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习阶段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实习阶段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护理学专业临床带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正在实习的46名五年制护理学本科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实习期间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个体的健康因子分值来看,有11%左右的护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护生心理健康与应激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实习阶段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激可以对护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106名实习后期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加强实习护生管理工作和提高实习护生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表(CAS)随机调查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护生106人。结果:(1)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构成比比较存在差异(P<0.05);(2)汉族与少数民族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比较尚未存在民族差异(P>0.05);(3)不同学历层次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P<0.05)。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临床实习应重视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辅导工作,尤其对专科以下的实习护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实习阶段的职业应激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学校教育者和临床带教者了解学生压力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职业应激的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应激各维度中,与护理工作期望有关的应激源得分最高为(10.69±6.22)分,其次是与工作负荷有关的应激源为(9.80±5.83)分,与接触病人有关的应激源得分最低为(7.83±3.82)分。结论学校教育者及临床带教者应充分了解护生的应激水平,指导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面对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心理状况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三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165人.用大学毕业生应激性事件量表(CS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5次跟踪调查.结果 ①本科护生实习期间不同测试时点,SCL-90各因子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P<0.05);②不同测试时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实习第三个月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SCL-90总分最低,[(110.16±22.89)分](P<0.05);③实习不同阶段,应激性事件频率的变化与SCL-90总分变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第一阶段学习压力(r=0.167)、人际关系(r=0.229)及重要生活事件频率(r=0.218)(P<0.05);第二阶段学习压力(r=0.306)、求职压力(r=0.226)、人际关系压力(r=0.375)、日常生活困扰(r=0.354)及重要生活事件频率(r=0.322)(P<0.01);第三阶段学习压力(r=0.329)、求职压力(r=0.211)、人际关系压力(r=0.342)、日常生活困扰频率(r=0.216)(P<0.05).第四阶段学习压力(r=0.263)、求职压力(r=0.289)、人际关系压力(r=0.225)、日常生活困扰频率(r=0.220)(P<0.01).结论 ①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本科护生在不同测试时点心理健康状况较好;②不同的测试时点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③不同实习阶段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临床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2010年9月-11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武汉三甲医院120名本科护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正常青年人群水平,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和抑郁.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与学生从社会关系较为简单的学校环境向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过渡有关,同时也与实习生面对的择业压力等有关.根据临床本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我院本科护生生产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生产实习是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本科护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本科护生临床生产实习的质量,保证毕业生的优良素质,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系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生产实习前强化技能训练工作,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专业生活质量量表、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及灵性健康简化量表对浙江某本科院校临床实习的4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喜欢护理学专业、共情能力、灵性健康水平是共情满意的影响因素;喜欢护理学专业、共情能力、灵性健康水平等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被带教老师认可、胜任目前实习等是继发性创伤应激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实习护生共情满意、职业倦怠和继发性创伤应激水平受共情能力、灵性健康水平、专业认同度及临床实习环境的影响。护理教育者应重点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护生面对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由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护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行为上的改变。本文旨在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前的焦虑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为心理健康指导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态与知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研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和能力缺乏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知识和能力等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焦虑状态-特质问卷量表(STAI)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量表(BID)检测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况,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检测实习前护生知识和能力缺乏状况,对100名即将参加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测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实习前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知识能力缺乏的相关性。结果实习前护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实习前护生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主要与自测量表一级指标中的职业知识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担心的法律知识不足与病人发生医疗纠纷,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发生差距的问题,角色转变的适应能力慢等是影响护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实习前护生焦虑、抑郁状态与知识和能力缺乏呈正相关,应加强实习前护生该方面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学的认识程度以及护理本科生对在本科阶段设置循证护理学课程的态度.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60名在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6.5%的护生表示不了解循证护理学,41.15%表示略有了解,仅有12.35%表示非常了解;75.31%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护理学课程,仅有16.46%认为没必要开设;认为有必要开设循证护理学的护生中,53%选择了“必修课”,其余则选择了“选修课”;师资来源方面,普遍认为应由有较高的学历、对循证护理学充分了解并能灵活运用、表达能力强、并且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此外,专业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之前对循证护理学的了解程度与认为有必要开设循证护理学课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目前护理本科生对循证护理学的了解不够充分但是对于在本科阶段开设循证护理学课程多持积极赞成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生实习前的焦虑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心理评估和指导,为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促进其尽快适应实习生活.方法 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414名本、专科护生进行焦虑现状调查,并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实习前本科护生特质焦虑程度高于全国常模(t=2.07,P<0.05),专科护生状态焦虑低于全国常模(t=-4.06,P<0.05),本科护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专科护生.结论 本科护生实习前焦虑程度较高,而专科护生焦虑程度较低.因此,应更加注重本科护生实习前的心理监控和指导,帮助其顺利进入实习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生在三级医院实习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压力源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护生实习压力源及压力水平"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48名三级医院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总压力得分为71.14±12.19,其中就业是护生的主要压力源;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比18~29岁青年组常模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习护生压力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督与评价、学历、教学管理影响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2,P<0.001,R2=0.270)。结论:三级医院实习护生存在中度水平的压力,并影响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探究护理学导论融合课程思政在本科护生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护理学导论融合课程思政可提高本科护生课程成绩,优化课堂质量,护生满意度较高,故认为护理学导论融合课程思政可行且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郭敏  周炜  韩军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135-136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SCL-90)量表对衡阳市某中专卫校300名实习护生(均为女生)进行测评.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护生实习前后的对比和与全国常模的比较中,考察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找出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为推动护理教育改革和开展实习护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自身的发展,甚至关系到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理队伍的稳定。近年来,国内外对护生研究表明,临床实习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不同教育层次之间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差异性。因此,了解影响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的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接触临床与课堂教育下对三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2010级实验组护生分别在一年级下学期及二年级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活动,包括问诊、健康评估、案例分析;对照组护生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调查两组护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放问卷394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7%,实验组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对改善护生实习前焦虑心理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三年制高职护理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男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承受压力的状况,为护理教育者引导男护生应对压力、培养优秀男护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成都市某三甲医院10名临床实习本科男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临床实习男护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个人职业认同感、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社会观念。结论临床实习本科男护生承受较大的压力,护理教育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其缓解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互联网+"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外科实习的60名本科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单纯的PBL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互联网+"联合PBL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所有实习护生的护理学成绩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钟玉杰  张双双  麦智德  李秀 《吉林医学》2015,(10):2120-2121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在医院的人际关系现状,并探讨其自我和谐状态对医院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长春市两所本科院校实习护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28份,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来分析实习护生自我和谐状态对医院人际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科实习护生的医院人际关系状况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医院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实习护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影响着实习护生的医院人际关系。因此,在本科护生的教育中,应培养其正确的自我概念并加强其灵活性,以减少实习后的医院人际关系困扰。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院护生实习前强化训练的模式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护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后教学阶段,是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强化训练,保证临床实习的效果,是护理教育中必须解决的课题。我院护理学专业经过几届护生实习前强化训练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进一步探讨护生实习前强化训练的模式,提高强化训练教学效果,笔者对我院2006年护理学专业接受实习前强化训练教学的349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