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18岁 ,主因高热、谵妄 4小时入院。不伴呕吐及腹泻。发病前有无饮食不洁及上感史不详。入院查体 :T39.8℃ ,BP16 .0 / 12 .0 k Pa,心、肺、腹(- ) ,谵妄状态 ,脑神经 (- ) ,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 ,双巴氏征 ( ) ,脑膜刺激征 (- )。头 CT未见异常 ,腰穿压力 2 .2 k Pa,脑脊液生化、常规正常 ,细菌未找到 ;血常规 WBC 9× 10 9/ L,N 0 .6 8,便常规未见异常 ,初步考虑为病毒性脑炎 ,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等治疗 ,禁食水 ,病情无好转。于发病第 3天出现腹泻 ,复查便常规 WBC满视野 ,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给予干扰素肌注及解热、降颅压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及联合地塞米松、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22%,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26.83%,总有效率为78.0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5.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29岁,农民.因反复口齿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躯体阵发性抽搐,每次持续2~3 min,可自行缓解,并反复出现口齿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及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烦躁不安,无畏寒发热出汗. 相似文献
6.
7.
叶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2190-2190
2005年6-10月病毒性脑炎在我市流行,7-8月为流行高峰.因本次所流行的病毒性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明显增高,而临床症状体征相对较轻,并造成广泛流行为其临床特点.现将收住本院儿科的7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7岁,主因言语减少2周,加重伴大小便失禁2d于2008年4月1日11:40人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逐渐减少,表情淡漠,肢体无活动障碍,未引起家人注意.近2 d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大小便失禁,故来我院就诊.脑CT示: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门诊以"脑梗死"收入院.人院查体:T 36.7℃,P 68次/min,R 19次/min,BP 165/8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患儿EEG异常率为92%,6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3例昏迷患儿遗留有癫痫。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4 9岁 ,2 0 0 1年 8月 2 0日入院。主诉 :间断全身抽搐 12天 ,伴精神异常 9天。 1个月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干咳、咯血和发热等症状 ,未经任何治疗。入院 12天前 ,突然全身抽搐 ,四肢不规则抽搐 ,意识丧失 ,两眼上视 ,口吐白沫 ,无大、小便失禁 ,持续约3~ 4分钟 ,自行缓解 ,5天内反复抽搐 4次 ,症状类似。9天前出现精神异常 ,表现为精神恍惚、发呆、自言自语、兴奋、行为紊乱、不认家人、不能确认时间和地点。当地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经对症治疗 ,效果不好 ,精神症状加重转入我院。既往体健 ,无抽搐、精神病和中毒史 ,家族…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是儿童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病因,病变部位和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本人就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98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7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感染所致的脑实质炎症 ,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 ,重者出现抽搐、惊厥、昏迷、脑膜刺激征、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我科2 0 0 1年 1月— 2 0 0 4年 2月共收治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 2 7例 ,经积极合理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 ,治疗效果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例中 ,男 16例 ,女 11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34岁 ;其中意识障碍、昏迷 2 7例 ,高热 2 7例 (>38℃ ) ,癫痫发作 2 2例 ,去皮质状态 7例 ,肢体瘫痪 2 5例 ,语言障碍 5例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15例 ,呼吸衰竭 1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腮腺炎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及抗病毒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采用干扰素、病毒唑、抗病毒口服液联合抗病毒治疗,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内压、常规退热等对症处理。结果 联合治疗效果好,有效率为100%。结论 腮腺炎脑膜脑炎是常见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检查,积极抗病毒治疗与对症处理,这样患儿才能及早治愈。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谦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9,22(7):383-384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病毒性脑炎的辅助诊断价值、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价及评判药物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对34例病毒性脑炎的EEG进行追踪观察,同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34例中2~7天内EEG异常率达100%,14-24天内EEG异常率达70.6%,30天后EEG异常率达17.7%。结论病毒性脑炎的EEG异常率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可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神经梅毒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9年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确诊为神经梅毒;其中8例予青霉素驱梅治疗,5例好转出院,2例无改善,1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未复查腰穿,无法评估,3例未驱梅治疗出院。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对本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薛爱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6):809-810
病毒性脑炎(简称病脑)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3年9月收治的32例病脑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10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10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予抗病毒、激素、免疫球蛋白、脱水、抗癫痫等治疗。结果:轻中型治疗效果较好,重型较差;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结论:早期诊治很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