-1·d-1皮下注射共7 d,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7 d。建模后两组分别在24 h、2周和4周杀死大鼠,取出心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结构,梗死面积和心肌组织CD34阳性表达,并检测术后4周时动员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参数。结果动员组梗死区可见大量CD34浸润,梗死面积明显减小;梗死程度较对照组减轻,术后4周,动员组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组织结构排列基本处于有序状态,左心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在SBP、DBP、LVSP、LV±dp/dtmax均高于对照组(P<0.05),LVED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细胞动员能促进干细胞归巢梗死心肌并分化为心肌细胞样细胞,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明显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普乐沙福对实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不佳患儿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实体瘤造血干细胞动员不佳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应用普乐沙福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干细胞动员血象变化、采集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外周血(PB) CD34+细胞计数<10 cells/μl及第1天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1.5×106/kg时及时加用普乐沙福;加用普乐沙福后1例采集1次,1例采集2次,3例采集3次。5例患儿中3例采集成功。未出现乏力、失眠、腹痛、腹泻、头晕、关节痛等不良反应。3例患儿已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及血小板均植入。结论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10 cells/μl及第1天采集物CD34+细胞计数<1.5×106/kg时加用普乐沙福获得采集成功普乐沙福用于实体瘤动员不佳患儿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