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对比左室急性心肌梗死后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在我科治疗的120名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急诊组60例进行急诊PCI,择期组60例择期PCI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急诊组痊愈率88.3%,优于常规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在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比择期介入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偏性掷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发生梗死的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果 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为96.6%,患者术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为I级44例,0级14例,共使用75枚置入支架,术后患者血流TIMIⅢ级者56例,TIMIⅡ级2例,休克时间过长死亡1例,随访6个月-1年,2例患者出现支架再狭窄症状,经二次治疗后治愈,1例再次急性心肌梗死致死亡。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马朝霞  李杰  张玉莲 《中国医药》2011,6(11):1425-1426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抢救中心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术,收录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相关信息.对术前准备、术中检查、术后护理提出护理策略.结果 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急诊PCI术,直接PCI成功率100%.术前病死率0%,术中死亡3例(1.9%),术后住院期间病死率3.9% (6/155),其中因心血管原因死亡2例(1.3%).术前、术中、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认真做好护理配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回顾所有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6.7%,术后随访结果显示,4个月后,1例患者发生了LAD支架再狭窄症状,需要再次接受治疗。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就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5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实验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加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并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178例AMI患者 ,分为PCI组105例和静脉溶栓组73例 ,比较其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PC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成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结果 :(1)PCI组与溶栓组比较 ,血管再通率 (99.0 %vs52.1 % ) ,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5.63±1.99)hvs (7.05±3.02)h]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0.9%vs8.2% )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0.5 %vs21.9 % ) ,再梗死率 (1.9%vs11.0 % ) ,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住院病死率PCI组低于溶栓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9 %vs8.2% ,P>0.05)。 (2)PCI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溶栓组[ (59.76±8.56) %vs (55.65±9.51) % ,P<0.01] ;EDD水平显著低于溶栓组[(53.43±5.42)mmvs (56.55±6.89)mm ,P<0.01]。 (3)PCI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高 (P<0.01或P<0.05) ,而EDD低于后两者 (P<0.01)。结论 :与溶栓比较 ,直接PCI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左室功能 ,降低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6月期间,123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中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6.83%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并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997年12月至2004年12月接受急诊PCI治疗大于60周岁的AMI患者72例(PCI组),同期病年龄大于60周岁未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PCI组72例住院死亡7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33.4±4.2)%、平均住院天数20.3(19.2±1)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16例、猝死1例。对照组70例住院死亡16例、LVEF(28.8±9.3)%、平均住院天数27.4(25.1±6.3)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39例、心肌梗死6例、猝死5例。结论急诊PCI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术前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前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心梗拟行急诊PCI治疗患者105例,分为替罗非班组(术前给药)47例及对照组58例,比较2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分级(TGF),术后IRA血流校正TIMI计帧数(cTFC),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消耗量和出血并发症的差别。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前造影IRA前向血流达TIMI2~3级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TIMI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校正TIMI计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替罗非班组手术操作时间更短(P<0.01),造影剂消耗量更少(P<0.01)。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STEMI)急诊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术前IRA开通率,改善术后冠脉血流,简化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优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的应用经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按入院就诊后介入流程分为两组:观察组组为基层医院-急诊室-介入中心手术,共59例;对照组为基层医院-急诊室-心内科病房-介入中心手术或自行来医院就诊,共75例。两组患者均在基层医院确诊后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咯雷300600 mg。入我院急诊科经家属签字同意手术后送入介入导管室,行术前抽血化验及术前准备。分析两组患者门球时间(D to B)、入院至导管室时间(D to L)及导管室至球囊(L to B)时间差异。对比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D to B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中入院至导管室时间(D to L)差异明显。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流程可以为AMI患者提供更多时间就治,获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CI)后的脑利钠肽(BNP)水平对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05年7月-2006年3月之间,发病后12h之内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测定发病后第24h血浆BNP水平.根据BNP浓度分为3组:A组<100pg/mL,B组100~400 pg/mL,C组>400pg/mL.收集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结果 ①C组年龄明显高于A组(P<0.01).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B、C组梗死相关血管(IRA)中左前降支(LAD)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并且多支血管病变比例也明显高于A组(P<0.01).③1年内病死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BNP浓度是AMI后1年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接受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可作为1年后病死率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佐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及PCI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PCI前加用杏芎氯化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球囊扩张开通后,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对术中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硝普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硝普钠+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参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IMI血流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28例(93.33%)、20例(66.67%),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率分别为16.67%(5/30)、10.00%(3/30),术后1个月内MACE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χ2=2.401,P=0.254)。结论:冠状动脉内联合应用硝普钠与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有效增加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患者心肌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为静脉溶栓治疗。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正常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后不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正常组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入院后第7天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时刻血浆脑钠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冠脉组.静脉组静脉推注后持续泵入,冠脉组冠脉内推注后持续泵入.观察两组冠脉造影资料、PCI术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不良心脏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静脉组相比,冠脉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和血栓情况改善明显(P<0.05);14 d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无差别.结论 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时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否能让患者更获益,为选择更好的临床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示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共278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实验组,n=92),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a,n=92),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b,n=94),比较术后3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均<0.05),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之间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干预急性STEMI时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及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优于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