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0例,围术期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02例,在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采取中医治疗后预后良好(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8例PNSA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平均随访18月。结果:18例患者发病时均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中西结合治疗后,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少,预后较好。结论:PNSAH临床表现平稳,放射学检查独特,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特点,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并发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神经外科常规性干预处理,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体位训练、头痛护理干预等。比较2组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脑血管痉挛、头痛、认知功能障碍、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减轻头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22例患者术前全无再出血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舒适护理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不愉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分析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0 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划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认知功能、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脑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0 %)低于对照组(1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积水护理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在促 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可以预防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单纯予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化瘀止血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1,P<0.05).结论 应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化瘀止血中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究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 方法:于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10 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划分成观 察组(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 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环境、躯体、心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高于对照组 7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2.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动脉 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相比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能更有效地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生活 质量,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李犇  付民 《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75+77-75,77
目的:评价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31例采用动脉瘤栓塞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观察组),并与同期3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31例中2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2例残余轻微显影,1例轻瘫;对照组中8例动脉瘤完全闭塞,15例CTA检查显影,7例死亡(合并瘫痪3例),观察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伴焦虑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根据患者焦虑状况,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伴焦虑组(20例)和睡眠障碍不伴焦虑组(6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采用"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睡眠障碍伴焦虑组睡眠紊乱、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的分值均高于不伴焦虑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伴焦虑组火热证候和阴虚阳亢证候得分高于不伴焦虑组(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伴焦虑患者与不伴焦虑患者相比,其睡眠质量差,睡眠紊乱和日间功能障碍明显,其火热证候和阴虚阳亢证候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真武汤对心肾综合征患者肾微循环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真武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测定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患者右肾进行超声造影,评估肾微循环灌注情况,并与健康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5.0%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和25.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Scr、BUN及BNP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减半时间缩短,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肾综合征患者常规西药联合真武汤治疗,可增强肾微循环灌注及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通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冠通方,疗程20周。观察中医证候、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5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脑钠素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通方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角颗粒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9例符合条件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角颗粒治疗,在入院第1天.治疗后第4天、第8天采用颅脑CT测量,依据多田氏公式计算两组患者脑血肿量的大小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大小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大小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治疗后第4天、第8天,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量大小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的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黄角颗粒治疗脑出血无论在减轻血肿周围低密度容积、脑血肿方面,还是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58例采用普适泰片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中药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汤药口服并灌肠、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变化。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χ2=7.5585,4.7728,P<0.01和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NIH-CPSI评分及EPS-WBC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3.2375,17.099及5.9229,15.840,P均<0.01);中药组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t=11.394,8.5961,P均<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χ2=5.901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比西药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45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实施治疗.中西组再加用中药辨证施治和针灸治疗。观察项目有:并发症发生率、Barthe指数(BI)、脑卒中残损评定法(SIAS)、牛津残障量表(OHS)、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牛津残障量表(HRSD)等。结果中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西组MMSE、HRSD出入院差值分别为(11.21±4.76)分与(-17.31±3.72)分,对照组分别为(7.57±2.28)分与(-9.12±2.4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SIAS、BI出入院差值分别为(24.76±12.32)分与(25.21±11.69)分,对照组分别为(16.17±6.49)分与(13.77±9.0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组出院后2月随访OHS评测,轻中度残障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及随访期间,两组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相对于西医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8例(216眼)VKH病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56例112眼和西医治疗纽(对照组)52例104眼,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间和总剂量、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出院视力〉0.3者治疗组82眼(73.21%),对照组62眼(59.61%),χ^2=0.451,P〉0.05;平均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治疗组为(192.6±14.5)天,对照组为(258.4±19.3)天,t=3.845,P〈0.05;使用糖皮质激素总剂量,治疗组为(2180±76)mg,对照组(3720±113)mg,t=3.469,P〈0.05。治疗终结后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治疗组23.21%(26眼),对照组46.15%(48眼),χ^2=4.95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恢复视力,缩短治疗周期、减少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和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有利于控制该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不同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多属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之证;不同性别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比较,男性多兼见阳虚证(P=0.028),女性多兼见阴虚证(P=0.006)及气滞证(P=0.071);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单支及双支病变较多兼见气滞证(P=0.038),三支及合并左主干病变多见痰浊证(P=0.040);狭窄程度较重患者多见痰浊证(P=0.012)。结论冠心病中医证素分布与性别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有待于更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不同证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尼莫地平为对照,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药加西药组,以头晕残障调查表(DHI)减分值为评价指标,观察不同证型3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阴虚型3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型中药组疗效优于中药加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型中药加西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眩晕具有良好效果,在不同证型的眩晕中临床疗效存在差异,痰浊型和气虚型的中药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